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2025年05月17日13:12:09 軍事 1261

印巴兩國開展,卻吹火了中國戰機,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在5月7日凌晨爆發的空戰中,巴空軍使用中國製造的殲-10CE戰鬥機在短短1小時內就擊落三架印度花大價錢購買的「陣風」。

有意思的是,事後巴方竟然低調稱其為「克制性勝利」,暗示若非高層有令,戰果還得翻幾番,一時間,中國殲-10系列戰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雷達的「芯」事,代差即碾壓?

這場空戰的勝負手,許多人說,早已超越了飛行員的技巧或是體系的強弱,更深層的秘密,直指殲-10C那雙銳利無比的「眼睛」,它搭載的先進雷達,其核心便是一種叫氮化鎵(GaN)的神奇半導體材料。

氮化鎵可是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的扛把子,這玩意兒,正是殲-10C及其出口型殲-10CE能夠對「陣風」這類所謂「四代半」戰機形成技術壓制的底氣所在。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陣風」那些戰機雷達普遍用的還是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砷化鎵(GaAs),這就好比一個是精力充沛的青年,一個是力有不逮的長者,性能上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物理特性擺在那兒:氮化鎵的禁帶寬度是砷化鎵的2.4倍,功率密度更是後者的10倍,這意味着它能承受更高電壓,爆發出更強能量。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還不止這些,氮化鎵的電子飽和速度是砷化鎵的2.5倍,導通電阻卻低了一到兩個數量級,翻譯過來就是,雷達能用更高的頻率工作,開關速度更快,能量轉換效率也更高。

更要命的是散熱,氮化鎵的熱導率是砷化鎵的2.6倍,哪怕在200℃的高溫下照樣穩定輸出,而砷化鎵雷達超過100℃就得打蔫兒,高強度對轟幾下,自己先熱得頭暈眼花,探測精度自然大打折扣。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戰場上的「單向透明」

這些材料上的硬核優勢,直接就轉化成了實打實的戰鬥力,可以說裝備了氮化鎵雷達的殲-10C,簡直就像開了「天眼」。

據說,它能在遠超對手想像的距離上就發現目標,比如150公里外就能瞅見「陣風」的影子,而「陣風」的雷達,可能得到75公里才能勉強捕捉到殲-10C的有效回波。

這多出來的距離,在分秒必爭的空戰中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而且在多目標接戰這塊,氮化鎵雷達的高速響應能力,也讓殲-10C玩得遊刃有餘。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在戰場上,氮化鎵雷達能夠同時鎖定並引導攻擊好幾個目標,相比之下,那些老式的機械掃描雷達,或者早期的相控陣雷達,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只能幹瞪眼了。

這種技術上的差距,即便是在缺乏完善體系支援的極端情況下,殲-10C也能憑藉自身性能,獲得近乎「單向透明」的戰場感知優勢,對手在你面前幾乎無所遁形。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其實中國給殲-10C配套研製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那還是2012年前後的事兒,到了2017年就大大方方亮了相,技術成熟和裝備時間,都比國外同類產品早了不少,到了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更是像擺地攤一樣展出了大批採用氮化鎵材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可想而知,當這種材料運用到中國造的戰鬥機上,能夠取得的成果自然不言而喻,據巴鐵軍方人士私下透露,中國造飛機對空探測能力甚至比美國F-35的AN/APG-81和法國「陣風」的RBE-2-AA雷達還要強。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中國「芯」路

中國在氮化鎵雷達技術上的突飛猛進,可不是天上掉餡餅,背後是國家層面滴水不漏的產業鏈布局和強大的整體工業實力在撐腰。

第一點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中國在鎵這種稀有金屬資源上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球鎵礦儲量的大約七成,差不多20萬噸,都在中國地下埋着呢!產量更是驚人,2022年全球總共才產了540噸鎵,中國一家就貢獻了530噸,佔了98%。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鎵主要是從煉鋁的副產品里提取出來的,成本比其他國家從鉛鋅礦里費勁巴拉提煉要低得多,這就讓中國在原材料這頭就掐住了主動權。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的東風也吹得猛,「十四五」規劃直接把第三代半導體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中之重,砸下超過50億人民幣的專項資金。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從最基礎的襯底製備、外延生長,一直到器件設計,全產業鏈一條龍扶持,硬是搞出了一個自主可控的氮化鎵產業集群。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催化就,那就是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更是給氮化鎵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成本降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比如我們日常用的手機氮化鎵快速充電器,也把這門高科技給普及了,這種軍民深度融合的產業鏈優勢,使得中國成了全球目前唯一一個在戰鬥機雷達領域全面普及氮化鎵材料的國家。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在戰鬥機氮化鎵雷達的應用上,就顯得有些磕磕絆絆了。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追趕者的窘境

拿美國來說,海軍陸戰隊雖然給他們的F/A-18C/D「經典大黃蜂」戰機測試和採購了AN/APG-79(V)4氮化鎵雷達,計劃買112部,現在到手了25部,但這款雷達的第一次飛行測試,還是在2021年4月才進行的,這進度條拉得有點慢。

至於美國空軍的王牌,F-22「猛禽」,因為設計時就沒給升級留多少空間,已經計劃提前退休了,而現役主力F-35裝備的AN/APG-81雷達,還是上一代的砷化鎵技術,雖然也有升級到氮化鎵雷達(APG-85)的計劃,但目前還停留在「PPT」或者說非常初期的階段。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這麼一算,在氮化鎵雷達技術應用這塊,中國可能已經領先美國將近十年了,這可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擺在檯面上的事實。

這種技術上的代差,直接就在攪動地區軍事平衡的天平,以印度空軍為例,他們主力蘇-30MKI戰機的雷達探測距離,據說也就135公里左右。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而殲-10C要是再配上射程能到200公里的霹靂-15空空導彈,理論上完全可以在印軍戰機還沒發現自己在哪兒的時候,就從容發動攻擊,先敵開火,勝負已分大半。

更有意思的是,當氮化鎵這種尖端技術被「下放」到「梟龍」這類成本相對較低的輕型戰鬥機上時,實際上也在悄悄改寫着所謂「高端戰機」的門檻,以前可能得花大價錢買重型機才能擁有的感知優勢,現在一架經過魔改的輕型機也能辦到。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結語

當巴基斯坦飛行員在藍天之上佔據先機,那背後閃耀的,是中國在關鍵半導體材料領域,從基礎研究、資源掌控、產業鏈構建到最終產品應用的系統性成就。

未來的天空,或許真的會因為誰裝備了氮化鎵雷達,而呈現出不同維度間的較量,那可真是「你有高達,我有扎古PLUS」的既視感,不是嗎?

獨家深度揭秘殲-10C,領先美國10年,背後是中國黑科技絕對碾壓 - 天天要聞

信息來源:

金融界2024-09-07《亞光科技:氮化鎵芯片現在應用在雷達的相對較少》

電子產品世界2024-07-05《殲20相控陣雷達有多先進?輕鬆碾壓F35》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正恩指導朝鮮空軍防空戰鬥及空襲訓練 - 天天要聞

金正恩指導朝鮮空軍防空戰鬥及空襲訓練

據朝中社5月17日報道,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15日視察朝鮮人民軍近衛第一空軍師所屬飛行聯隊,指導空軍飛行隊防空戰鬥及空襲訓練。△圖源:朝中社據報道,訓練旨在使飛行隊、防空導彈部隊、雷達部隊和電子戰部隊熟悉執行探測、跟蹤和防禦敵方巡航導彈及無人機攻擊等戰鬥任務。報道說,金正恩強調,評估防空部...
簡單說一下讓印度高度自信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 - 天天要聞

簡單說一下讓印度高度自信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

這兩天我們都知道印度方面報道說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研究了霹靂15E的殘件後得出了霹靂15E在技術層面上算不上先進,還趕不上印度國產的阿斯特拉MK2型和MK3型空空導彈的報道。那麼我們今天就簡單說一下印度目前最強的國產中距空空
殲-10CE,首次實戰大放異彩 - 天天要聞

殲-10CE,首次實戰大放異彩

近日,我國外銷型戰機殲-10CE首次取得了實戰戰果,在空戰中一舉擊落多架戰機,自己無一損失,這一消息瞬間引發全球軍事愛好者的高度關注。殲-10CE是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 。具有體系協同作戰、強電磁對抗環境下超視距多目標攻擊,以及多模式對地精確打擊等能力;具有優良的中低空機動格鬥、...
專家:對上殲-10CE,「陣風」是要吃點虧的 - 天天要聞

專家:對上殲-10CE,「陣風」是要吃點虧的

據央視新聞消息,近日,我國外銷型戰機殲-10CE首次取得了實戰戰果,在空戰中一舉擊落多架戰機,自己無一損失,這一消息瞬間引發全球軍事愛好者的高度關注。殲-10CE是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具有體系協同作戰、強電磁對抗環境下超視距多目標攻擊,以及多模式對地精確打擊等能力;具有優良的中...
最大載荷可達6噸 即將首飛的國產「九天」無人機有哪些亮點? - 天天要聞

最大載荷可達6噸 即將首飛的國產「九天」無人機有哪些亮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024年的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誕生於西安的「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首次亮相就備受關注。這款無人機翼展達25米,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重6噸。「九天」無人機的動力系統採用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5萬米,最快飛行速度可達700千米每小時。「九天」無人機的續航能力也十分出色,最大航程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