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開國中將被殺,警衛卻在隔壁通姦,周總理:最糟糕的警衛員

1970年12月17日凌晨5點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也是很多人防備最鬆懈的時候,雲南昆明的軍區大院里,卻突然傳來幾聲槍響。

值班的哨兵最先反應過來,循着槍聲來到了32號院,軍區政委譚甫仁的住處。

值班的幹部也聞訊趕來,打開首長居住的大門之後,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譚甫仁身穿睡衣,倒在院子的天井處,身下還有一攤血跡,二樓卧室譚甫仁的夫人王里岩眉心正中一槍,也倒在了卧室的沙發上。

值班的兩名警衛員,一名還在睡夢中,敲了半天門才把人叫出來,另外一名直到軍區領導來了,才從一樓的廁所里探出頭來。

消息傳回中央之後,一向溫和的周總理罕見地發了火:這是建國以來最糟糕的警衛員!

沒有保護好首長,確實是警衛員的失職,但是僅僅一個「失職」,就能讓周總理髮這麼大的火嗎?

一 、首長遇襲,警衛在幹什麼?

軍區政委在住所被槍擊,事情非同小可,聞訊趕來的昆明軍區領導立即將譚甫仁與王里岩送到醫院搶救,接着將消息上報國務院與中央軍委。

周總理接到報告之後,立即下達指示,緊急從北京調撥專家去昆明參與搶救,又指派雲南軍區副政委周興成立專案組,與公安部協同破案緝兇。

王里岩因為眉心中槍,已經搶救不及,醫務人員一直努力到當天12點,也沒能把譚甫仁同志救回來。

譚甫仁一案,是建國以來,首例高級將領被暗殺的案子,裏面還牽涉了一些政治因素,只有儘快破案,才能消弭外界惡意的猜測。

所以專案小組成立之後,周興立即召開第一次專案會議,和專案組成員一起討論案情,分配任務。

因為譚政委夫妻是死於槍殺,所以與現場勘查、走訪調查同時進行的,就是對全軍區的槍支進行查驗。

9天之後,對槍支的查驗得到了成果:保衛部副部長王慶和,丟失了兩支五九式手槍和20發子彈,而且槍還是在保險柜中丟失的。

保險室的門鎖沒有撬開的痕迹,而且保險柜的鎖也沒有被人為破壞過,所以這隻能是內賊作案。

另一組現場勘查的人員,也大致推斷出了案發的整個過程。

事發當天,兇手翻進院子後,輕車熟路地徑直來到二樓譚甫仁的卧室,敲開房門後,開門的卻是譚甫仁的妻子王里岩。

手持手槍的兇手已經將子彈上膛,見王里岩開門後,立即用槍指着她,逼問譚甫仁在哪裡。

見王里岩不肯說出譚甫仁的去向,惱羞成怒的兇手就把王里岩逼到沙發上,用槍抵着她的額頭,然後扣下扳機。

槍響之後,住在隔壁的譚甫仁被驚動了,他連忙跑出房門查看情況,誰知兇手此時就在他的身後。

兇手開槍之後原本打算立即逃走,誰知道要找的譚甫仁卻自己送上門來,喜出望外的兇手立即跟着譚甫仁往一樓去了。

譚甫仁去一樓,原本是想與一樓值班的警衛員匯合,誰知下樓之後,警衛員沒有看到,卻被兇手追上了。

見勢不好,譚甫仁立即往大門口跑去,兇手的槍聲也在這個時候再次響起,身中兩槍的譚甫仁就這樣倒在了院內的天井處。

兇手則不慌不忙地順着來時的方向跳牆逃跑,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按照標準,譚甫仁配有5名警衛員,案發時,有3名警衛員參加集訓拉練,還有2名警衛員在他住所值班。

槍響之後,連哨兵都跑了過來,屋裡的警衛員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出現,他們在幹什麼呢?

二 、一個怕死,一個偷情

作為案發時和兇手、受害者同處一室的警衛員,辦案人員自然不會忘了對他們的調查。

只是調查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兩名負有保護首長之責的警衛員,槍響之後,一名警衛嚇得抖抖索索地套不上褲子,於是乾脆躲在房間里裝睡,絲毫沒有顧忌首長的安危。

另外一名只有18歲的「小李」,則勾搭上了軍區大院一名比他大30多歲的保姆,案發時,兩人就在樓下的房間里鬼混。

槍聲一響,正在鬼混的兩人嚇得魂飛膽破,還以為事情被撞破,躲在房間里不敢出來。

等到軍區的領導進門時,李洪亮才趁着別人不注意,把保姆帶到廁所里藏起來,自己也從那裡出來。

兩名警衛員,一個貪生怕死,一個偷情怕被撞破,如果他們能在第一時間出現,肯定能從兇手手裡,救出譚甫仁將軍。

所以周總理在聽到辦案人員的彙報後,才會因為兩名警衛員的「失職」,發那麼大的火,怒斥他們是建國以來最糟糕的警衛員。

警衛員失職也會得到應有的處分,同時這也排除了他們的作案嫌疑,但是這名偷槍作案的「內賊」到底是誰呢?

譚甫仁將軍妻子的六妹,向專案組提供了一個關鍵線索:兇手身高1.8米左右,身形微胖,年齡大概有40歲左右。

原來兇手追譚甫仁的時候,六妹也聽到動靜走出房門,恰好就在兇手後面,所以她看到了兇手的大致輪廓,卻無法辨認出兇手到底是誰。

走訪中,軍區靠近宣傳部宿舍住着的一個保姆也提供了一個線索,17日清晨,她聽到有人翻鐵門的聲音。

循着這個線索,辦案人員又順着這個方向走訪,從軍區政治部家屬院的一個13歲小男孩那裡,尋訪到了嫌疑人的確切信息。

這個叫馬蘇紅的小男孩當天正在睡覺的時候,頂門的大木盆突然倒在地上驚醒了他,他迷迷糊糊打開電燈,就看見一個胖胖的中年男人站在屋裡。

見他醒了,那人問馬蘇紅,陳漢生科長家住哪裡。

雖然當時他覺得問路的人有點眼熟,但是也沒有多想,把人帶到了陳漢生家門口之後,就回去繼續睡了。

直到十多天之後,馬蘇紅聽說有個叫王東坤的同學,他的爸爸被隔離了,這才突然想起來,那天向他問路的人,就是王東坤的爸爸王自正!

想起辦案人員的囑咐,馬蘇紅不敢耽擱,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那天問他的辦案人員。

辦案人員拿來王自正的照片讓馬蘇紅辨認,馬蘇紅一口咬定,照片上的人就是那天向他問路的人。

這下兇手的身份幾乎可以確定了,正當辦案人員準備緝拿嫌疑人的時候,卻突然傳來消息,王自正竟然自殺了?

王自正究竟是畏罪自殺,還是另有內情?

三 、兇手王自正

王自正確實有不可告人的地方。

王自正原名王志政,是河南內黃人,富農出身,解放戰爭時參加「還鄉團」,曾槍殺過革命同志。

國民黨敗逃之後,王志政也隱姓埋名,改名為「王自正」,混進了革命隊伍,在某邊防團當兵。

後來他偽裝身份,取得了部隊領導的信任,很快就入黨提干,後來又混入雲南軍區,先後任軍區保衛部的保密員、秘書,1970年才被提拔為保衛部的副科長。

王自正生性狡猾,在部隊時很少和家裡聯繫,即使聯繫,用的也是假地址,提干以後又把妻子接到部隊,更是和老家斷了聯繫。

當地群眾不是沒想過「清算」這個「還鄉團」的敗類,然而因為地址不對,怎麼都和在雲南軍區的王自正對不上號,這才讓他逍遙了很多年。

後來他老家的人抱着試一試的態度,給雲南省革委會的保衛處寫了一封檢舉信,檢舉信轉到軍區之後,引起了政治部主任的重視。

軍區於1970年4月,將王自正隔離審查,並由軍區幹部分部的陳漢中科長,和保衛部的景儒林部長負責審查工作,這一查就是幾個月功夫。

所以當譚甫仁將軍被槍殺時,王自正理論上還應該在隔離之中,他是如何偷到手槍犯案的暫且不提,專案組在小男孩馬蘇紅提供線索之後,看守他的陳漢中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12月31日,專案組的人帶馬蘇紅來王自正隔離的地方來做現場確認,本來是規定好了時間,讓王自正看不見馬蘇紅。

可陳漢中卻自作主張,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把馬蘇紅帶進來,結果馬蘇紅一進來,就和王自正打了個照面。

這個情況也沒有得到專案組的重視。

王自正撞見馬蘇紅之後,如果專案組當機立斷,先把王自正控制住,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了。

可是專案組明知王自正可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暴露了,還是按照之前定下的程序,準備提取王自正的指紋和鞋印去做比對。

此時已經有了警覺的王自正聽見陳漢中叫他出去,就故意問陳漢中自己要穿什麼鞋。

陳漢中回答他穿皮鞋,他就意識到,自己作案那天穿的解放鞋可能另有用處,就故意坐在床邊慢吞吞地系鞋帶。

趁着陳漢生和另一位保衛部副科長李伯志不注意,王自正猛然從被子里掏出早就藏好的槍,對着陳、李兩人各開了一槍。

陳、李兩人猝不及防,李伯志右手受傷,陳漢中肚皮被子彈擦傷,王自正趁機奪門而出。

屋外的警衛立即追上去,王自正跑出門之後,被圍堵在牆邊舉槍自殺。

其他辦案人員提取了王自正的鞋印和指紋之後,確認那天翻牆進入譚甫仁家實施槍擊的,就是王自正。

嫌犯已經確定,接下來需要搞明白的就是王自正的作案動機,以及他是如何從隔離中脫身,偷到槍去殺人的。

四 、反革命分子心生報復

王自正自殺使用的槍,最開始的審查中已經找到出處,就是他從保衛科的保險柜里偷盜出來的兩支五九式手槍的其中一隻。

然而提取了這支手槍的數據之後,辦案人員發現,這並不是殺害譚甫仁同志的那支手槍。

另外一支,直到開春軍區附近的人給菜地施肥時,才從糞堆里找到。這一支,才是王自正殺害譚甫仁時使用過的槍。

王自正的作案動機,也很快就從他的日記里找到了。

原來王自正被隔離審查之後,自己也知道身上負有血債,絕望之下,就決定殺人報復。

在日記里,他列出了許多軍區領導的名字,但是思來想去,覺得要殺人,就要殺一個「大」的,於是把作案目標定為了譚甫仁將軍。

由於王自正在保衛科任職多年,也管理過槍支,他以前就用竹片捅開過門鎖,而且存放槍支的保險柜的密碼他也是知道的,所以從保衛科盜取手槍和子彈,對於王自正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他被隔離的地方,距離他家只有50米的距離,據他兒子所說,王自正在隔離期間,曾多次在晚上碰見父母都在家睡覺。

辦案人員也從王自正被隔離處的牆內外,提取到了王自正的多處鞋印和指紋,這就是王自正翻牆逃跑的線路。

隔離處在夜間雖然有警衛人員巡查,但是對於在保衛科工作的王自正來說,掌握他們的巡查路線、換崗時間並不是難題。

利用換崗的是將翻出隔離處,再將被子偽裝成有人睡覺的樣子,王自正就是用這種辦法,瞞過哨兵,潛入譚甫仁將軍住所實施暗殺的。

至此整個案件真相大白,唯一令人遺憾的,就是揪出王自正之後,雲南軍區保衛科的科長,王自正的頂頭上司景儒林,因為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隨後也自殺身亡。

縱觀整個案件,譚甫仁將軍的兩名警衛如果能負起自己的職責,第一時間出來接應譚甫仁,那麼身經百戰的譚將軍肯定雖然不能保證能拿下兇手,至少保命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兩名警衛一個躲在屋裡不敢出聲,一個與保姆鬼混,致使新中國的開國中將被宵小所害,難怪周總理要生那麼大的氣了。


參考資料:

[1]黃愛國.開國中將譚甫仁遇害真相[J].黨史文苑,2010(07):38-42.

[2]王廣沂.譚甫仁將軍被害案偵破始末[J].人民公安,2003(1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