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大規模全面爆發後,這不僅是對作戰士兵的極大生死考驗,也是對一支軍隊戰場救護方面的全面考驗。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幾個月,美軍醫療部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空前擴編,當時已經擁有13萬多名醫療官兵,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作戰部隊的擴編速度。
二戰醫療兵(戰爭重演)
在士兵心中,戰場醫護兵意味着什麼?
在生死一瞬間的殘酷戰場上,其實士兵們的想法很簡單:傷員能否得到妥當救護,是否可以被及時後送保命,可是前線士兵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足夠好的醫療條件和足夠多的救護兵,其實也是激勵士兵們奮勇向前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在戰場上,軍醫和衛生救護兵們被賦予太多人的期望,他們面對的戰爭,可能要比作戰士兵更為殘忍、最為灰暗的部分。每一幕幕慘烈的受傷和死亡場景,都會是對人神經和心理最為可怕的考驗。
美軍醫療兵(影視)
除了工作強度和血腥畫面以外,戰場上的救護兵還要面對着很多不曾預見的生命風險。雖然世界在經歷了多次戰爭,戰地醫療人員已經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但是在戰場上,槍支沒有眼睛!為了在戰場上能讓敵人很好區分醫護人員和作戰人員,二戰時期美軍也算是煞費苦心。
在混亂的戰場環境下,最顯眼直接的區分方法就裝備標識,這些美軍醫護兵們會在鋼盔上塗上鮮明的紅十字標識,同時還會在左右兩臂都佩戴紅十字袖套,以此鮮明地表明其醫療人員的身份。這種美軍塗裝在意大利戰場逐漸出現,在諾曼底登陸後的歐洲各大戰區是一種普遍做法。
美軍醫療兵救治德軍傷員
在很多描寫歐洲戰場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美軍士兵在戰場上中彈倒地後,第一時間自己或者戰友就會大喊:「醫務兵!」,緊接着就會出現一個帶着紅十字袖標,鋼盔上白底紅十字標識的醫務兵背着醫療箱,緊急上前搶救傷員。
西歐戰場,德軍明令禁止射殺敵方醫療兵
在很多二戰影視劇中,我們卻很少看到美軍醫務兵中彈的鏡頭,難道這是「神劇」的節奏?其實並不是,在歐洲戰場,美軍救護兵們確實敢毫不顧忌撲上前搶救,身上這麼扎眼的標識倒成了他們的底氣。整個二戰,在戰場正面交火上德軍一直很恪守基本準則,很少出現故意射殺敵軍醫務兵的情況。
如果有德軍狙擊手專門瞄準盟軍醫務兵開火,德軍對違反規定的士兵處罰會十分嚴厲。而且不僅對待醫護兵如此,在西歐戰場,如果盟軍士兵去打水,只要沒有攜帶武器,德軍一般也不會射殺。因此,西歐的美軍醫務兵的傷亡大部分來自流彈或者炮火,他們應該感到很慶幸,對手德國人至少比較「紳士」。
戴着德國軍帽的美軍醫療兵
畢竟德軍也不傻,如果開了射殺醫務兵的先例,那麼對方也會射殺德軍的醫務兵報復。誰都不想在受傷之後,失去生還的最後希望。德國二戰老兵的對於曾經在戰場受傷的回憶,讓人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這些老兵說當被子彈擊中,心中感覺已經完了!唯一的期望就是醫護兵能出現在自己身邊,為自己搶回最後一點生還的可能。
而重傷員們更不敢回憶自己被運到戰地醫院時的情景:戰場醫療條件有限,臨時戰地醫院往往其實已經和地獄差不多,到處是血腥味和慘叫聲,還有屍體被不斷被抬出。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是無法理解那些醫護兵對士兵而言意味着什麼。
戰場救治傷員(影視)
但德軍不射殺盟軍醫務兵也僅是限於西歐,在東線戰場雙方都殺紅眼的情況下,很多蘇聯女人都已經扛着槍作戰,更不要說醫護兵了,而只要拿着武器,德軍是完全有理由射殺的。因此像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描述的那樣,美軍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堅持不帶武器,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瘋狂的日軍,提倡對美軍醫療兵舉起屠刀
實際上,任何公約都不能做到完全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日內瓦條約》對理性的軍人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但卻無法束縛已經瘋狂的軍人。二戰中,日軍經常在看到對方的紅十字標誌時,卻仍然選擇轟炸和攻擊,造成大量醫務人員和平民慘死,因為他們根本不懼《日內瓦條約》的束縛。
遭受日軍虐待的盟軍戰俘(影視)
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甚至還鼓勵士兵專門攻擊盟軍的醫務兵,認為殺傷一個醫務兵的效果堪比消滅10個敵人,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守備司令粟林忠道就專門指使手下人這樣做,還專門將美軍醫務兵士兵裝扮照片讓士兵去辨認。
《血戰鋼鋸嶺》中也有這樣的情節:主角道斯的戰友就要求他摘掉自己的袖標,並換上沒有紅十字圖案的鋼盔,告訴他要不然會死得更快!戰鬥中,瘋狂的日軍對繪有紅十字的帳篷都不會放過,他們經常偷襲並衝進帳篷殺死傷員和醫護人員。
日軍徵召的女子救護隊
事實上,日軍在作戰中很少會有隨軍醫護人員,他們一般是有戰地醫院,但這些戰地醫院基本上是跟着日軍軍官轉移的,一般的小部隊根本就不會有醫護兵。因此日本士兵在戰場上很害怕受傷,因為他們知道軍隊並沒有那麼多醫療資源,受傷後根本得不到救治,所以在戰場上受了重傷的士兵,經常會選擇自殺。
因為就算這些日軍自己不自殺,軍隊轉移的時候也會將他們留下來,對於日軍來講,他們就是累贅,殘忍地讓其自生自滅。正因為日軍對醫護兵的蔑視,日軍也吃了這方面的不少大虧。但對敵方醫護人員的濫殺,也給自己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步入絕境的「日軍」(影視)
戰爭後期在東南戰場上,盟軍,特別是澳大利亞人對日軍「以牙還牙」,他們堅決拒絕了一些日本部隊的投降,恨不得將這些瘋狂的日軍士兵全部屠殺殆盡。這個完全就是日軍咎由自取,不遵守《日內瓦條約》的軍隊,別人同樣也不會用公約對待你!
《歷史雜談驛站》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