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2022年09月16日23:03:14 心理 1694

睡眠問題,是以抑鬱症為代表的精神心理障礙的常見癥狀。

  • 晚睡、入睡困難
  • 淺睡、睡眠維持困難
  • 早醒、醒後情緒低落

如果給你一道選擇題,判斷「晚睡」的人和「早醒」的人,誰的抑鬱的風險更大,你會怎樣回答?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JAMA Psychiatry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來自84萬數據樣本的研究顯示:睡眠中點(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的中間點)每提前一個小時,患重度抑鬱症的風險就會降低23%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這意味着:早睡早起能很大程度保證我們情緒健康。

更有觀察性研究表明:「夜貓子」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早起鳥」的兩倍。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睡得晚不僅意味着抑鬱症風險增加,同時也可能與焦慮情緒相關。睡眠節律紊亂+惡性循環,生活很容易就變成一團亂麻。

  • 只有晚上是自己的,我得多玩會手機
  • 完了完了,凌晨兩點了,明天怎麼辦啊?
  • 昨天睡得晚,今天白天得找機會補補覺
  • 因為補覺,工作沒完成,晚上還得熬夜

除了隱性的情緒障礙風險,晚睡的危害更是會直接體現在你的身體上。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儘管熬夜不好,熬夜不對,但生活總有意料之外。

這個時候也要知道,偶爾熬夜晚睡並不會直接導致抑鬱症出現,也不會對生活造成毀滅性打擊。

只要你能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有意識地去改變,就已經走向健康的道路了。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一方面,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長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追求早醒,壓縮睡眠需求,正常的社會功能就可能受損。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就睡眠周期角度而言,睡眠後期常處於快速眼動睡眠期,在這個期間人會處於夢境狀態,同時也會對白天的記憶進行鞏固。

所以,如果在夢境中被鬧鐘強行喚醒,不僅僅會「美夢破滅」,還有可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哦~

(回想一下,你早上四五點鐘被吵醒的時候,是不是都是在做着夢呢?)

尤其對於青少年而言,清晨的睡眠更為重要,如果rem睡眠大量缺失,學習成績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早起」和「早醒」完全是兩個概念。

正如前文說:相比於晚睡,早醒則可能是抑鬱症的伴隨癥狀,也是臨床醫師判斷抑鬱症的重要指標之一。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安全的早起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預防抑鬱症的出現。

危險的早醒,是抑鬱症的伴隨癥狀,需要重視並及時就醫。

怎樣區分自己是健康的早起還是危險的早醒呢?

區分方法1:主動or被動

健康的早起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要配合早睡一起使用。

如果你是主動調節睡眠節律,在滿足自身睡眠需求的前提下每天早起一小時,說明你的身體正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如果表現為「較自身睡眠規律的蘇醒時間」提前1-2小時醒來且不能再入睡,有可能存在抑鬱風險。

區分方法2:醒來後的情緒狀態

抑鬱症特點是「晨重暮輕」。

如果醒來後情緒低落,沒有活力,甚至對一天的生活感到恐懼,這是情緒障礙給你的明顯信號。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如果你起來後神清氣爽,或者暗自慶幸「今天又多了一小時」。恭喜你,你的睡眠很健康!

區分方法3:早醒的程度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在某個時期內的睡眠需求是穩定的,所以早上醒來的時間與昨晚入睡時間高度相關。比方說你早睡了2小時,那麼早起1-2小時就不必擔心。

但如果你在並未早睡的情況下,提前醒來的時間達到兩小時,甚至是一兩點鐘就醒來,此後再難入睡或者睡不踏實,那麼焦慮抑鬱很可能已經找上門來了。

區分方法4:早醒的影響

如果你因為早醒,感覺自己精神氣下降,社會功能受損,很多事情都做不好,這意味着情緒問題已經侵入你的生活了。

區分方法5:早醒的持續時間

滿足前四種非健康情況下的早醒,在你的生活中存在了兩周以上,不要猶豫,抓緊時間看醫生。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區分方法6:幾種非抑鬱「早醒」及改善方式

  • 帕金森病、神經變性疾病——積極干預原發疾病
  • 突然改變睡眠環境——適應幾天就會緩解
  • 晝夜節律顛倒——調整和順應自然節律
  • 神經過度緊張——放鬆和催眠療法
  • 藥物影響——醫生積極溝通
  • 老年人睡眠時間減少——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分擔心

注意,起夜返回床上後又能很快入眠的,不屬於早醒哦~


睡眠問題是各類精神心理障礙最容易被患者覺察的癥狀,也是通常讓患者最為苦惱、最想改善的癥狀。

入睡迅速,從不早醒的人,很難體會到睜眼到天亮或醒後再無法入睡的身心痛苦。

在那些難以睡着的時刻,萬籟俱靜帶來的不是祥和,而是黑暗中無法自處的情緒爆炸。

如果你的睡眠問題顯著和持久,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吧,畢竟睡得好,世界才更美妙!

晚睡和早醒,哪種人更容易抑鬱? - 天天要聞

審核醫生:彭旭

責任編輯:劉岩

插畫:李大姑娘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營銷性。

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絡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