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2022年06月30日11:46:04 心理 1830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袋子、鏡子、本子,如何趕走低落情緒?

是這樣的。


01

袋子

心理學教授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建議大家把能讓自己產生積極情緒的物品裝到一個袋子里,不開心的時候拿出來看看,讓積極過往幫我們走出沮喪。

操作很簡單,需要注意的是,在往袋子里放物品時,要仔細品味自己當時的情緒。


比如收到了一份小禮物,準備記錄下來,那麼:這份禮物帶給了你什麼感受?

為什麼喜歡這種感覺?

禮物讓你有了什麼樣的積極體驗?

……

像這樣,當袋子里的東西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生活是建立在積極的氛圍之上的。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 因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了。

當人把目光聚焦在引起自己積極體驗的事情上,每天都注意去收集,那麼他就會刻意尋找,努力過濾。猶如帶着有色眼鏡看生活諸事,自然有所改觀。

  • 不斷地補充袋子內物品,每次回望都會覺得生活中的美大於暗淡。

人是很容易陷入聯想,給自己暗示的。

帶來積極體驗的東西不斷地提醒我們,過往多美好、美好這麼多——生活就像陽光下的葵園~我們被照亮了。

相應的,我們還可以準備「平靜情緒袋」「成功事物袋」「幸福事物袋」「浪漫事物袋」,裝進去的不一定是具體的物件,還可以是記錄事情的紙條,重讀時一樣有效果。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02

鏡子


先說一下具身認知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心靈可以支配身體去做動作,同時身體的動作和感覺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心靈。


其實我們的大腦並不能清晰地區分生理和心理,管理生理的腦區通常也是管理心理的腦區。

各種實驗數據也表明,身體對心理影響很大,甚至僅僅改變人的面部表情,人的情緒就能隨之改變。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西恩·貝洛克的書《具身認知》中,介紹了一個實驗:

用醫美技術平復抑鬱症患者臉部的皺紋,結果,他們的悲傷、絕望和負罪感等負面情緒的嚴重程度平均減少了47%。

當人不愉快的時候,經常會皺眉——皺紋反映的是內心感受。

而當人感受不到自己臉部的皺紋時,大腦就沒有收到進一步的面部反饋,它會覺得好像也沒什麼不高興的事情,於是處理負面情緒的腦區也沒那麼活躍了。

相應地,科學家還發現,晒晒太陽,喝喝熱飲,保持開放有力的姿勢,都能給內心帶來積極影響。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利用這點呢?

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鏡子,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提醒他對着鏡子微笑、保持一個自信的姿勢,讓大腦看到鏡子中的自己,收到積極的反饋,心情會越來越好。



03

本子


給孩子準備一個本子,每晚入睡前,用一分鐘時間,在本子上寫下一天最值得高興的3件事。

這三件事可大可小,只要能讓孩子感到高興就行。不用特別詳細,一句話就可以。

比如,午飯吃到雞腿很開心;媽媽表揚我了;作業早早完成。

寫完就睡,不再做其他事情。記錄,是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

就這樣,堅持一周就會發現孩子每天精神愉快。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睡覺可以幫我們鞏固學習效果,在睡夢中,大腦會繼續工作,整理白天的信息。

白天學的東西,到睡覺時都快忘了,而人在睡前做的事,能夠立馬利用睡眠進行鞏固,效果很好。

所以,腦科學家建議人們利用睡眠的這一特性,在睡覺前學習。讓孩子睡前在本子上寫高興的事兒,也是這個原理。

大腦會記住這種感覺,每天都記,等於不斷重複再確認,大腦就會覺得我們每天都被開心的事情所包圍,那麼ta就會鼓勵我們每天醒來都精神飽滿,去迎接這一樁樁讓我們開心的事。

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 天天要聞

小結:

無論是給孩子袋子、鏡子還是本子,都鄭重地交給他,讓他意識到這件事很重要。

人在積極情緒中會精神飽滿、大腦開放、學習高效,同時也會給周圍人帶來積極影響。


保持開心,讓自己走出消極,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周圍的人負責。

生活在群體中,懂得為自己和他人負責,人生路肯定會越走越好。


本文結束,謝謝閱讀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