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曖昧?
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超越了友情,但又沒辦法成為戀人。
因此,有人將男女之間的曖昧關係,用8個字概括:「友情之上,戀人未滿。」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
兩個人之所以選擇曖昧,是因為他們心中的不確定性更多。
潛意識裡認為,跟對方不會有好結果,也不太可能成為情侶。
但是,彼此又不願意放棄這種曖昧的狀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那些習慣曖昧的人,到底是哪些心理?
-01
曖昧是兩個人感情的轉折點
不同的人,跟對方曖昧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比如:
有些人曖昧,是一場試探。
試探對方的底線,試探對方心中的想法,試探自己能跟對方發展到什麼程度。
只不過這樣的曖昧,更多是激情存在;兩個人在博弈,都想抓住主動權,想要讓對方的潛意識裡服從自己。
於是,他們默契地維持這樣的曖昧,假裝親密。
之所以選擇曖昧,是他們對這段感情不確定。
「我不確定能不能跟他在一起,也不確定他心中是否有我,所以我只能先試探他的心意。」
另一種曖昧,是等待。
等待確定戀愛關係的前兆。
情侶確定戀愛關係之前,總要經歷這樣的曖昧階段,只不過這個階段比較短暫。
每天聊天,跟對方噓寒問暖,送對方禮物,邀請對方約會等等。
這些行為,都是比較曖昧的行為。
而曖昧也是走向戀愛關係的過度。
只不過大家要分清,你與對方的感情僅僅是曖昧,還是有機會更進一步。
-02
抗拒戀愛,但又需要情感寄託
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內心深處,十分抵觸戀愛。
一旦被別人表白,他就立馬失去了繼續跟對方相處下去的慾望。
他們更喜歡兩個人之間若即若離,朦朧之間的美感。
這樣的感覺,讓他心中始終存在「小鹿亂撞」的感覺。
換句話說:
他們並不需要戀愛,更需要情緒的價值,情感的寄託。
什麼是情緒價值?
一個人情緒中缺少什麼,他就越想要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比如:
你的情緒很不穩定,經常暴躁、憤怒,那麼你的潛意識裡,就很渴望找到一個情緒穩定的人相處。
什麼是情感寄託?
孤獨,寂寞,無聊等,這些情感我們都需要尋找一個突破口發泄出去。
而這時,與他曖昧的人,就是他最好的情感寄託者。
所以他們需要在一個個異性之間遊走,不斷維繫着曖昧的關係。
-03
未完成情感的依戀模式
最常見的現象是:
一對情侶戀愛多年,但到了談婚論嫁這一步,兩個人卻過不下去了。
什麼原因?
並不是不愛,而是父母不同意。
儘管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可還是沒辦法走下去,也沒辦法結婚。
可是兩個人又無法割捨多年的愛與陪伴。
於是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曖昧。
那些跟前任保持密切聯絡,剪不斷理還亂的人,就是這樣的曖昧模式。
分手後無法割捨這段愛情,就是「未完成的情感」。
心理學上稱之為「蔡格尼克效應」。
人們對於未完成的事情,與已經完成的事情比起來,記憶更加深刻。
他們心中所想是:
「既然我們無法做夫妻,那就做一輩子的知心朋友。」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消散。
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純粹的異性友誼關係。
-04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更容易曖昧
自我價值觀低的人,他們習慣否認自己,認為自己是不被愛,不被理解的。
在親密關係里表現為:
他不敢太過主動,不願意輕易表明自己的心意。
於是,他常常陷入被動中,這源於他沒有足夠的能力解決感情中遇到的糾紛以及麻煩。
舉個例子:
當曖昧的人對他關心,噓寒問暖,他就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曖昧的人對他冷漠,敷衍,他又認為自己太糟糕,做錯了事情。
他們就是如此矛盾,情緒就像過山車,敏感多疑,總是多想。
這樣的人,離不開曖昧,但又處理不好曖昧的關係。
任何的曖昧關係,都是沒有好結果的。
如果你們之間的曖昧,不是為了接下來的戀愛或婚姻做鋪墊,那這樣的曖昧毫無意義。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
今日話題:
你理解「曖昧」的感情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