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部署堪稱當代國際關係中的一出魔幻現實主義大戲——當"堤豐"中導系統還在呂宋島曬太陽,海軍陸戰隊又急吼吼地往菲律賓運"玩具導彈"。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操作,讓人想起《三體》裡邊用"二向箔"對抗"水滴"的降維打擊,只不過這次美菲組合玩的是"數量不夠,機動來湊"的拙劣戲碼。
要說這所謂的「遠征艦艇攔截系統」,簡直是現代軍事科技的"賽博版竹蜻蜓"。挪威產的NSM導彈射程號稱555公里,可每次只能帶倆"鐵疙瘩",單枚重量近1噸——這哪是反艦導彈,分明是給菲律賓島嶼量身定製的"戰略級健身器材"。要真想靠這玩意打游擊戰,美軍得在黃岩島周圍部署導彈發射車組成的"鋼鐵長城",或者把蘇比克灣改造成"永不沉沒的航母"。畢竟,連C-130運輸機都得專門練"凌波微步"才能空運這倆"大傢伙"。
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的發言更是神助攻:"部署中導是菲律賓內政,合法無可指責"。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家後院種大麻,關你中國什麼事?"可您猜怎麼著?連美國《紐約時報》都忍不住吐槽:"這波操作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畢竟,當年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可是連蘇聯的秋葵都容不下,如今倒好,主動幫菲律賓把導彈請進門,就差掛個"熱烈歡迎"的條幅了。
要說美軍的戰略眼光,那真是比菲律賓的"布拉莫斯"導彈射程還短。他們以為靠幾輛機動發射車就能封鎖台海,卻忘了中國火箭軍有全世界最密集的東風快遞投送網絡。更妙的是,菲律賓政府一邊拿着中國的基建貸款,一邊幫美國修軍事基地,這波"左右橫跳"的操作,堪稱國際關係中的"乾坤大挪移"。建議馬科斯總統下次會見中國大使時,隨身攜帶NSM導彈的說明書——畢竟,這玩意兒的最大價值,可能就是當《中菲友好合作條約》的"防偽標識"。
說到底,現代戰爭終究是工業實力的降維打擊。當美軍還在用"游擊戰術"這種冷戰古董對抗解放軍時,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已經能在大氣層外跳"華爾茲"了。美菲的這出鬧劇,就像兩個醉漢在瓷器店玩"你拋我接",最後碎的不僅是島鏈,更是他們自己最後的戰略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