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2022年09月26日05:12:04 心理 1744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前段時間發佈了,

裏面的數據讓人感覺,

抑鬱症太普遍了。

01 高達5成抑鬱患者為在校生!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鬱休學。

有研究認為,很多人在成年期得得抑鬱症,早已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發病。

社會發展進程中,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樣,同處於「高壓」的環境當中,

他們面臨著學業「內卷」、父母期望、攀比、碎片信息入侵、無法融入集體、被排擠、校園欺凌、失戀、自卑……許多方面的無所適從,

讓他們毫無安全感,同時也陷入深深的「內耗」中。

很多父母因為社會的壓力,

自然在焦慮之下,對自己的孩子過度苛責、過度干涉、過度控制,

還盲目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同時,互聯網上海量垃圾信息湧入他們身邊,

一些低俗文化、不良訊息、錯誤的價值觀如妖魔般在學生周圍駐紮,

心智不成熟的他們無法抵禦。

誘惑極大的高級遊戲、低級趣味的短視頻、喪到極致的假文學、「普羅大眾」中的飯圈文化等等,已經讓學生身邊的世界已偏離了航道,

他們的價值觀和幸福感早就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掌控的了。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活着沒意義」「身體不舒服」「躺平」「叛逆」「焦慮」,

這些其實都是學生們在重重壓力下發出的「求救信號」,

他們早已陷入「精神內耗」當中,他們渴望「被看見」,

可現實是,很多人只能靠自己。

這些生病的孩子,往往有個生病的家。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青少年抑鬱主要由家庭環境引起,在家庭中感受到受控制、缺乏關愛、嚴苛、被忽視、遭受家暴或家庭衝突等均是普遍原因。

此外,學業壓力也是導致他們出現抑鬱症的一大重要原因。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醫前極為關鍵的一環。

當青少年出現抑鬱問題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從自身找找原因、或者改善溝通方式,

另外,出現抑鬱症的青少年也可以試圖改變溝通方式,與父母溝通自己的抑鬱症問題等。

02 每5個孕婦當中,就有一個正在遭受抑鬱的折磨。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大約有98%的孕婦在妊娠晚期產生焦慮癥狀。

近五分之一的新媽媽在懷孕期間或之後會經歷嚴重的抑鬱症,

估計有 14% 的人有自殺念頭。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炎症會導致抑鬱癥狀惡化,而懷孕是主要的炎症事件。

40%的患者家人對產後抑鬱患者處於漠視狀態;

13%的家屬認為她們是在矯情,甚至還會諷刺。

看科學的數據就很清楚為什麼產後抑鬱症為什麼該重視起來。

在那段時間裏,她們可能會看什麼都不順眼,

可能會特別脆弱,可能會因為老公沒回她話就生氣,

她們的情感變得脆弱、敏感,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爭吵、痛哭......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新媽媽身邊的親人請注意了,

如果她在產後的兩周之後,

持續出現悲觀、失望、無助等負面情緒,

而且沒有任何好轉跡象的話,

請你不要再說「矯情」,用心陪她,

最好能帶她及時就醫,不要讓她一個人煎熬。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03 你應該知道自己是否正經歷抑鬱。

每個人只要活在世上,

都避免不了一些悲傷或創傷的事件,

例如厭學、失業、分手或者親人離去,

都很容易陷入極度悲傷的情緒中。

這種悲傷感受可能會逐漸減輕,

悲傷的情緒並不是抑鬱,

但反覆性的悲傷可能會轉化為抑鬱問題。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以下癥狀如果持續兩周以上,癥狀越多,就越有可能是抑鬱症的癥狀。

好好關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

①無助和絕望:不再關注以前的愛好、社交或任何活動,感覺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②食慾或體重變化: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抑鬱會導致暴瘦或突然變胖;

③睡眠變化:失眠、入睡困難、過早醒來或者過度嗜睡都是不正常的;

④憤怒或易怒:經常感到焦慮不安,脾氣容忍度低,身邊的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讓你感到不安;

⑤疲憊:也許什麼都沒有做,但是經常感到疲憊、懶散、沒有任何精力和動力。很小的一件事也許筋疲力盡才能完成;

⑥自我厭棄:強烈的感到沒有自我價值,出現一件小事情,也會強烈反思自己、嚴厲批評自己的錯誤,陷入無盡的自責中;

⑦出現危險行為:由於逃避現實,開始濫用藥物、賭博、瘋狂買彩票、進行危險性的運動或者飆車等;

⑧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做決定或出現記憶困難等問題;

⑨無法解釋的疼痛:頭痛、背痛、肌肉疼痛、胃疼,身體各種器官疼痛,做了一堆身體檢查但是又沒有實際性的問題,也可能是由抑鬱症導致的。

抑鬱症,正變得普遍起來 - 天天要聞

和所有會奪取性命的疾病一樣,

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脆弱敏感,並不是挺挺就能過去,

並不會隨着時間而消逝。

你可能會因為幸運一直苟活,但卻不代表你就是正常的。

如果你不去理睬,不去干預,不接受治療,它就會一步步帶着你走向深淵。

一個正常人,是永遠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

當患者的大腦無法感知快樂的時候,死亡是一種必然,

而活下來的,都是英雄。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