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01 前言
02 攻擊
03 攻擊的理論
04 攻擊的影響因素
05 媒體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06 減少攻擊行為的方法
07 我的反思
08 我的想法
09 結語
01 前言
第10章介紹了攻擊的概念、理論、影響因素和減少攻擊行為的方法。
02 攻擊
大多數恐怖活動屬於工具性攻擊,大多數戰爭是工具性攻擊。
人類不斷增強自己破壞能力的同時,卻沒有使自己制止攻擊的能力同步增強。
攻擊:是指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言語行為。分為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
敵意性攻擊:由憤怒引起,以傷害為目的。
工具性攻擊:把傷害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
03 攻擊的理論
1.生物學理論。
包括本能論、進化心理學、神經系統的影響、基因的影響和生物化學因素。
2.挫折——攻擊理論。
針對敵意性攻擊。
當遇到挫折、阻礙、讓我們不愉快的事時,微小的刺激(攻擊線索)能引發我們極大的憤怒並導致攻擊性行為。
此時的攻擊會轉移,通常會轉移到其他安全目標上。
所以挫折不僅會導致偏見,也會導致攻擊性行為,通常外群體容易成為替罪羊。
3.社會學習理論。
針對工具性攻擊。
這個理論出現過很多次,我們不僅能夠學習到正面積極的行為,也會學習到負面的行為。
04 攻擊的影響因素
喚醒的狀態只會強化情緒。
挫敗、炎熱或者侮辱性的情境都會提高我們的喚醒水平。
攻擊的影響因素:
1.厭惡事件:疼痛、挫折、炎熱、他人的攻擊。
2.喚醒水平:喚醒的狀態會強化情緒。
3.媒體影響。下面將重點談談媒體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05 媒體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加拿大和美國的性犯罪普遍承認了色情作品的作用。
我們是否應當對媒體中貶低、侵犯女性的內容進行限制呢?教育者能夠促使人們對色情作品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嗎?將來有一天,當我們回憶起當年的電影通過醜化黑人、血腥殘殺、性暴力來取悅觀眾時,是否會倍感尷尬?
媒體影響攻擊的證據已經是壓倒性的。
媒體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1.色情作品和性暴力。
色情作品中的性暴力有2點影響。
(1)對性現實的歪曲理解,歪曲關於女人對性侵犯的真實態度的認識。例如這類性暗示和「強暴謬論」:女人喜歡被征服,女人喜歡被性騷擾。
(2)增加男人對女性的攻擊。官方報告的強姦案發率嚴重低於實際的強姦案發率。
2.電視和互聯網。
(1)電視對行為的影響:有榜樣示範作用,增加了暴力、攻擊行為。
影響行為的原因:引發喚醒狀態;降低抑制;引起模仿;塑造了不真實的世界。
(2)電視對思維的影響:
2.1脫敏作用:使人麻木,習以為常。
2.2建立了社會腳本:當我們在新的環境中會依賴一套固定的模式。
2.3改變知覺:使我們高估世界的危險性。
2.4認知啟動:引起我們對事情的負面解釋。
2.5消耗時間。導致公共活動的參與度降低。所以我以後得多組織一些有意思的活動。
3.電子遊戲。
電子遊戲的影響:
(1)誘發攻擊性行為。
(2)引發攻擊性思維。
(3)喚醒攻擊性情緒。
(4)減少對他人的幫助和同理心。
(5)對暴力脫敏。
總而言之,具有暴力性的電子遊戲的弊遠大於利,需要適度、控制玩的時間。
尤其對於兒童來說,父母應在家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鼓勵孩子玩健康的遊戲。
06 減少攻擊行為的方法
1.用非攻擊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感受和告知他人,他們的行為是怎麼影響了我們。
這點在《親密關係》中溝通那一章也提到過,要多表達我們的感受。比如「你剛說的話讓我很生氣、很傷心」。
2.社會學習法。
(1)強化。忽略對方攻擊行為,強化其非攻擊行為。
(2)學習以非攻擊方式解決問題的技巧。比如情緒控制策略等等。
(3)榜樣示範和溝通技巧,積極地表達觀點。需要注意的是,言語攻擊也是攻擊行為的一種。
針對攻擊行為,除了用嚴厲的法律去懲罰,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改造我們的文化,去除那些侵蝕我們的社會毒瘤並重建我們的道德根基。
07 我的反思
1.書中有一個結論「電子遊戲是絕好的老師。」
我覺得經常接觸的事物都會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只不過有時我們沒意識到、沒發現而已。
2.關於書中提到的相對剝奪,我覺得也可以稱作社會比較,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心裏的不平衡、羨慕、嫉妒而引發的攻擊性行為。
所以少與他人比較,多看看以前的自己,看看與以前相比,現在是否有變化,有進步。
3.媒體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所以少上網,多看書。
我真的覺得看書能讓人沉穩冷靜,而刷視頻會讓人焦慮。
4.少看負面的影視,回歸現實。
我覺得看多了暴力影視會對認知和幻想產生一些影響,會幻想一些暴力行為和場景。
之前看了太多的懸疑劇,而被害人通常是女性,導致我有時會有被害妄想症。明明知道那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仍忍不住想很多。
5.書中提到2010年,100多名社會學家聯名上述支持禁止向18歲以下的兒童出售電子遊戲的法案,但最終被最高法院撤銷。
讓我聯想起了前幾天看的《正義的算法》中的案例,有時一個決策,對於個人和群體的利益恰好是對立的。
對某一些人是有利的,但會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犧牲誰?犧牲哪一方?通常是由掌握話語權的人說了算。
所以有時真的很難說這個決策是否正確,但我們遇到挫折時,可以多從不同立場來思考這個問題。
08 我的想法
這一章提到了幾點很有意思:
1.身形壯碩的男性在飲酒後攻擊性明顯增強,但酒精對女性和身形較小的男性幾乎沒有影響。所以要躲開那些醉酒的壯漢。——酒精和睾丸激素同時作用,所以對壯漢的影響更強。
2.有研究發現面部較寬的男性攻擊性更強,更不值得信任。——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以貌取人?
3.書中有一個問題:一些暴力性犯罪者想要擺脫持續的、破壞性的衝動,以及獲得減刑,就需要被閹割,這樣的要求應該准許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而且他們不再可能實施任何的性暴力,那麼應給他們減刑甚至釋放嗎?
我認為要求可以准許,但不應減刑。因為睾丸激素對攻擊性的影響只是一個方面,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所以並不能保證徹底杜絕攻擊性行為。以此為理由減刑甚至釋放,也太沒有說服力了。
4.這兩章都出現了「喚醒」這個詞,解釋起來有一點困難,並不是特別理解。
09 結語
一個單獨的個案並不能證明什麼,因為它不是科學研究,更好的方法是大樣本進行研究。
這本書寫得非常好,不僅傳遞了知識,最重要的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論述,訓練了我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從而辯證看待事物。
我覺得看的書對我們的思維、認知有非常大的影響。之前參加2個活動,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言很有條理,邏輯性很強,從不同視角着手。主要是這個書寫得好,讓我受到了它的積極影響。
可能我愛深度思考的習慣也是受這本書的影響,以後也要多看這種高質量的書籍。
全文25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