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2021年12月10日13:33:12 心理 1057

最近朋友聚會上聽到一句話,覺得值得深思。她說:「現在的人,要是沒有一個精神問題,都不好意思出門。」既痛心又無奈。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給這一代人太大壓力,導致大家很焦慮、鬱悶,一個個的都說自己有抑鬱症。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抑鬱症。

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 天天要聞

所謂抑鬱症,是由於情緒低落,對日常生活或是社會活動造成影響的一種精神狀態。

由於任何人都可能患抑鬱症,並且可能嚴重到很難治療,所以也被稱為「精神感冒」。本病的發病率較高,每100個人當中就有8個人患有抑鬱症(包括輕度與中度)。

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 天天要聞

抑鬱症引起的精神狀態:

健康的精神狀態,具有受到打擊而困惑後自動恢復的能力。可是如果不斷地受到刺激,恢復的能力就會減弱,這樣的狀態就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 天天要聞

[微風]你總感覺不安、焦慮;

[微風]常含着眼淚,表現出感情方面的紊亂;

[微風]開始不修邊幅、不想見其他人、變的沒有毅力等對周圍事物熱情減退;

[微風]沒有自信、不能準確判斷,因為記東西困難而不想記憶等思維能力下降;

[微風]情緒低落不能恢復,有時會坐立不安。明知道事情必須去做,但工作積極性下降、效率降低、整天心不在焉。

[微風]難以入睡、半夜突然醒來再也睡不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頭痛、腹瀉或便秘等身體上的不適。

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 天天要聞

要注意因抑鬱症引起的自殺想法:

抑鬱症是發現得越早就越容易治的疾病。當病情發展到很嚴重的時候,可能引起患者自殺,因此需要防患於未然,除儘早進行治療外,周圍人的支持和激勵也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

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 天天要聞

產生抑鬱症的病因:

多數情況下是由於受到心理刺激而產生應激引起的,也不排除遺傳因素以及神經遞質因素對產生抑鬱症的影響。

如果大家不小心長期出現了抑鬱症的癥狀,需要引起重視。一旦確診了,除了配合醫生的治療,還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知道,抑鬱症並不可怕,不是不治之症,只要你想治好它,就一定有辦法。就像治療感冒一樣簡單!加油![摸頭]

抑鬱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的「精神感冒」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