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連環反制!美方「關稅戰」又踢到鋼板了

當地時間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中方當即表示要進行反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一天後,一系列反制措施落地,包括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相關做法、將多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等。消息一出,美國股市期貨應聲暴跌,道指期貨、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均跌超3%。市場分析人士憂心忡忡地說,如果美國政府不改變關稅政策,美國經濟增長將明顯放緩。

對於貿易戰、關稅戰,中方早就有言有先: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美方聲稱自己在國際貿易中吃了虧,以所謂「對等」為由宣布對中國徵收34%的「對等關稅」,違反了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原則,損害了中國正當發展權利,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國際銳評》表示,中方採取的反制措施針對性強、精確性高,體現了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權利的意志,也捍衛了國際貿易規則與多邊貿易體制。同時,這也是在提醒美國:如果一意孤行對其他國家反覆加征關稅,最終一定會遭到反制,成為孤家寡人,反受關稅之害。

無論從經濟規律還是從事實數據看,美方宣揚的「貿易吃虧論」都站不住腳。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受到產業競爭力、經濟結構、國際分工、貿易政策、美元貨幣地位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且,美國選擇性忽視了在服務貿易中的壓倒性優勢。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近日撰文指出,2023年美國服務出口額突破1萬億美元,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13%;2024年,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總額近3000億美元。可以看出,美方從國際貿易中不是吃虧了,而是獲利巨大。

中美和則兩利、斗則俱傷。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徵收「對等關稅」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不過,經過多輪貿易摩擦後,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抗壓性已大大增強。此外,隨着中國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美國加征關稅壓力。加上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加快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不斷擴大開放的政策,這些都是中國經濟抵禦風險、穩中有進的底氣。近期,蘋果、禮來、嘉吉、泰佩斯琦等多家美企都表達了深耕中國的信心,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反觀之下,過去幾年的情況已經證明,美方加征關稅不僅解決不了貿易不平衡問題,還會使自身經濟雪上加霜。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達1.21萬億美元,比2017年美國政府開打全球關稅戰之前上升了50%。2018年至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從3233.3億美元升至3610億美元。這充分說明,關稅壁壘解決不了美方關切,互利合作是各國民眾共同願望。

控制通脹是美國政府另一目標,但關稅施壓與此背道而馳。數據顯示:美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3.5%,創下2023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這表明,今年年初以來美國通脹形勢出現反彈並非暫時現象。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3月信心指數為92.9,連續第4個月下降。耶魯大學的研究顯示,「對等關稅」實施後,如果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措施,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價格短期漲幅將擴大至2.1%。

美國企業同樣難熬。世界貿易諮詢公司數據顯示,新關稅將給美國企業帶來433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穆迪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指出,美國經濟今年陷入衰退的概率已升至40%,而年初這一概率為15%。正如法國負責對外貿易的部長級代表洛朗·聖-馬丁所說,「貿易戰不會有任何人受益」,最先受損的就是美國自身利益。

人們記得,上世紀30年代,美國炮製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全球兩萬多種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引發其他國家貿易反制。結果導致五年間全球貿易萎縮60%以上,美國進出口貿易也遭受重創,陷入經濟大蕭條。如今,美國政府再次築起高關稅壁壘,難道要重演「歷史的噩夢」?美國《國會山報》警告說:「2025年4月2日可能成為美國經濟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以鄰為壑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得人心。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把關稅作為脅迫他國的工具。世界各國也應團結起來,共同抵制美國單邊霸凌行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