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近期持續推進軍事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空中力量,提升對地打擊能力,研發海上武器裝備平台。其中,「雷斯」級潛艇作為土耳其工程技術和節儉理念的代表性成果,採用不依賴空氣推進(aip)技術,被外界認為是未來土耳其發展國產核動力潛艇的試驗台。那麼,擁有堅實國防工業基礎的土耳其接下來是否會發展國產核動力潛艇?土耳其大力推動軍工發展的背後蘊含怎樣的戰略目標?
取代美製武器,全面推進國產化
資料圖:土耳其「雷斯」級aip潛艇首艇(來源:中國國防報)
土耳其「雷斯」級潛艇的第一艘潛艇「皮里·雷斯」號於2015年開始建造,2024年8月正式進入土耳其海軍服役。軍事觀察員曹衛東介紹,「雷斯」級潛艇採用較為先進的aip推進系統,具有結構緊湊、排水量適中、隱身性能良好、武器裝備裝載量大等優點。儘管「雷斯」級潛艇原型艇為德國的出口型214潛艇,裝備mk-48重型魚雷、「魚叉」反艦導彈等他國武器裝備,但土耳其一直致力於整合多種國產武器系統,而且潛艇上的戰鬥管理系統也由土耳其公司開發,這充分反映出土耳其正在全面推進武器裝備的國產化。
曹衛東:土耳其以往的常規潛艇主要配備美製武器,但土耳其希望未來能夠實現武器裝備的國產化。比如,用國產的「阿卡亞」重型魚雷取代美國的mk-48重型魚雷,用國產的「阿特瑪卡」反艦導彈取代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並且計劃研製「旅行者」巡航導彈,這是一款技術對標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國產型號。另外,土耳其的潛艇技術雖然源於德國,但目前已經完成了國產化步驟。可以預見,土耳其今後有能力研製更為先進的常規潛艇。
「雷斯」級潛艇能成為
核動力潛艇的試驗台嗎?
資料圖:一艘土耳其潛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航行(來源:參考消息)
有分析認為,「雷斯」級潛艇除了可以執行常規作戰任務外,還可能作為未來土耳其發展國產核動力潛艇的試驗台。但在曹衛東看來,受制於「雷斯」級潛艇的噸位和土耳其的科技水平,「雷斯」級潛艇發揮的試驗作用有限。
曹衛東:首先,核潛艇主要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前者以核動力系統為推進方式,主要搭載常規武器;後者除採用核動力外,還搭載戰略核武器。由於土耳其沒有核武器,所以從理論上講,土耳其能夠研製的是攻擊型核潛艇。在研製攻擊型核潛艇時,需要將核反應堆加裝到潛艇中,這需要巨大的空間。但「雷斯」級潛艇的噸位較小,如果作為核動力潛艇的試驗平台,其發揮的作用有限。另外,土耳其至今也未能成功裝備國產的「阿卡亞」重型魚雷和「旅行者」巡航導彈,這意味着其武器裝備和潛艇並不匹配。就土耳其現有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而言,很難在研製核動力潛艇的過程中實現武器裝備和潛艇的協同發展。
土耳其為何大力推動
國防力量發展?
資料圖:土耳其「阿納多盧」號輕型航母(來源:中國國防報)
除了在潛艇領域持續發力外,土耳其還開工建造6萬噸級航母,tf-x「可汗」隱身戰鬥機和「安卡」-3隱身無人機也成功首飛……土耳其國防力量建設近年來快速發展,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談及土耳其大力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意圖,曹衛東進行了以下分析。
曹衛東:土耳其長期被視為北約組織中的「另類」。比如,當土耳其購買俄羅斯武器裝備時,美國隨即拒絕向土耳其交付其訂購的f-35戰鬥機;當土耳其與鄰國希臘發生衝突時,大多數北約成員國傾向於支持希臘立場。另外,雖然土耳其在黑海方向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但也不能保證未來不會與俄羅斯發生衝突。所以,基於美國、北約及俄羅斯三方關係的不穩定性,土耳其必須發展自己的國防力量,以保證自身安全。
(央廣網·軍事頻道 記者:貟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