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放了個狠話,說要「徹底佔領加沙」,搞得國際社會一片嘩然,那態度,儼然就是一場「亡國之戰」。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以往都對以色列無條件支持的美國如今卻突然轉變態度,公開和以色列唱起反調來了。
美國為什麼會突然反水呢?
根據以色列安全內閣5月5日批准的方案,這次軍事行動的核心是「佔領加沙並維持長期存在」。
和過去打完就跑的「突襲模式」不同,這次以軍打算賴着不走了。
比如內塔尼亞胡在社交媒體上直接說:「我們不會再進進出出,這次的目標和以前完全相反」。
說白了,以前炸完哈馬斯據點就撤,結果人家又溜回來,現在直接駐軍佔地盤,擺明了要長期控制。
而且他們還計劃把加沙老百姓大規模遷移到所謂的「安全區」——其實就是已經被以軍掃蕩過的地方,然後用私人安保公司控制援助物資分發點。
更狠的是,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公開說,不排除直接吞併加沙的可能性,連「佔領」這個詞都不避諱了。
以色列這次玩得挺大,他們打算動員數萬預備役軍人,搞「高強度」地面進攻。
他們從五月一開始就派軍隊對加沙城東部等地進行轟炸了,基本上每天都會死人。
不僅如此,以色列還將也門的荷台達港給炸成廢墟了,別人就是想走水路都沒有辦法。
國際社會當然看不下去,你以色列這麼做,究竟還有沒有人權了?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急得跳腳,說這行動「必然導致無數平民死亡」,法國外長直接罵「不可接受」,連歐盟都勸以色列「保持克制」。
就連一直站在以色列這邊的美國都不同意了。
還記得今年2月,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勾肩搭背開記者會,張口就是要把加沙巴勒斯坦人全趕走,讓美國「接管」加沙搞開發,還說要派美軍過去當包工頭。
但這才過了三個月,美國態度突然180度大轉彎,開始給以色列甩臉色——暫停自貿談判、威脅斷軍援、連副總統訪問都臨時取消。
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特朗普當初吹牛說要重建加沙當「海濱度假村」,結果一算賬,200萬人每人投10萬美元就得2000億,美國現在國債都快爆表了,哪掏得起這錢?
更別說以色列每年還要吃美國幾十億軍援。
再加上以色列科技產業這幾年蹭蹭漲,美國突然發現這小弟翅膀硬了,給錢給槍的性價比越來越低,心裏自然犯嘀咕。
還有個不能明說的秘密——特朗普這屆政府內部都快打起來了。
你看他2月份突然拋出「接管加沙」計劃,連國務卿都被蒙在鼓裡,也就是說,特朗普之前就沒和任何人商量。
現在看以色列真動手了,自己的聲譽怕是要毀了,美國又站出來跳腳,明擺着是怕被綁上戰車。
這種精分操作,說到底是特朗普既要討好國內猶太金主,又怕被中東泥潭拖垮選情,結果兩頭不討好。
當然啦,以色列自己作死也是關鍵。
內塔尼亞胡為了保住總理位子,硬是跟着極右翼搞「加沙大遷徙」,連自家國防軍都看不下去,安全內閣開會時差點掀桌子。
更諷刺的是,以軍吹牛說陣亡800人,實際民間傳言傷亡上萬,士兵自殺率翻倍,老百姓七成不信任政府,這爛攤子連美國都兜不住了。
說到底,美國這次變臉可不是突然良心發現,而是算盤打得噼啪響:既要保住中東話語權,又不想替以色列背鍋;既要維持盟友關係,又得應付國內國際壓力。
就像圍觀群眾說的,美國這波操作純屬「見勢不妙趕緊跳車」,畢竟誰也不想在種族清洗的罪名底下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