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面放開之後,就很少去關注每日發佈的全國每日新增感染人數了,因為身邊每天都有人在不斷陽性,也有陽康的,甚至還有重陽的。
對於已經解封的當下,關注每日全國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數確實沒什麼意義。
但不久前看到一個統計,說全國一天新增感染病例才2000多例,而且還把各省市以及境外輸入病例列的清清楚楚。
我不知道這些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也不知道編輯這些數字的人在寫這些數字的時候是想了又想還是手在發抖。
曾經,我們確實因為一時的抗疫勝利以及「動態清零」政策讓中國的新增感染人數比西方新增死亡人數還要少。
但那都是過往,不能因為放開後感染人數激增,就刻意去迴避這個數字。
實際上,放開之後,我們的新增感染人數已經出現了幾何級數的增加,可能一天的感染數量比別的國家人口還要多,這些是事實,不說,民眾也能感覺的到。
如果真想發佈,就好好發佈。如果不想發佈,那就直接說不發佈,弄出這麼個誰都不信的數據出來,到底是在糊弄誰?到底傷了誰的面子?又讓誰看了笑話?
說到這裡,再聯繫到另一件事,在2022年的最後兩個月,我們國家先後走了一大批老科學家,這些人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有一大批老教授。
有些人是高壽,駕鶴西去,也算是喜喪了,但有些人卻實在太年輕:比如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蔣華良去世時才終年57歲。對於這些科學家而言,人生旅途才過半,科研之路更遠未走完,中道崩殂,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在他們的訃告中,我們常常見到這麼一句話,「因病醫治無效」,到底是什麼病醫治無效?是不是因為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毒從而加速了死亡?
之前我們說過,如果因病無效死亡,基礎疾病佔99%,新冠病毒感染只佔1%,那麼新冠病毒頂多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現在看來,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即使基礎疾病佔99%,但是如果沒有那1%的病毒引發的質變。可能就算有99%還能再撐一撐。
但如果就是這1%,引發了併發症並最終導致死亡,那麼問題就來了,這1%的感染其中到底有多少人為因素?
如果是因為放開政策,那麼我們的政策對這些真正的國寶能否再多點保護?但如果是因為缺葯、延誤治療或者是誤診,那我們就要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是怎麼做的了?
也許,這些大師可能不會遇到,但是普通百姓卻遇到了。缺葯就不談了,至今仍有很多人買不到葯,而誤診也開始出現了。今天看新聞,廣東一名即將結婚的新娘感染新冠病毒在被治療過程中不幸身亡,而生前沒有任何基礎性疾病。
現在老百姓真的怕,除了病毒,更怕身處在一個未知的環境中,不知道周圍危重症病例到底有多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因為新冠病毒而死。
更不知道在這場與病毒的對抗中,我們自己能不能挺得住,國家能不能挺得住。
不知道我們的醫療資源會不會哪天耗盡,我們的醫護人員會不會被擠兌完?
更不知道我們目前對這個病毒到底了解多少,以目前的政策到底能不能扛過後面的高峰和病毒變異。
當很多人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時候,那就真到了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了,國歌唱的沒錯。但面對困難局面,除了保持警醒,更要堅持實事求是。
其實疫情剛開始那會兒,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大家的迷茫不比現在少。當時對於武漢封城,大家也質疑不斷。
要闔家團圓還是封城防控?屈從人情還是堅持科學,最終我們頂着壓力選擇後者,才打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戰。
那麼現在也面臨同樣問題,躺在之前的功勞簿上還是積極面對新問題。
選擇實事求是地說現在我們的危重症患者在持續增加,還是繼續說我們的新增病例還很少?
只要對民眾堅持良心還是對西方堅持面子?
老實說,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一個經濟剛剛繁榮不過幾十年的國家,能夠做到如今這個水平已經相當不易了。
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承認;醫療資源底子薄,醫護人員本身就緊缺,這也是事實。
這些民眾都能理解,就像這次放開之後,其實民間都在自救,社會面基本井然有序,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放開必然是迫不得已,病毒的壓力在那,共存只能是未來選擇。
但現在的數據卻讓大家不安,我們基於實事求是地態度反映了危重症和死亡的數字了嗎?為什麼火葬場有燒不過來的傳聞?民眾到底該聽誰的?
如果只是統計數字也就罷了,但這裏面是一個公信力的問題,如果不相信主流輿論而去相信傳聞,那麼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你說市場上藥品充足,那我一定會去搶葯,你說馬上菜價要趨於平穩,那我馬上屯菜,你說下一波高峰到來前危重症患者數量將減少,那我恨不得到醫院佔個床位,你說養老院不會感染,那我馬上把老人接回來……
如果民眾全部行為都和主流聲音反着來,那會是什麼場景?如果是這樣,那可能西方研究機構放出點病毒要變異的新聞就直接把我們的人心搞亂了,而這真是這些帝國主義求之不得的。
偉人說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怎麼防?首先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制度有信心,就算這個新冠病毒再厲害又怎樣呢?我們過不好,那國外就更糟。
不要認為他們現在不戴口罩了,逍遙快活,那些隱沒在平常人中的感染者,那些失去了勞動能力的人大有人在,只是我們沒看到而已。就算別人現在過得瀟洒,前面過早地開放不代表後遺症就不大。
我們現在是剛剛放開,拿放開後的「不正常」去對比別人現在的「正常」,或者一定要在數字上體現我們的優越性,體現了「厲害了,我的國」,其實沒那個必要。既沒有正視問題,也沒有實事求是。
立足國情,尊重實際,相信科學,解決問題。先解決好自家問題,也許這也是這些已經逝去的科學家在天之靈希望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