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美國願意推進與芬蘭的夥伴關係,並考慮從芬蘭購買美國現在急需的破冰船,同時《irishstar》網站透露美國最終購買的破冰船數量可能高達48艘!破冰船屬於一種特種船隻,其主要任務就是在地球的極地航行,穿透冰層覆蓋區打開一條航線讓其他船隻安全通行,理論上這樣的船隻大部分國家都不需要,需要破冰船的國家對數量要求也不會很大,那麼特朗普為何突然宣布計劃從芬蘭採購破冰船,而是一口氣要買幾十艘呢?其實這與北極航線有密切的關係。
特朗普想要大幅提升美國破冰船實力
從地理經緯度和整體地理環境來,美國與我國的氣候環境是差不多的,美國唯一會有長時間冰封期的就是阿拉斯加州,美國本土的冰封期並不長區域也不大,因此長期以來美國對破冰船並不太重視,目前整個美國只有兩艘破冰船,分別是「極星」號和「希利」號。「極星」號是一艘重型破冰船,該船滿載排水量高達1.3萬噸,可以在極地冰封海域航行,也是美國對南極麥克默多科考站運送物資補給的主力輔助船隻。「希利」號雖然噸位更高有1.6萬噸,但該船由於設計問題和船殼、船首使用角度比較特殊的問題,並不適合在南極這樣的區域執行破冰任務,只能算是一艘破冰能力有限的中型破冰船。
美國「極星」號破冰船
「希利」號在1999年服役,「極星」號在1976年就開始服役使用,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裏美國靠這兩艘不算太先進的破冰船就基本滿足了破冰任務需求,從這方面看美國對破冰船的需求確實不大,中國同樣是這樣一個情況,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造船工業體系,但現在中國也僅有4艘破冰船。對破冰船需求較大、破冰船數量最多的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整個北部都緊靠北冰洋,每年都有漫長的冰封期,俄羅斯的商船和軍艦在北冰洋航行時都需要破冰船的幫助,目前俄羅斯擁有高達42艘破冰船,其中核動力破冰船就高達8艘。
美國「希利」號破冰船
美國對破冰船沒有太大的需求,現在卻要計劃一口氣引進48艘,原因無非就是美國盯上了北極航線!近些年美國實施了一個極地地緣戰略計劃,其中的重點就是美國要加強在北極、北冰洋地區的存在,包括在北極周邊展開基礎設施和軍事設施的建設。美國此舉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試圖與俄羅斯爭奪對北極地區的主導權,這是美俄爭鋒的一部分,也是美國試圖闖進俄羅斯「後院」的一個戰略。第二是美國在未雨綢繆,為爭奪接下來可能會成為全球新的戰略海上通道的北極航線做好準備。
北極航線主要航道圖
北極航線只是一個籠統的叫法,現實中從北極地區、北冰洋航行主要分為三條路線,一是從白令海峽起至巴倫支海的北方海路,這條航線全長5600公里且大部分線路都緊貼着俄羅斯北部海岸線,對於這條航行美國無力插手,因為俄羅斯控制着該航線沿途的十幾個主要港口並且在航線附近部署了S-400防空系統、「棱堡」岸基導彈系統等大量武器裝備,如果美國想插手這條航線俄羅斯就會跟美國玩命!第二條航線是從白令海峽穿越北極中心到北大西洋的跨極海路,該航線全長4500公里左右,大部分航線位於公海海域,但這條航線的冰層比較厚平均厚度高達4米,且有一部分位於俄羅斯專屬海洋經濟區內。
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
第三條北極航線就是西北航道,該航線從白令海峽開始至巴芬灣和大西洋全程大約5800公里,雖然加拿大對該航線的部分區段的歸屬權與美國和歐洲存在爭議,但加拿大畢竟是美國的自己人,所以說這條航線對美國來說是最為容易得到控制的。現在擺在美國面前的唯一一個問題是,自己的破冰船實力低到感人,根本沒有在北極、北冰洋區域全天候通行的實力,而北極航線是近些年被全球主要國家同時重視的潛在貿易大通道,就拿我國來說,北極航道全面開通後從我國至歐洲的航運時間將直接縮短十幾天,成本可以下降三分之一!
俄羅斯破冰船
而重要的海上貿易航線一直是大國爭取的主要資源之一,2000年前美國並不太重視北極航線的問題,但隨着近些年北極航線這一概念被不斷提及,以及該航線蘊藏的巨大航運價值和地緣戰略價值,美國也開始對北極航線打起了主意。想要在北極航線上展示存在感,美國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破冰船,畢竟僅僅依靠「極星」號和「希利」號美國根本無力插手北極航線,但美國的造船工業能力現在下降地厲害,所以特朗普宣布有意與芬蘭合作,因為芬蘭位於北極區域內,具備建造先進破冰船的實力。
中國雪龍2號破冰船
最近這些年我國也極為重視北極航線,但我國並不像美國那樣想爭奪北極航線的控制權,我國只是想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開發北極航線的潛在航運價值。最近幾年我國的破冰船多次穿越北極航線積累了豐富的通行經驗,在2015年左右我國就已經宣布了自己的近北極國家身份,同時我國還提出了「冰上絲綢之路」這一倡議,願意與其他國家一道開發北極航線的價值並維護北極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從中可以看到,我國是希望與別的國家一起來開發利用北極航線的潛在價值,與其他國家一道實現合作共贏,這與美國盯上北極航線圖謀將其控制權納入囊中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