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海局勢真是鬧得沸沸揚揚,美國這邊又蹦出來一些聲音,標題聽着就挺炸裂的:「美高官:台海不是中國說了算,美國必須插手,必要時可動用核武器」。這話聽着讓人心裏一緊,核武器這玩意兒可不是鬧着玩的。
這事兒從哪兒來的?
2023年底,美國有名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搞了兩份報告,一份叫《台海危機中核武器的作用》,另一份是《台海戰爭中的故意核使用:美國的場景與考量》。
這兩份報告不是隨便誰寫的,作者是格雷格·韋弗和馬修·克羅尼格,一個是美國軍方戰略圈的老手,一個是學術界的核戰略專家。這倆人可不是小角色,他們的觀點在美國戰略圈有點分量。
報告的核心意思很直接:美國得全力支持台灣,如果中國真動手,美國得考慮用核武器來應對。這話一出,炸鍋了。有人覺得這是硬剛中國的底氣,有人覺得這純粹是瘋了,畢竟核武器一用,後果誰都兜不住。
韋弗在五角大樓混過不少年,當過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任,專門負責戰略計劃和政策制定,尤其在核戰略和導彈防禦上很有發言權。他在奧巴馬政府時期還管過核武器的規劃和反導系統的研發,退休後開了個諮詢公司,繼續在智庫圈活躍。
他在這份報告里說,中國這些年軍力漲得太快,尤其是核武庫擴建,預計2027年能有700枚核彈頭,2030年上千枚。常規軍力也不含糊,海軍、空軍在台海附近已經能壓着美國打。他覺得,光靠常規武器,美國在亞太可能頂不住中國,尤其台海這地方,中國有地理優勢,動手快得很。所以,他提出核威懾是關鍵,甚至可以考慮用戰術核武器,直接打中國的登陸艦隊,阻止進攻。
克羅尼格就更偏學術了,他在喬治城大學當教授,研究核戰略和國際安全,還在大西洋理事會當副主席。他寫過不少書,主張美國得保持強大的核武庫,對付大國競爭。他還給美國政府當過顧問,直接參与核政策制定。
他的報告里提到,中美在台海打起來,雙方都有可能動核武器。比如中國可能先威脅用核武嚇退美國,或者在常規戰打不下去時,直接炸美軍基地。他建議美國得把台灣拉進核保護傘,公開承諾必要時用核武器保台灣,震懾中國。
報告為什麼猜測這麼大膽?
這兩份報告的核心觀點其實挺一致的,就是台海這地方太敏感,美國得硬起來,不能讓中國隨便說了算。
韋弗說,中國這些年的軍事發展不是蓋的。核彈頭數量猛增,常規軍力也大幅提升,尤其海軍和空軍,台海附近已經能形成壓倒性優勢。他算了一筆賬,美國在亞太的常規力量,面對中國的地理優勢和快速部署能力,可能根本擋不住。台海就70海里寬,中國要是動手,艦艇和戰機分分鐘到位,美國反應都來不及。
既然常規力量吃力,他們就覺得核武器得派上用場。韋弗提了個思路,用戰術核武器,威力小點,精準打擊中國的軍事目標,比如登陸艦隊,既能阻止進攻,又不至於炸得太離譜。克羅尼格更進一步,說核武器不光是嚇唬人,真打起來還能用得上,比如炸中國海軍或者軍事化島嶼,迅速扭轉戰局。
他們倆都覺得,台灣丟了,美國臉就丟大了。韋弗說,台灣要是「淪陷」,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就沒了,盟友會懷疑美國靠不靠得住。克羅尼格也強調,台灣是美國在亞太的戰略支點,保住台灣是保住美國的影響力。所以,得把台灣拉進核保護傘,告訴中國:你敢動,我就敢用核武器。
他們還搬出冷戰那套邏輯,說美蘇當年靠相互確保摧毀維持和平,台海也能這麼玩。通過展示核力量,嚇住中國,讓它不敢輕舉妄動。他們覺得這是個低成本高回報的辦法,比真打一場常規戰爭划算多了。
美國國內怎麼看?
美國國內,有9個核專家站出來,罵韋弗和克羅尼格的觀點「極其愚蠢」。有個叫大衛·卡恩的,在《戰爭中的岩石》上發文,說用戰術核武器保台灣是「戰略短視」,純屬給自己找麻煩。萊爾·戈爾茨坦更狠,直接說這建議「極其危險」,一旦開了核武的頭,局勢就失控了。詹姆斯·阿克頓也警告,中國本來就覺得美國核門檻低,這種言論只會讓誤判更嚴重。
還有人擔心國際影響。弗朗西斯卡·喬瓦尼尼說,這麼搞會讓盟友搞不清台灣和其他國家的地位,核界限一模糊,麻煩大了。傑克·沃納則覺得,這報告可能會火上澆油,讓中國反美情緒更強,中美關係更糟。
2023年12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出來表態,說美國對核武器的使用有「極高門檻」,壓根不想摻和這話題。這意思很明顯,韋弗和克羅尼格的觀點太極端,官方不背這個鍋,怕國際社會誤會美國真要這麼干。
這事兒不光美國吵,台灣和國際社會也有話說。
台灣這邊,媒體直接挖出了點猛料。據說民進黨當局這些年沒少給美國智庫塞錢,想通過政治獻金影響美國政策。2023年,賴清德還悄悄會了美國訪客,遞了個「合作計劃」。
台媒分析,韋弗和克羅尼格這麼極端的觀點,可能跟這些錢有點關係,想幫台灣爭取更多支持。不過,美國官方態度沒變,核武器還是碰不得。
中國官方沒直接回應這兩份報告,但態度一直很硬。外交部反覆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誰也別想插手。2025年初,中國在台海搞了個大演習,22架軍機直接過中線,外界都覺得這是對這類挑釁言論的回應。動作比話管用,中國顯然不吃這一套。
其他國家沒什麼官方表態,但大家都盯着看。這事兒要真鬧大,核武器一出,誰都跑不了。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中美別這麼剛,台海這地方還是得冷靜處理。
這份報告本質上是美國戰略圈的一場頭腦風暴,韋弗和克羅尼格試圖為美國出謀劃策,通過強硬手段嚇唬中國、保住台灣地區,進而穩固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然而,這種想法過於冒險,核武器絕非兒戲,一旦使用,其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災難。
台海問題對美國而言,不僅涉及地緣政治利益,還關乎其國際形象和影響力。近年來,中國崛起的速度讓美國感到焦慮,擔心自身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這份報告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內心的不安與焦慮,試圖通過強硬手段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一直非常明確: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是不可觸碰的底線,任何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回擊。中國也擁有核武器,且始終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絕不懼怕任何形式的軍事訛詐。但如果真的爆發衝突,各方都需要謹慎權衡,因為沒有人願意看到世界陷入毀滅性的災難。
這報告聽着挺唬人,但實際落不了地。美國政府和主流專家都不敢這麼玩,國際社會也盯着呢。台海問題複雜歸複雜,還是得靠外交和經濟手段穩住,動武尤其是動核武器,太不靠譜。韋弗和克羅尼格的觀點也就是想想,現實里誰也不敢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