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點滴之功 用持久之力
黑龍江省龍江縣人武部加強規範化建設記事
「各類庫室規範統一,裝備器材齊全配套,人裝拉動快速有序。」通過軍地聯合考評驗收,人武部本級和所屬14個基層武裝部規範化建設全部達到規定標準——這是11月初,黑龍江省龍江縣人武部上交的一份成績單。這份成績單,讓軍分區領導感慨不已:「人武部規範化建設,需要的是積點滴之功,講究的是用持久之力。」
成績的取得並非一帆風順。一次,該縣人武部組織森林防火演練,民兵應急連雖然按時到達演練地域,但面對兇猛火勢,因沒有配備專業防護裝具和滅火器材,民兵只能望火興嘆。
摔個跟頭,撿個明白。人武部黨委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感到,過去,由於基層武裝部建設參照標準不一,導致工作指導比較粗放,規範化建設水平不高。於是,他們邀請基層武裝部部長和幹部職工代表,開「諸葛亮會」查找問題尋求對策。「戰備器材庫『三分四定』還有差距」「民兵訓練缺少專業器材和場地」……一條條「帶刺」的意見逐一浮出水面。
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這個人武部根據上級有關規定,會同縣委、縣政府制定出台《關於人武部規範化建設實施意見》。筆者翻閱文件看到,這份「操作指南」明確了「一年打基礎、兩年搞配套、三年見成效」的抓建步驟,思路清晰、節點明了。
接下來,他們對照9個大項72個小項建設標準,結合自身實際,認真查缺補漏,改造完善作戰動員指揮室,引接當地氣象、水文、交通、人防等國防動員信息數據,滿足黨政軍警民一體聯合指揮需求;編實民兵應急分隊,充實應急維穩、抗洪搶險、森林滅火等裝備器材;盤活利用各類空閑營房,突出軍事功能,升級改造為民兵訓練和國防教育一體化綜合基地。
與此同時,該人武部根據日常工作規律特點,梳理出了黨管武裝、民兵整組、戰備執勤、軍事訓練、徵兵工作、國防動員等9類80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流程標準,細化了「天、周、月、年」必辦事項清單,大家一看就明白、一用就上手,對着就能做、照着就能抓。
在人武部民兵器材室,筆者看到,所有物資器材實現箱組化、托盤化、模塊化,個人裝具按抗洪搶險、應急維穩等不同任務區分。他們還根據指揮所構成,為各要素配備了「三防」功能運輸箱,購置指揮充氣帳篷,遇有情況可迅速出動。
前來觀摩的軍分區領導告訴筆者,人武部按新體制編製運行後,由於沒有形成規範的運行標準,大家時常會有「抓瞎」的感覺。這次觀摩,他在這裡找到了答案:學有樣板、建有標準、做有規範。
「這個人武部的建設,基本實現氛圍形象為戰而立、基礎設施為戰而建、基本隊伍為戰而生,充分展示了人武部姓軍為戰的根本屬性。」 參觀結束後,兄弟單位領導這樣評價道。
升級硬件設施只是該人武部加強規範化建設的一個側面。3年來,他們還圍繞基層武裝部存在的辦公無場所、制度不落實、民兵訓練無場地等6大類71個問題開出多劑「藥方」:在全縣確定3個鄉鎮先行試點,逐步探索規範基層武裝部軟硬件建設標準;與當地企業簽訂大型裝備的緊急征(租)協議,有效解決裝備器材建設的「瓶頸」;針對民兵應急分隊在前期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按層級、全要素,對民兵應急、支援等專業隊伍開展實戰背景下輪訓。
人武部全面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民兵戰鬥力也水漲船高。前不久,一場實戰背景下的應急處置實兵演練拉開序幕。人武部值班參謀接到導演組命令後,邊收攏人員邊指揮領取應急器材,不到1個小時就組織40餘人的應急力量趕到「事故」發生地點,有效處置了險情。(■許海龍 劉艷軍 宋志新)
(中國國防報 2020年11月13日第二版)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孟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