傳說古時候有個至孝的女孩兒名叫酸棗,她為了治好母親的失眠病,她經常不畏艱險進深山採藥,路上酸棗姑娘灑下的汗水和鮮血變成了一些枝條堅硬、有芒刺的小紅樹。
後來酸棗姑娘把這些樹枝砍下來帶回家當柴燒,這些枝條燃燒時發出噼啪的聲響,並飄出清逸的果香。原來是枝條上的小紅果被火烤焦,果子裡邊黑紅色的光皮果仁蹦了出來。
酸棗母親吃了這些異香撲鼻的果仁後,睡眠甜美,多年的失眠症被徹底治癒。後來,鄉親們感念酸棗姑娘的孝心,就用她的名字為這果形如棗、酸味特濃的果樹命名了。
酸棗仁
酸棗仁的成分與功效
酸棗仁來自於鼠李科植物酸棗的乾燥成熟種子。
秋末冬初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收集種子,晒乾。
性平,味甘、酸。歸、脾、肝、膽經。
主要含有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質,並含甾醇、三萜類、酸棗仁皂甙、維生素C以及鉀、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
《本草綱目》:酸棗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葯也,今人專以為心家葯,殊昧此理。
《本草經疏》:酸棗仁,實酸平,仁則兼甘。專補肝膽,亦復醒脾。熟則芳香,香氣入脾,故能歸脾。能補膽氣,故可溫膽。
母子之氣相通,故亦主虛煩、煩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及四肢酸疼濕痹者,皆脾虛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
為諸臟之首,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五臟之精氣,皆稟於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臟。
《本草匯言》:酸棗仁,均補五藏,如心氣不足,驚悸怔仲,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盜汗;
肺氣不足,氣短神怯,乾咳無痰;肝氣不足,筋骨拳攣,爪甲枯折;
腎氣不足,遺精夢泄,小便淋瀝;脾氣不足,寒熱結聚,肌肉羸瘦;
膽氣不足,振悸恐畏,虛煩不寐等症,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棗仁之酸甘而溫,安平血氣,斂而能運者也。
《本經逢原》:酸棗仁,熟則收斂精液,故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
生則導虛熱,故療膽熱好眠,神昏倦怠之證。按酸棗本酸而性收,其仁則甘潤而性溫,能散肝、膽二經之滯,故《本經》治心腹寒熱,邪氣結聚,酸痛血痹等證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脈也。
蓋肝虛則陰傷而煩心,不能藏魂,方不得眠也。傷寒虛煩多汗,及虛人盜汗,皆炒熟用之,總取收斂肝脾之津液也。
【酸棗仁的功效】
1.養心安神。
酸棗仁味酸性平,功能養心益肝,為治虛煩不眠的要葯。用於虛煩失眠,心悸怔忡等症。
酸棗仁養陰血、益心肝、安定心神,主要用於血虛不能養心或虛火上炎出現的心悸失眠等症,往往與茯苓、柏子仁、丹參、熟地等同用。
2.益陰斂汗。用於虛汗。
酸棗仁有收斂止汗的功能,治虛汗可與牡蠣、浮小麥等同用。
【注意事項】
內有實邪鬱火及腎虛滑泄夢遺者慎服。
酸棗仁的養生食療方
1.酸棗仁茶
材料:酸棗仁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酸棗仁炒熟,並將其加工成粉末。在每天睡前取適量用開水沖泡作茶來飲用。
2. 酸棗仁粥
材料:酸棗仁30克,粳米50~100克,鹽適量。
製作方法:酸棗仁水煎,過濾留汁,加入粳米,煮粥,熟後加入適量鹽即可。7~10天為1個療程。
3. 酸棗仁泥鰍湯
材料:泥鰍50克,酸棗仁50克,姜、蔥、料酒各適量。
製作方法:泥鰍去內臟,切段,與酸棗仁,先用大火煮沸3分鐘,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煮15分鐘,即可。
4. 酸棗仁膏
材料: 炒酸棗仁 50g, 百合 50g,茯苓 50g,枸杞 50g,桑葚干100g,桂圓 50g,黃精 50g,蜂蜜 500g。
製作方法:除蜂蜜外的材料倒入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熬制1小時左右,濾渣,加入蜂蜜繼續熬制,按照順時針方向攪拌,直至拉絲時收膏。
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勺,含服或用溫水沖服。能夠起到養心、安神、助眠、滋陰、補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