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2021年10月02日19:57:07 資訊 1877

2021年的中秋節三天假日,我是完整的在老家度過了。那三天,颳了一場風,下了一場雨,落了一場許久未見的大霧。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一、那場風

老歷的八月十三日中午到的康莊。三老哥最近在康庚、康強、九老哥等諸人幫工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蓋的羊圈和配建的草料房已初具規模,七八隻羊已經轉圈養在裡邊,屬於邊設計、邊建設、邊使用的「三邊」工程。新羊圈蓋在莊院外西邊,過去我們家果園子的位置,坐北朝南,釆光釆暖條件都還不錯。這樣,加上前兩個禮拜我從定西城裡帶來的一條狗,再加上近期他自己從老侄康勇家討來的一隻貓,這樣算下來,現在三老哥一個人在家裡,除了繼續當好他的康莊社的社長,務好十幾畝承包土地之外,還要養好八九隻羊、兩頭豬、一隻狗、一隻貓,平日勞作的繁忙可想而知。

十三日下午,我正在西房補充睡午覺睡得正好的時候,四歲的侄孫叫翰的,連喊叫帶拍打,把我吵了起來,說外面刮大風,不讓我睡了。我只好是穿暖衣服來到了院中。這一場老北風颳得確實勁大,門前那兩棵幾十年的老榆樹頭上,今年因天大旱枯死的干枝枯葉噼里啪啦掉了不少。

三哥和三嫂子這時候緊趕慢趕着,想在大風颳起之前,要把那兩車前幾天剛從地里鏟回來的青苜蓿草和包穀草鍘了,晒乾了好餵羊,可最後還是被裹挾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大雨里才把草趕着鍘完了,雖是人、草皆濕了,但本是青草,等着風雨過了,再攤開涼晒乾了並不影響羊只的吃用。

其實,三嫂子自九月份後,已被後人媳婦子接到百十公里外的定西城裡接送已上學的孫子去了,平日老家裡就剩下三老哥一人過活。其它的活都好辦,就是逐如鍘草、蓋養圈等這些需要適當幫工的活一個人不好乾,只好是等到三嫂子每隔一兩周從城裡趕回來能搭把手時,或者在庄間能找個幫工的人後才能幹完。但這種日子大家也都已經適應了。現如今,西北農村這種老兩口一個人在城裡給小的幫忙,另一個人在鄉下務農的「兩半戶」的人家多了去了,所以大家也都逐漸地看慣了也適應了,好像歷史上我們農村人的日子也就是這樣過來的一樣。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二、那場雨

人們常說風雨交加,風雨交加,這個風和雨一般是不分家攪和在一起來的。我們老家地方,往往是先吹上幾天的南風,把人家南方帶有水氣的雲大量的輸送一個階段,再返過來刮一場北風,我們叫「回雲(音文)」,老天爺有了這麼個充分醞釀的過程,這樣才會下大雨的。2021年,老家大旱,好多地裡邊夏秋兩季均絕收,大家都盼着這場大風雨的日子久了,但今年把應該下到前半年的最大的最好的這場雨一直拖踏着下到了中秋時節的八月十三日是下得真有點晚了。但下了總比不下的好,作為農民,今年沒收成明年這地還得種,中秋節下雨了,地起碼能打磨的稍好一點,明年春種的墒情才有保證,所以我們這些地方的人,對雨是從不嫌其多的。

八月十四自後半夜開始,中雨轉小雨,這場雨因為下的時間夠長,雨量是夠的,但總的感覺是,今年老天爺下雨就是個不痛快,正如那些個工地上的小包工頭給下苦的民工發工資一樣,發一半摳掐一半,沒個干散。早上八九點鐘我和二老哥三老哥起床喝罐罐茶時,這場雨已經完全地停了,東西兩山上已全是霧了。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三、那天的霧

老家的山上很少有霧,這是因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平日里積攢下的水氣是不夠的,尤其是今年,霧少是區位和氣候使然。八月十四日早晨的這場霧來的大氣磅礴,四周山頭一直到庄前屋後都有霧,霧最低的那一陣也就能看個幾十步遠近,這種景象是不多見的。

山上有大霧,地里很潮濕,幹不成活,我們弟兄便坐下來生火喝茶。三老哥每天早上的這罐罐茶現在喝的還是很正規的,時間、點數、排場也成了十幾年一貫制。一邊喝茶一邊烤點饃吃,喝慣了,早茶都當成早飯用了,一日三餐順理成章就變成了一日兩餐。我和二老哥回到了老家,陪着三老哥也把日子就過成了這樣。我們弟兄的這種習慣有大可能也是從老父親活着時早起喝茶學來的。

老父親活着時,早晨的那一盅罐罐茶喝了一輩子,說不喝頭痛。七十年代那時候家中日子雖是苦,條件差,但老父親早上的那頓茶一直是沒有斷過的。有一個階段,老父親喝的也可能是產於重慶的有名的「溢光茶」,那個茶因價錢低,質量次,大多為細碎的沬子,在茶水快開的時候,要用樹枝上折下來的一根細棍,緊趕慢趕地往茶水下面搗鼓煮起的茶葉,不然就溢光了,故有「溢光茶」之名。後來家中條件稍有改善後,開始喝陝青、雲南的磚茶、坨茶等熟茶以及春尖、春蕊等綠茶。鄉下早起的這個罐罐茶,天天喝也就喝成了習慣,也往往從中就喝出點文化來了,包括不喝了頭痛頭暈之類的。

農曆八月十四日這一天,待我們弟兄幾人早起的一頓茶喝罷,莊子上近處的大霧才消散了,只有遠處北山之下的小河方向上還是大霧瀰漫,有名的卯家坪和張灣邊界上還處在雲遮霧罩之下,不過不久也即散了。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四、那條狗

這次回老家過中秋,還有一個任務是看看我前些天捉回康莊去的那個小狗活的怎麼樣?

這還是上上個禮拜,我從定西給三老哥家抓回來了一隻狗娃,是過去一個單位上班的一個靖遠大蘆子姓蘇的人自幼喂大的。因了他家裡新添了一個孫女兒,家中有了小孩,再不能養狗了,故四處打聽,看誰能幫他把這條已養慣了的小狗養起來?出於幫忙的緣故,上一次回老家時,順便我就把人家起名叫「麻花」的這條小土狗帶回了康莊交待給三老哥了。

聽老蘇講,他的這條狗自幼膽小,自幼便不吃飯只吃狗糧和火腿腸。所以自從我把這隻狗帶到鄉下後,老蘇隔着十天半月就要通過快遞給鄉下寄送網購的狗糧,生怕他家小狗因為生活習慣問題,在我們鄉下日子過的不好,老蘇很愛他的這隻狗,老蘇的心腸有點軟。我就故意老在電話中和他講,那個農村喂狗,只能是讓狗跟着主人一起吃飯就好了,那裡有條件天天買狗糧和火腿腸給它吃?讓它能吃飽飯,這已經是社會進步了的情況。如我們那些窮苦地方,過去八十年代以前喂狗,一般來說都是家中豬吃什麼它吃什麼,甚至是豬食都不捨得讓它搶着吃的,它只能是到處找着吃屎才能討得一條活命,那像現在,狗的日子也慢慢幸福到這種程度了?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不過,我還是在堅持着逐步改造這隻叫「麻花」的小狗的生活習慣。這一次中秋回鄉下去,我就讓它先學着從吃大家啃過的雞骨頭、喝雞湯開始,學着吃普通的飯食,並取得了初步的進步。

老蘇送我的這隻小狗其實算是個很聰明的傢伙,它還是很會聽我給它講一些道理的,我說我們現在鄉下的條件再也不是你過去城裡生活時的條件了,沒辦法再搞講究了,日子還得從苦處來,並且你不可以給你的老主人一直背負着買狗糧這個負擔。你不學着吃家常便飯,農村哪有天天吃狗糧喂狗的道理?它似乎也開始知道了一點目前的狀況,有些合它胃口的普通飯菜,它已經開始學着吃了,不像剛剛到鄉下時那般抗拒。

這一天,我第一次把它帶到老家東山的半坡之上瘋浪了一大圈,荒山野草之中,這條狗跑了個不亦樂乎。看來這個狗就是要在鄉下養的,這裡才是符合它天性的地方。城裡的樓房上生活真是太委屈狗了。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五、七老哥

這一次回鄉下,由於時間關係,庄間我的一眾老哥們我見了的其實不多。南庄七哥家我去了一趟。

南庄七哥叫玉芳,今年已八十五歲,七嫂子姓張名乃玉,甘溝鄉張家溝人,去年已去世,七老哥目前是孤身一人生活在康莊。七老哥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定西一中高中畢業生,後就業在定西地區運輸公司,六十年代初期被下放回老家農村務農一直至今。

八月十四日午後,我在庄間亂逛時碰見遠房侄孫「老尚」開着車,車裡順便也擠着拉上了七老哥去了一趟鎮上,七哥乘便給他自己買了些熟饅頭、生麵條之類的,花了十幾塊錢。到家後放在了冰箱里,以備近期這一周所需。過去七嫂子活着時,七哥大約是從來不吃這些街道上出售的機制食品的,一方面是貴,另一方面是天天吃口感也不好。可現在七嫂子已去世了,七老哥的後人和媳婦子也到寧夏銀川那裡帶人家自己的孫子去了,七老哥便成了孤家寡人,日子只好是自己想辦法料理了。現在最大的問題,除了生活的不方便外,像現在的這些智能手機等老哥也不會用,每日里的那種孤苦寂寞也是無處可說、無人可說。我陪着七哥一直從莊子中間走了一里路走到莊子南頭他的家中,這短短的一年間,七老哥的腰明顯地比去年駝了,臉上也蒼老了許多。要適應七嫂子去世這一大變故,七老哥看來還要一個很艱難很艱難的過程。

七老哥給我講,人老了就往往惹人嫌,買東西的鎮子上離我們老家的庄口還有十幾里路,過去年輕時他走着去也就一小時的路程,可現在年齡大了,他已經走不了那麼遠了,只能搭便車或順便了託人採購。可大路上碰見的好些個小輩的人,給人家張口了很多時候人家都嫌麻煩不帶他的或不給他帶的,為此他也看了好多次的路上開車人的臉色。對七老哥日子當中的這種孤苦和艱難,我想一想也都是能想得到的。

人老了,真是難啊。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六、中秋的月

今年的月亮確實圓在了十五。

其實十五晚上的月亮我倒是沒怎麼看,因為十五的晚上我們正跑在回定西的路上。農曆十四日的夜我還在鄉下。前半夜,因為下午睡多了晚上睡不着,我站在西房的窗戶里,很認真地看了許久許久東山之上升起的月亮。那晚的月亮真是亮真是圓啊,我不知道,這一生當中我還能遇見幾多回這樣美麗的月亮?老天還會與我幾多回這樣幸福的機會?

才是晚上九、十點鐘的樣子,院子頂上的路套中月亮下已經連一個走動的人都沒有了。天空中偶有從蘭州中川機場方向,飛向東南方向去的飛機划過高空的聲音,我們老家之上應該是天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航路的,每天都會有很多次的飛機飛過的情況,尤其是到了晚上,夜行飛機上的航行燈閃爍發亮,很容易找得見的。除卻了天上飛過的飛機的聲音,能用在這個夜晚、此時此地的詞好像就只剩下一個「萬籟俱寂」最為妥當了。雖然,現在的康莊,我的那些先人們早已都去世光了,他們都埋在了莊子旁邊東西兩山的好些個山坡之上或灣堖之中,在這月圓之夜,如有那一世,他們或許也正在深情凝望着這一片浪月之下他們曾經勞苦了一生的村莊。

還好,現在的老家裡,也還有我的許許多多的年紀一日日見老的老哥和嫂子們尚活着並一直留守在康莊,他們的生活中從來就沒有詩沒有遠方,在這月當半空的時候,或許他們已經進入了夢鄉,或許也如我這般,這時候人老瞌睡少,也發獃一樣遙看着天上的這輪一年裡最圓的月亮。

正因為我知道莊子里這時候雖少了吵鬧聲,但我卻明白,正因是有着那目前還活着的那些個七老八十的一眾老哥嫂子們,在此明月靜夜之中,他們或遠或近的陪伴,此時此刻,老家康莊還能是我此刻此時的——「此心安處」!

月在2021年的中秋時節 - 天天要聞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