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859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衍哥
(這就是我)
1988年,我出生在宜春市萬載縣的一個「書香之家」。我的媽媽、外婆、姨媽等都是人民教師,爸爸在成為私企高管之前,也做過老師。所以,家庭氛圍非常融洽,書香氣息濃厚。
小學到高中的這些年,是媽媽和我一起度過的,因為爸爸為了高收入,獨自在外地奮鬥,成績還不錯,在一家私企做高管。
因此在這個小縣城裡,我的家境還算比較優渥。雖然媽媽獨自把我帶大,但我的父母非常相愛,彼此疼惜。
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天媽媽帶我出去吃飯,吃完飯後,我和小夥伴在廣場上你追我趕,一不小心撞在了那裡的籃球杆上,當場就昏迷不醒了。
當我醒來時,看見媽媽哭紅了雙眼,對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不要告訴爸爸。」就是因為擔心爸爸在外面無法安心工作。
(帶父母去新加坡玩)
媽媽一個人把我帶大真的很不容易,其實她很膽小,中元節的晚上都不敢一個人在家。但她又很堅強,在我被同學欺負,哭着跑回家時,會立馬飆車去學校操場警告他,不要再欺負我。
爸爸雖然不經常在家,但是寒暑假,我們都會去爸爸的城市生活一段時間。他也會盡他所能,帶我多看多玩。
爸爸還在我高考前,專門請了一個月假回來陪我。高考前夜,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我5歲就上學了,成績一直很好,高考時還不到17歲。考前竟興奮得毫無睡意,不是緊張的,而是滿腦子都是大學是什麼樣的。一個長期生活在小縣城的小孩,當時非常憧憬遠方的大學生活。
大概凌晨12點的時候,爸爸在我的房門外輕聲地說:「伢子(兒子),是不是還沒睡?」
(印尼龍目島旅遊)
我回答說:「是啊,腦子裡想東想西的,睡不着。」爸爸說:「你過來,我們陪你聊天吧。
於是我們一家三口,破天荒地擠在一張小床上。聊了很久,我還是沒有睡意,突然聽到媽媽略帶哭腔地對我說:「伢子,要是實在緊張,明天咱就不去考了。」
我當時不知該回答什麼,只是眼角的淚止不住地往外流。這句話就像特效藥,讓我很快進入了夢鄉。
經歷了這樣一個不眠夜,我還是以全縣前10名的成績,順利考入了中山大學。
能夠有這樣出色的成績,是因為父母給了我有愛且穩定的生活保障。讓我一路高歌猛進,最後成為了一個脫穎而出的「小鎮做題家」。
(澳門大學畢業酒會)
2004年填報志願的時候,我選擇了化學專業。進入大學後,立馬就被應接不暇的社團活動所吸引。在校期間,積极參加了辯論隊、棒壘球協會以及話劇社等。
大學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只要是我沒見過的、沒玩過的,我都會一一去嘗試,也慢慢地養成了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的性格。
臨近大學畢業時,我和很多大學生一樣,糾結於考研還是工作。當時剛好有一個機會,本校藥學院來我們化學院招研究生。
可以學習不同專業,讓我特別想去嘗試。可是大學期間,由於社團活動佔用了大量時間,成績不是特別突出。所以我出去租了房子,專心複習了整整一個月。
(澳門讀研時候的老師同學)
沒想到在日夜突擊下,考研成績不錯,順利通過了。這時澳門大學的中華醫藥研究所來我們學院挖人。想專門從學校招幾名學生,帶動一下澳門的藥學研究,並給出了全額獎學金的優厚條件。
就這樣,2008年我去了澳門大學就讀中藥化學專業。澳門大學的整體氛圍,相比較於傳統的中山大學,學習氛圍更開放,並且是用全英文授課的形式。
讀研期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因為以前參加過話劇團,所以經常去港澳的劇組跑龍套,還有幸參加過知名電影的拍攝。其實這一點,也跟我一直以來也很喜歡文科有關。
學習之餘,我會在燈紅酒綠的澳門街上轉一轉,偶爾也去賭場玩一玩。澳門比較小,主要的旅遊景點就是賭場,這邊的人生活比較愜意。
(在澳門的第一份工作)
很多本地人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就可以去賭場找一份工作,一個月輕輕鬆鬆賺兩三萬。所以,你會發現澳門大學研究院里,大部分都是來自大陸的學生。
除了一些娛樂生活,我也積极參加社會實踐,經常和一些科研儀器設備公司打交道,協助儀器的安裝和檢修。
所以2011年畢業之後,我去了熟悉的公司,成為了一名銷售工程師。主要客戶是國外的供應商和澳門的各家大學及政府機構,工資待遇還算可以。
其實,我當時參加過很多次校招,都是內地的前端企業。但是當時太年輕,還是被澳門的花花世界所吸引,選擇了留下來。
平時的工作,需要經常聯繫歐美的一些公司,所以我的英語口語得到了很大提升。這也為我後期在海外生活,打下一個好基礎。所以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第一次與新華社連線)
2014年是我在澳門工作的第三年,也算小有成就,就用賺來的錢,去珠海買了一套房子。
在澳門這樣的燈紅酒綠的生活感染下,也看過身邊很多有才華的同學,為了投機取巧,在賭場上一輸再輸。所以,做人千萬不能迷失自我,無論何時,都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7月份的時候,澳門的一家中藥生產企業,想挖我去他們公司,做一個新的中藥產品研發和質控工作。
但是地點卻是在千里之外的印尼,當時這家公司的老闆怕我不同意,還親自帶我去巴厘島遊玩了一圈。
來到印尼,我被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吸引,於是跟隨老闆來到了印尼的三寶壟,沒想到前半年過得非常煎熬。
(三寶壟工作的員工)
印尼的工作制度比國內輕鬆,沒有加班,沒有996,也沒有職場內卷的現象。可是在異國他鄉,周圍沒有玩伴,語言也不通,真的很鬱悶。
有段時間,我很想放棄,想回國發展。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我現在的太太,她也是我在印尼認識的第一位中國人。
自從認識了她,我在印尼的生活也慢慢豐富了起來。我們一起約飯、一起登山、一起下海,玩得不亦樂乎。
她是印尼的留學生,當時她認識的人比我多得多。剛開始,我只是單純地依賴她,後來慢慢地產生了感情。
我在印尼最初的朋友們,大多都是太太介紹的,而且她的印尼語很棒,出去玩的時候,沒有她還真是寸步難行。在一起的第四年,我們結婚了。
(實地考察雅加達農村)
2017年,原來公司業務經營突然出現了問題,決定撤出印尼市場。當時老闆給了我兩個選擇,一個是直接回國,一個是留下來尋找新的機會,我選擇了後者。
於是老闆用部分資金到雅加達重新成立一個貿易公司,交由我來全權主持。我也從三寶壟來到了首都雅加達工作生活。
來到雅加達之後,我開設了一個自媒體賬號,主要用來發佈印尼當地新聞、生活娛樂等資訊。
當時,這類自媒體在當地還比較稀缺。2019年恰逢建國70周年,因為看到很多其他國家的華僑同胞製作了精美視頻來表達愛國之情,我也萌生了一個念頭,效仿他們在印尼組織一個獻禮活動——歌唱我的祖國。
作為發起人,我憑着一腔熱血,邀請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策劃完成了這場活動。在多方的努力和支持下,視頻最終圓滿完成。
(第一次去巴厘島)
視頻發佈後,引起了當地華人華僑的關注,連駐印尼大使館都注意到這個作品。當時還作為華人華僑的代表,被邀請參加了建國70周年招待會。
有了這樣的鼓勵,我決心做出更多高質量的內容,並且花更多時間製作有意義的視頻,以展現印尼同胞們的風采,也想讓我們在印尼的發聲更有力量。
可就在這個時候,工作卻再次出現了危機。兩年前突然從技術人員轉行成為貿易公司負責人,一直沒有找到正確的業務的模式,這家公司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與此同時,有家由當地中國留學生創辦的語言公司,由於老闆準備回國發展,正在尋求新的合作夥伴接手。由於在此前組織的活動中打過交道,所以找到了我。
(建國70周年歌唱活動)
語言溝通、文字相關的工作一直是我所熱愛的事情,於是我再次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轉行!
拿出這幾年工作存下來的積蓄,正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時,意外的情況再次出現,疫情爆發了。
2020年2月份,疫情到來時,我正在國內老家陪爸媽過年。考慮到所有事業心血都還在印尼,於是我和太太趕在國際航班關閉的前一天,趕回了雅加達,當時太太也已經懷孕。
沒想到,當年3月份,印尼也開始出現了疫情。可想而知,遭受疫情打擊後,公司第一年的經營狀況十分不好,幾乎面臨倒閉。
但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我的自媒體沒有斷更過,每天堅持為在印尼的同胞們分享最新的疫情信息。慢慢地賬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在當地華人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巴厘島舉行婚禮)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堅持原創了上千篇文章和幾百個視頻,全網超過10萬粉絲。
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下一個轉角,機會就會來臨。做到一定的知名度之後,就慢慢接觸到一些官方活動。
2021年的春節,受某平台邀約,我作為印尼的華人代表與新華社連線,接受了他們的採訪。
同年的4月,我再次接到某衛視的邀請,報道雅加達東盟峰會的情況。因為當時疫情嚴重,國內記者無法到達現場,某知名新聞社的社長就推薦我做了特約記者。
當時我一點經驗都沒有,但是憑藉之前寫新聞事件和拍視頻的功底,大膽應下了這個活。連續三天的時間,每天都在反覆琢磨、寫稿、背稿、拍攝,就這樣把他們的系列報道完成了。
(剛開始接手公司時)
這真是一個不一般的體驗,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在印尼的知名度。好運接踵而至,我的公司也在這個時候迎來了轉機。
越來越多國內外的公司知道我是在印尼從事語言行業,把翻譯業務交給我們,包括文件翻譯、視頻字幕、動畫翻譯等等。
還有很多有印尼業務的中國企業,讓我們為在印尼分公司員工培訓印尼語。國內的知名語言培訓機構,也開始和我們合作,在印尼做市場和宣傳等。
於是公司承接的新項目越來越多,勢頭一路向好,團隊也從最初僅有3名全職員工,發展到了20名全職和上百名兼職的規模,一年業務量達數百萬。並且,也是在這一時期,我還簽約成為了某衛視全球觀察團成員。
(成為特約記者)
回顧我在印尼的這8年生活,曾經也煎熬到想要放棄。
由此可見,每一份令人羨慕的事業,也許一開始都無人問津;每一門日進斗金的生意,也許剛開始,都不足以養活自己。
在印尼我從零開始,如今成了家立了業,收穫了事業也收穫了名聲。
發自內心的,我也愛上印尼這個地方。它身處熱帶,風景絕佳,有獨特的文化,和中國之間的往來也越來越密切。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做印尼和中國友好關係的橋樑,做促進兩國友好往來的信使。
(被新華社採訪)
很多時候,不是你運氣好,湊巧撞上好機遇。而是你前期做了很多準備,當機會來臨時,你才能夠準確地抓住。
從18線小城市出來的我,深知人生的每一次提升機會都來之不易。感恩每次人生中的轉折點,也感謝自己努力去爭取每一次機會。
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往上看有無數人在俯視你,往下看也有無數人在仰視你。所以擺正自己的心態,認準自己的定位,看準腳下走的路,活出自己的價值。而這些價值,往往是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去積累的。
【口述:易衍】
【編輯:唐滿分】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