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平在抗疫一線
在2022年度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名單中,有一個特殊的「最美退役軍人」集體——居村「兵支書」群體。來自新場鎮祝橋村的蔡舟瑜、祝橋鎮明星村的蘇志平、上鋼新村街道濟中居民區的倪永平,以及曾在泥城鎮中泐村任職的陸雨芨,是這個群體中的部分代表。
脫下軍裝,他們紮根基層成為居村黨組織書記,在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的新戰場上實幹奉獻、銳意進取。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更是衝鋒在前、連續作戰,匯聚起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也彰顯了退役軍人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
01、素質過硬作風優良
蔡舟瑜(左四)在基層布置工作
在新場鎮祝橋村,有一名80後,他既是村民的「最帥大管家」,也是村裡的「正能量偶像」……這名80後就是村黨總支書記蔡舟瑜。2004年入伍的他,度過了8年軍旅生涯後,回到基層,當選祝橋村黨總支書記後,蔡舟瑜憑藉在部隊養成的不怕吃苦、永遠向前的良好政治素養和過硬作風,處處沖在一線,為了心中的「祝橋夢」,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攻堅克難,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例如,為了做好「美麗庭院」創建工作,蔡舟瑜白天考察學習,晚上整理歸納,還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按照「自己設計、全民參與、自己動手、變廢為寶」的建設思路,廣泛發動村民參與,為祝橋村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征程打響了「第一槍」。
他組建了兩個黨建聯盟,成立了四個行動支部,深入庭院建設一線,聽取村民的心聲,一個一個解決實際問題,全域優化鄉村環境、提升村容村貌,形成了建設「美麗庭院」的強大合力。
「我們的目標是,在黨建聯盟、黨群協力下,讓『安全、有序、整潔、文明、美觀』成為全村的共識,讓『弘揚鄉風、從我做起』的氛圍越來越濃厚。」蔡舟瑜說。經過三年創建,如今的祝橋村一改往日落後面貌,村莊環境優美宜人,條條道路平坦暢通,農家小院乾淨整潔,村民幸福指數倍增,被評為2020年度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
祝橋鎮明星村黨總支書記蘇志平雖然軍齡不長,但同樣素質過硬、作風優良。2003年,他退伍複員,回到家鄉明星村開始了新的奮鬥。從治保幹部、民兵連長到黨總支書記……他在每個崗位上都保持着軍人的優良品質,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
明星村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其中3個小組已撤制分配,5個村民小組已動遷。這是個等待動遷的村莊,但村容村貌卻從未遭到忽略。「只要明星村還沒撤村,我就要把它建設成真正的明星村落。」這是蘇志平許下的承諾。
在「五違」整治工作中,他與村委幹部們一起商討並制定拆違路線,把先拆、後拆、需拆、急拆的進行分類排摸,挨家挨戶上門溝通,宣傳政策規定,獲得了群眾的理解與配合。村裡有一處水閘旁的違建點位拆除後,他帶領村民們共同動手打造了親水微景觀,木製涼亭配上「木地板」,再加上用村民廢棄的陶罐、瓦片等做成的「裝飾品」,親水平台成為了村民茶餘飯後休閑的打卡點。
如今,在明星村到處可見用舊陶罐、老瓦片等物件搭建而成的花草角、微景觀,村民們美化家園的意識、參與美麗庭院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明星村順利通過了「美麗庭院」驗收、複審,宜居環境得到了一致肯定。
居村書記是基層組織中最小的「官」,但大局意識一點也不能少。在2016年配合龍耀路隧道新建工程、組織居民外搬過渡簽約工作中,上鋼新村街道濟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倪永平就展現出了一名「兵支書」的特別擔當。
在外搬過渡簽約工作中,倪永平帶領居委幹部嚴密部署,掌握居民思想動向,將小區內隧道正上方162戶居民分為6組,每組安排一名社工負責,反覆入戶宣傳政策,幫助居民算好經濟賬,爭取群眾支持和理解。
每次遇到堵點難點,倪永平總能心平氣和地站在居民角度思考決策,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與居民交朋友、為居民辦實事,就這樣,在他的有效組織中,簽約工作取得了全面勝利。2019年11月5日,龍耀路隧道南北線成功穿越濟中小區。
02、辦實事、解民憂
陸雨芨(左二)帶領應急小分隊處理汛期應急情況
走出軍營,「兵支書」們始終戰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們將人生意義定位於謀求人民福祉,向社會傳遞溫暖與責任,向軍旗報告永不變色的赤誠。
2021年3月,退役6年的90後陸雨芨被派往泥城鎮中泐村擔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到村後,他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以貫之地為民辦實事、紓民困、解民憂。
中泐村有多位獨居老人獨自生活,為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陸雨芨組織黨員志願者定期到他們家中幫助收拾屋子、理髮、量血壓,對老人噓寒問暖。次數多了,村裡的老人們口耳相傳,都把陸雨芨當成了親人,有什麼事都喜歡跟他說。
中泐村距離海岸線不到10公里,每年汛期易受颱風影響。陸雨芨到村工作不久就遭遇到颱風,期間村裡發生多起圍牆倒塌、道路受阻、房屋受損等緊急事件,他帶着應急小分隊第一時間趕至現場緊急處理,還把一直挂念在心的幾位獨居老人及時安置到了村委會。
救援途中,陸雨芨被雜物砸到頭部,血流不止,同事們要他趕緊去包紮治療。他卻說到:「只是蹭破點皮,怎麼能隨便下火線?沒事!」防汛防颱工作持續了三天,陸雨芨通宵達旦,保障全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漸漸地,一開始把他當作「城裡來的白面書生、只會說不會做」的那些村民,認同了陸雨芨。「有急事,找雨芨」也成了不少村民的口頭禪。
近年來,優撫政策不斷出台、完善。作為退役軍人,「兵支書」們在享受政策的同時,還要照顧好昔日的戰友們,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國家政策帶來的溫暖。
優撫工作政策性強、任務重,沒有經過業務培訓的蘇志平憑着軍人那股不服輸的韌勁,硬是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在最短時間內弄懂優撫安置業務、掌握工作本領。他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一是全面落實國家政策,不欠政策賬;二是與退役軍人交心談心,和他們交朋友,不欠友情賬;三是儘力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不欠感情賬。
就這樣,蘇志平始終把全村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當作親人,用自己的耐心、愛心、細心、誠心溫暖着他們,保障了他們的各項待遇。
在濟中居民區,倪永平不僅在上級人民武裝部門的部署下,身體力行做好退伍轉、復軍人的服務工作,還積極探索如何激發退伍軍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志向,繼續為國家的開放發展和社區的和諧平安服務。「用『奉獻、互助、友愛、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展現我們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英雄本色。」
2018年6月,倪永平以黨總支名義組織成立了上鋼新村街道首創的濟中居民區退伍老兵之家,配合居民區的「家門口」服務工作,為有困難的群體排憂解難,截至目前已發展了15名隊員。
退伍老兵之家成立後,倪永平身先士卒,親自擔任退伍老兵之家政治指導員,發揮退伍老兵在居民區治安執勤、防汛防颱、社區維穩、平安建設和化解社會各類矛盾的積極作用,弘揚退伍老兵對黨忠誠、意志堅定、團結拼搏的精神,用軍魂鑄就了退伍老兵的夕陽紅。
倪永平也十分關心為國家做出奉獻的退伍老兵。當他得知年逾八旬的老兵張金根和卜俊浩長期患病卧床後,多次登門噓寒問暖,送上黨和組織的關愛。為此,不少退伍老兵稱讚倪永平是「情操最美的戰友」。
03、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蘇志平(左一)布置防疫工作
危急時刻,軍人是人民群眾最強有力的護盾。從「橄欖綠」到「防疫白」,在疫情來襲的時候,「兵支書」們也在用各自的行動詮釋「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的軍人信念,用在防疫一線的戰鬥,展現退伍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發生後,倪永平凝聚小區志願者和老兵的力量,迅速組建核酸採集、物資搬運、配藥送葯等7個志願小組、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一支「退伍老兵之家」巡邏隊,全力保障小區疫情防控有條不紊,給原本不安的社區幹部和居民吃了一顆「定心丸」。配合疾控部門轉運陽性病例,對樓道進行消殺……哪裡最危險,倪永平就沖向哪裡。
面對疫情考驗,蔡舟瑜也充分發揮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軍人傳統,第一時間帶領村幹部深入一線,組建了以黨員、村組長、民兵骨幹為主的170人志願者隊伍,他帶着大家把辦公桌當床,把會議室做家,用實幹篤行守護村莊和村民。
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同時,蔡舟瑜還發動轄區內11家企業單位捐資捐物,以實際行動支援一線抗疫。「那段時間,愛人也在抗疫一線,顧不上家中長輩,但作為一名『兵支書』,舍小家為大家也是應該的,村裡的村民更需要我們的守護。」他說。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上海啟動一級響應以後,蘇志平連續三個月堅守在崗位上,扛起責任、靠前指揮,根據本村實際細化防控措施,第一時間布置工作,帶領幹部群眾合力抗擊疫情。春節期間,他帶着村工作人員拉橫幅、發放告知書、排摸租戶信息、登記來滬人員健康狀況等。
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蘇志平再次統籌村域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協調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團隊迅速行動,摸清底數、快速處置、分組管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來源:浦東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