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加沙?以色列的戰爭泥潭

5月2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表示,歐盟將援引《歐盟-以色列聯繫國協議》中有關人權的第二條款,啟動對該協議的審查。新華社

近日,以色列重啟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並宣稱此次行動目標是「控制整個加沙地帶」。根據《泰晤士報》披露的以色列作戰目標,其力圖通過設立由北向南的四個「軍事區」,將加沙地帶劃分為三個「平民區」,並嚴格監控「平民區」之間的人員往來。

5月19日,英國法國加拿大3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的最新軍事行動,呼籲其立即停止行動,允許更多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否則將採取包括制裁在內的聯合行動。英國《衛報》對此評論稱,三國的這一聲明非常罕見,標誌英國和加拿大對以色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英國首相斯塔默20日表示,英國已經暫停與以色列的貿易談判。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同一天也表示,當前的加沙地帶局勢堪稱災難,歐盟將援引《歐盟-以色列聯繫國協議》中有關人權的第二條款,啟動對該協議的審查。以色列對加沙軍事行動全面重啟,打破了持續近四個月的相對緩和局面,也必然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政治博弈的必然結果

以色列此番重啟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是其國內政治博弈的必然結果。2025年1月,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了「三階段」停火協議,結束了2023年10月開始的軍事衝突。根據停火協議第一階段的安排,以色列和哈馬斯應當停止軍事衝突,以色列從加沙地帶撤離部分軍隊,釋放2000多名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人;哈馬斯則分批次釋放部分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員。在規劃的第二階段停火中,以色列和哈馬斯將討論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全面封鎖、全面撤離在加沙地帶的駐軍,哈馬斯也需要釋放生還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員。

在實際執行第一階段停火過程中,以色列和哈馬斯各執一詞,分別指責對方不執行停火協議,分歧已經十分明顯。實際上,從以色列國內角度來看,雙方第二階段停火談判內容,尤其是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已超出以色列可以接受的限度。從2007年哈馬斯主導加沙地帶之後,以色列國內輿論一致認為,應當長期維持對加沙地帶的封鎖,維護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因此停火談判的失敗和軍事衝突的重啟,是必然的結果。

以色列重啟軍事行動,也是轉移國內矛盾的重要手段。從2025年3月以來,以政府和司法機構出現了巨大的紛爭,內塔尼亞胡以「失職」為由,解除了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局長羅南·巴爾的職務。巴爾則針鋒相對地表示,內塔尼亞胡此舉是為了阻止安全機構對其貪腐的調查,且不符合以相關法律。以色列總檢察長米婭拉也指出,內塔尼亞胡罷免巴爾程序「不合法」,導致以政府和司法機構之間分歧公開化,加深了2023年1月以色列「司法改革」之後的社會裂痕。以色列重啟針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暫時轉移了以色列國內的社會矛盾,緩和了政府面臨的嚴峻輿論局面。

同時,美國地區責任的缺失,也助推了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以色列發起的軍事行動,是以美國提出的「清空加沙」為口號實施的。美國所提出的「清空加沙」方案,完全無視了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的權利,在實際操作層面更沒有資金和政治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在2025年3月之後,美國有意忽略巴以問題,不僅不再提出有關重建加沙的具體方案,美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也較少談及巴以停火斡旋。美國不再支持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火談判,使以色列失去了與哈馬斯接觸和對話的重要意願。美國有意甩掉本應承擔的地區責任,讓以色列失去了有效的制約,對加沙地帶重啟軍事行動也難以阻擋。

難以為繼的軍事行動

以色列此次軍事行動,由於多方面限制,難以長期持續。

在外交層面,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未得到美國的支持。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訪問中東之前,以色列多次向美國表達希望特朗普到訪的意願,然而,特朗普最終還是堅持避開以色列。

在中東地區的熱點議題上,美國也頂住以色列的壓力,不再配合以色列的地區政策。以色列希望美國加大在中東的戰略投入,尤其是繼續增加對伊朗也門胡塞武裝的戰略壓力,反對美國同伊朗談判,反對美國和胡塞武裝對話。但美國不僅開展同伊朗、胡塞武裝和哈馬斯的對話,也反對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民調顯示,美國公眾對以色列的支持度目前已跌至45%,達到25年來最低點。隨着軍事行動的持續,美以分歧恐將更加公開化。

在軍事層面,以色列要實現「控制加沙地帶」的目標,不僅需要投入更多兵力,還需投入更多物資,行動難以長期持續。5月初,以色列徵調數萬名預備役士兵,用以開展針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但仍然面臨較大兵員缺口。如果根據以色列所制定的軍事計劃,即全面分割佔領加沙,徵召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兵員缺額問題將進一步顯現。

同時,以色列要分割佔領加沙,不僅需要增加軍事裝備滿足戰場需求,更需要籌集更多人道物資用於安置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民眾。此前,以色列內閣就做出決定,恢復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助,用於安置當地民眾。但隨着軍事行動全面展開,以色列必然要投入更多援助物資用於穩定加沙的社會經濟局勢。因此,此次軍事行動雖來勢洶洶,但無法長期在加沙全域維持。

此外,以色列也無法承擔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民眾的安置任務。以色列提出,軍事行動是執行美國提出的「清空加沙」方案的重要舉措。在美國的「清空加沙」方案中,既需要埃及約旦同意安置巴勒斯坦民眾,更需要來自海灣阿拉伯國家數百億美元的援助,但當前無論是阿拉伯國家還是國際社會,都強烈反對「清空」方案。因此未來即使以色列堅持在加沙地帶進行軍事行動,也無法解決加沙地帶面臨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以色列外交窘境加劇

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加劇了以色列的外交孤立窘境,引發了國際社會廣泛批評。近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取消了原定20日對以色列的訪問。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明確表示,希望以色列能夠早日結束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歐洲國家敦促以色列不要升級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法國甚至提出,鑒於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將重新評估法國和以色列的「貿易夥伴」關係。

美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合作成果,也受到加沙衝突的負面影響。特朗普剛剛結束對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的訪問,在他「滿載而過」的同時,以色列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使美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受到挑戰。如果美國無法有效制約以色列,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民眾傷亡人數不斷上升、人道主義危機加劇,美國的形象在阿拉伯國家中將進一步惡化,雙方相關合作協議的落實,也必然受到更大阻力。

更為危險的是,隨着軍事行動重啟,也門胡塞武裝對以色列的遠程打擊也可能升級,進而引發以色列和胡塞武裝衝突的加劇。考慮到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停火協議仍然脆弱,與敘利亞新政府的關係仍然微妙,如果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執意咄咄逼人,中東形勢可能面臨新的升級風險。

(作者:王 晉,系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