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辭掉國外的所有職務,回國到深圳創建醫學科學院,任首創院長。
優秀的青年科學家選擇回國創業,本來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好事,充分體現了當前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不但培養出很多優秀的科學家,更能夠吸引這些高科技人才回歸。
但是顏寧的回歸卻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唱衰風,縱觀這些負面評論,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中說得最多的,也是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就是傳聞顏寧專註的研究被國外的AI替代,顏寧面臨失業風險,不得已才選擇回國。
關於這種說法,顏寧已經發言闢謠,說明AI是基於她的研究數據進行的預測,並且目前的成果還只停留在2017年階段。可見AI是無法替代人的科研工作的,認為AI替代了人的研究工作是非常不專業的臆想。
其次是對顏寧選擇回國的目的以及未來的質疑,比如有人提出「要真是頂尖人才,美國是不會放回來的」,還有人提出「回國撈錢而已」,更有人提出「回來就知道了,遲早還得出去」等等。
這些負面言論無外乎一個觀點,那就是根本不相信一個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會主動選擇回國創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言論,主要是一些國人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曾經,國內比較落後,大量人才流失。國際上的話語權較弱,處理涉外工作比較被動。給國人留下了國外處處都比國內好的深刻印象。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關於國外的信息大量湧入國內,讓封閉中的國人大開眼界,看到了國內外的巨大差距,令國人產生了很強的自卑心理,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崇洋媚外的心態。
然而,當前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國力增強,人民富裕,與國外的各種交流更加頻繁,特別是一些民族品牌的崛起壯大,正在主導行業的發展。
在這樣的一個空前繁榮的環境下,優秀的科學家回國創業並不罕見,沒有必要對於顏寧的回國抱有歧義,未來將有更多地優秀科學家回國,更會有頂級外國科學家來到中國。
我們不但有理由相信國內能夠吸納頂級科學家,更有理由堅信優秀科學家的拳拳報國之心。國家的日益強大,民族自信心的不斷增強,讓很多有志報國的人士願意為國效力。
科學無國界,科學更注重交流,要能走得出去,更要能夠迎得回來,不能認為走出去的就是不愛國,回國就是另有所圖,這樣的想法既狹隘又卑鄙,是對愛國科學家的侮辱。
雖然國家日益繁榮昌盛,但是依然有一些人禁錮在過去的卑微心態里,他們看不到國家的強大,感受不到社會的進步,嚴重缺少幸福感。
在這些人的心裏,天永遠是黑的,自己永遠都站在谷底,世界永遠在遙不可及的遠方,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自卑心理。
在中國新舊交替的轉折階段,依然抱有自卑心理也很正常,自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人利用先進的科技和平台,散布自卑,散布消極,散布陰謀論。
正如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也永遠無法扭轉這些人的自卑心態,想要真正樹立起民族自信心還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