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一下性焦慮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性焦慮問題在兩性心理諮詢中,大約佔了30%左右,而在性心理諮詢中,更是佔了高達70%的比重。性焦慮問題涉及在性心理、性體驗等方面,主要表現在男性無法滿足女性的需求上,女性則擔心互動中的表現不佳及意外妊娠。
在我接手的所有有性焦慮的來訪者中,有的是為了直接解決自己的性焦慮,有的則是擔心夫妻關係會因性出現問題而來尋求幫助。
性焦慮,其實也屬於焦慮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焦慮分為心理焦慮和生理焦慮,是個體感到害怕、擔心、緊張不安、煩惱,甚至感到驚恐或產生即將死亡感,而性焦慮則是在性這一件事上產生的問題,當然性不是孤立的存在,會與情感、夫妻關係都有密切的聯繫,所以性焦慮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影響正常的夫妻感情、親密關係,嚴重的會陷入情緒低落、創傷感、抑鬱等重大心理障礙。
回到迴避型依戀和性焦慮之間的關係,這兩者可以互相聯繫。迴避型依戀者可能會有性焦慮,而性焦慮長期無法紓解,也可能轉換成迴避型依戀。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小馬,男生,在親密關係中趨於迴避型依戀,年輕力壯,精力旺盛,但是從小的生活環境讓他比較自卑,也很少有與異性接觸的機會。交了一個女朋友,在發生肢體接觸時,產生性衝動,但是一直以來對自我認知的缺陷,他雖然覺得性是需要的,但是好像又是不好的。後來有一次沒有克制住與女朋友發生親密關係,但在過程中因過分緊張,表現不佳,從此以後在心靈上留下傷疤,對性產生恐懼心理。
小劉,男生,樂觀派,原本屬於安全型依戀,但是因為在某次性體驗中沒有很好的表現,導致女朋友的不滿,甚至分手,從此讓他對性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和焦慮,以至於在後來的感情中,一遇到性就會選擇逃避、焦慮,久而久之面對愛人也產生了嚴重的情緒壓力,認為自己這方面不行,女生最終都會離開,自己是收穫不了真正的愛的。進而轉變成迴避型依戀。
說到這裡,你也可以看到迴避型依戀和性焦慮其實是兩個範疇的概念,它們說到底都是一種心理現象,迴避型依戀是親密關係的異常表現,性焦慮是在性問題上表現的緊張狀態,他們互有交叉,而且並不絕對。迴避型依戀不一定都會性焦慮,但ta可能會因為某些其他問題上的焦慮而選擇迴避,比如原生家庭的投射,等等;性焦慮也不一定是迴避型依戀,就如上面的例子。
最後,迴避型依戀者可能在親密關係上和安全型不一樣(對你有感覺,但是還是會反覆把你推開),有的迴避型依戀不抗拒肢體接觸,也是因為在性上ta是有渴望的;但是有的迴避型依戀在性方面會抗拒,更多數是有着性焦慮的困惑。出現這些情況,需要伴侶的理解和尊重,耐心陪伴,當然,也可以尋求專業諮詢師的幫助,對ta的行為和人格進行更深層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