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前段時間發佈了,
裏面的數據讓人感覺,
抑鬱症太普遍了。
01 高達5成抑鬱患者為在校生!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
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鬱休學。
有研究認為,很多人在成年期得得抑鬱症,早已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發病。
社會發展進程中,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樣,同處於「高壓」的環境當中,
他們面臨著學業「內卷」、父母期望、攀比、碎片信息入侵、無法融入集體、被排擠、校園欺凌、失戀、自卑……許多方面的無所適從,
讓他們毫無安全感,同時也陷入深深的「內耗」中。
很多父母因為社會的壓力,
自然在焦慮之下,對自己的孩子過度苛責、過度干涉、過度控制,
還盲目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同時,互聯網上海量垃圾信息湧入他們身邊,
一些低俗文化、不良訊息、錯誤的價值觀如妖魔般在學生周圍駐紮,
心智不成熟的他們無法抵禦。
誘惑極大的高級遊戲、低級趣味的短視頻、喪到極致的假文學、「普羅大眾」中的飯圈文化等等,已經讓學生身邊的世界已偏離了航道,
他們的價值觀和幸福感早就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掌控的了。
「活着沒意義」「身體不舒服」「躺平」「叛逆」「焦慮」,
這些其實都是學生們在重重壓力下發出的「求救信號」,
他們早已陷入「精神內耗」當中,他們渴望「被看見」,
可現實是,很多人只能靠自己。
這些生病的孩子,往往有個生病的家。
青少年抑鬱主要由家庭環境引起,在家庭中感受到受控制、缺乏關愛、嚴苛、被忽視、遭受家暴或家庭衝突等均是普遍原因。
此外,學業壓力也是導致他們出現抑鬱症的一大重要原因。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醫前極為關鍵的一環。
當青少年出現抑鬱問題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從自身找找原因、或者改善溝通方式,
另外,出現抑鬱症的青少年也可以試圖改變溝通方式,與父母溝通自己的抑鬱症問題等。
02 每5個孕婦當中,就有一個正在遭受抑鬱的折磨。
大約有98%的孕婦在妊娠晚期產生焦慮癥狀。
近五分之一的新媽媽在懷孕期間或之後會經歷嚴重的抑鬱症,
估計有 14% 的人有自殺念頭。
炎症會導致抑鬱癥狀惡化,而懷孕是主要的炎症事件。
40%的患者家人對產後抑鬱患者處於漠視狀態;
13%的家屬認為她們是在矯情,甚至還會諷刺。
看科學的數據就很清楚為什麼產後抑鬱症為什麼該重視起來。
在那段時間裏,她們可能會看什麼都不順眼,
可能會特別脆弱,可能會因為老公沒回她話就生氣,
她們的情感變得脆弱、敏感,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爭吵、痛哭......
新媽媽身邊的親人請注意了,
如果她在產後的兩周之後,
持續出現悲觀、失望、無助等負面情緒,
而且沒有任何好轉跡象的話,
請你不要再說「矯情」,用心陪她,
最好能帶她及時就醫,不要讓她一個人煎熬。
03 你應該知道自己是否正經歷抑鬱。
每個人只要活在世上,
都避免不了一些悲傷或創傷的事件,
例如厭學、失業、分手或者親人離去,
都很容易陷入極度悲傷的情緒中。
這種悲傷感受可能會逐漸減輕,
悲傷的情緒並不是抑鬱,
但反覆性的悲傷可能會轉化為抑鬱問題。
以下癥狀如果持續兩周以上,癥狀越多,就越有可能是抑鬱症的癥狀。
好好關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
①無助和絕望:不再關注以前的愛好、社交或任何活動,感覺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②食慾或體重變化: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抑鬱會導致暴瘦或突然變胖;
③睡眠變化:失眠、入睡困難、過早醒來或者過度嗜睡都是不正常的;
④憤怒或易怒:經常感到焦慮不安,脾氣容忍度低,身邊的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讓你感到不安;
⑤疲憊:也許什麼都沒有做,但是經常感到疲憊、懶散、沒有任何精力和動力。很小的一件事也許筋疲力盡才能完成;
⑥自我厭棄:強烈的感到沒有自我價值,出現一件小事情,也會強烈反思自己、嚴厲批評自己的錯誤,陷入無盡的自責中;
⑦出現危險行為:由於逃避現實,開始濫用藥物、賭博、瘋狂買彩票、進行危險性的運動或者飆車等;
⑧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做決定或出現記憶困難等問題;
⑨無法解釋的疼痛:頭痛、背痛、肌肉疼痛、胃疼,身體各種器官疼痛,做了一堆身體檢查但是又沒有實際性的問題,也可能是由抑鬱症導致的。
和所有會奪取性命的疾病一樣,
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脆弱敏感,並不是挺挺就能過去,
並不會隨着時間而消逝。
你可能會因為幸運一直苟活,但卻不代表你就是正常的。
如果你不去理睬,不去干預,不接受治療,它就會一步步帶着你走向深淵。
一個正常人,是永遠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
當患者的大腦無法感知快樂的時候,死亡是一種必然,
而活下來的,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