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山輪戰期間,越軍為了削弱我軍戰鬥力,經常試圖擊斃我軍指揮官、狙擊手或者其他關鍵人物來打擊我軍士氣、破壞指揮體系。
1987年,越軍在得知我軍參戰的27軍老軍長把兒子也送上了前線,當即下令給他們的前線部隊,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活捉或者擊斃老軍長的兒子,最終結局如何呢?
圖來源於網絡
眾所周知,「兩山輪戰」是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極為慘烈的一場拉鋸戰,持續時間長達十年,中國軍隊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危機四伏的前線,被「刻意針對」的王鎮疆能否實現絕地反殺?為什麼越軍會盯上他呢?
原來在老山輪戰時,作為英雄後裔的王鎮疆,已是解放軍27軍80師238團的副團長,作為王家三代單傳的獨子,卻並沒有呆在後方,反而對自己的老爹說:「別人都上戰場了,我卻躲在後方苟且偷生,真沒臉活在世上。軍長的兒子更應該上戰場。」
圖來源於網絡
聽到兒子這麼說,老軍長也十分欣慰,便安排他到了老山前線。在全團出發前的誓師大會上,面對氣勢高漲渴望建立功勛的年輕士兵,王鎮疆鏗鏘有力的說:「「我家三代受黨恩、國恩,無以回報。現在國家需要我們軍人挺身而出,我是軍長的兒子,我不帶頭往前沖,難道先讓老百姓家的孩子往前沖嗎?」
到了戰場上,王鎮疆更是以行踐言,用實力證明了自己。238團開赴老山前線後,負責的是有「老山上甘嶺」之稱的麻栗坡八里河東山,山高林密、潮濕悶熱、毒蟲橫行。可為了掌握一線信息,王鎮疆把指揮部就設在了前線上,在他看來,指揮員靠前、幹部子弟也靠前,就是要身先士卒,表明誓死戰鬥到底的決心。
圖來源於網絡
艱苦的作戰環境中,王鎮疆帶領全團戰士肩扛手提運物資,背着砍刀、背簍辟道路,帶領戰士們作高強度臨戰訓練,與不斷襲擾、挑釁我軍邊防防禦陣地的越軍作戰。238團如同一顆「釘子」,牢牢釘在八里河東山,也讓分界線對面的越軍忌憚不已。
不甘心的越軍很快利用頻繁夜襲,試圖拔掉238團的陣地。而王鎮疆很快炮兵觀察所一起找到了越軍夜襲的規律,並給前線士兵下令,只要敵人前來偷襲,就放近了挑着對面的指揮員打。
於是本來攻勢猛烈的越軍在指揮員倒下後,立作鳥獸散;就這樣連續打了幾次,愣是把越軍打怕了,夜間偷襲活動越來越少,到最後越軍基本上不敢來了。
圖來源於網絡
英勇+智慧就是王鎮疆在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本領,正因如此,越軍對他這個近在咫尺的「釘子」又恨又怕,早就想除掉他了,不久,越軍等到了這個機會。
而且他們對王鎮疆的情況瞭然於胸,知道他是我軍27軍老軍長的兒子,更知道他人就在前線陣地上。於是給士兵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拿下王鎮疆。
因為只要王鎮疆倒下,沒有核心人物的238團的士氣和戰鬥力必然下降,他們就可以拔掉眼前的「釘子」,甚至對於27軍老軍長本人也會造成巨大衝擊,影響到27軍整體的作戰。
圖來源於網絡
於是在238團軍事主官離開後的3個多月時間裏,越軍展開了頻繁、猖狂的挑釁偷襲,雙方交戰激烈。而被越軍視為主要打擊目標的王鎮疆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為了防範越軍偷襲,他設計在交通壕上蓋溝,設立陣地交叉口的火力點,還根據戰場情況設計了「冷槍冷炮」活動。
此外,王鎮疆一改「以防禦為主」的老辦法,而是採取用炮火壓制越軍的進攻和偷襲的作戰新理念,在敵我態勢比較嚴峻的時刻,依然以這種方式轉換了戰場危機。最終,越軍想活捉或擊斃王鎮疆的奸計沒有得逞,但遺憾的是,由於部下對其作戰部署的不重視,導致19歲的戰士李少雲犧牲在了戰場上。
圖來源於網絡
回首過去艱辛無比、犧牲巨大的真實戰爭,讓我們清醒認識到,勝利來之不易,那是用王鎮疆這樣的指戰員的智慧,用李少雲這樣的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讓歷史記住他們,讓國家和民族記住他們,讓一代代中華兒女記住他們,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