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轟炸機
近日,美國海軍發言人再次證實,美國最先服役的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CVN-86「尼米茲」號將會很快退役,未來由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進行替代。
▲CVN-86「尼米茲」號,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美國早在2023年就想讓「尼米茲」號退役了,本來計劃於2025財年實現,但由於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和服役都已被推遲,退役計劃也因此被延後到2026年的5月份正式啟動,預計2027年正式完成。2024年9月份,美國海軍海事系統司令部就曾向亨廷頓·英格爾斯公司授予一份184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啟動「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退役後核反應堆的處理問題。該公司在2024年底提交了相關處理方案。
目前「尼米茲」號已經超期服役,2024年6月份還剛剛完成了一次為期6個月的維護,但目前仍在執行任務。「尼米茲」號未來會被「福特」級的2號艦CVN-76「羅納德·里根」號替代,包括其原本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區執行的所有重要任務,也將由後者來繼續完成。
▲CVN-86「尼米茲」號,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美國的海軍中有10艘「尼米茲」級和1艘「福特」級。這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從1975年以後陸續服役的,一直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最新的一艘CNV-77是2009年才剛剛服役,預計可以服役到2050年左右。
美國海軍有一項長達30年的造艦計劃,其中航母的替代方案是每有1艘「福特」級服役,就頂替1艘「尼米茲」級,但具體的時間會因為各種因素進行調整。比如2023年3月份,美國海軍就向國會報告,因為新航母的拖延和全球安全問題,計劃再花費2億美元,延長部分「尼米茲」級航母的壽命,以應對當時比較緊張的紅海局勢。該計劃最終獲得了批准。但誰都知道,這種延壽計劃不能拯救「尼米茲」,其退役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CVN-78「福特」號,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對「尼米茲」的退役主要有3方面的考量,第一是服役年限問題。比如該系列的第一艘「尼米茲」號1975年5月份開始服役,至今年年底時,將滿整整50年,另外還有兩艘「尼米茲」級的服役年限也達到了40年。航空母艦的設計壽命也就是50年,之後超期服役帶來的各種問題,將讓美國海軍難以接受。
第二是技術問題。相比於「福特」級來說,「尼米茲」航空母艦使用的還是蒸汽彈射器,它的電力系統布局和全艦的自動化程度都要落後不少。面對未來現代戰爭,尤其是各種新型反艦導彈和無人機,它已難以滿足戰爭需求。第三是從成本角度上來說,作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其維護的成本非常高昂。儘管退役後,還需要再花一筆錢為複雜的核反應堆去活化、進行拆解,但即使如此也比繼續維持它的正常運轉要省錢的多。
▲CVN-78「福特」號,圖片來源:網絡
「尼米茲」航空母艦和「福特」級之間的更新換代,屬於正常的世代交替,美國海軍制定嚴格的計劃,也是為了儘可能保證不影響其整體作戰實力。但「福特」級確實不怎麼"給力,各種問題導致其建造和交付都一拖再拖。「福特」級CVN-78「福特」號2009年就已經鋪設龍骨,但因為各種複雜的技術、成本問題影響了進度,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公開報道福特級引進了23項新技術,包括電磁彈射、阻攔裝置、先進武器升降機等,但美國顯然沒有在創新和可靠性之間掌握好平衡。
比如電磁彈射系統,用它來取代傳統的蒸汽彈射,肯定是大勢所趨。期初,它的設計目標是每4166次彈射才會發生1次故障,但根據2020年《彭博社》的報道,實際使用中「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每181次就發生一次故障,遠遠低於設計需求。2022年,經過大量的改進工作後,「福特」號終於完成了8000次的連續彈射測試,但是其可靠性似乎仍未達標。電磁彈射系統確實非常複雜,但作為技術大國,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出現這麼大的困難,確實不太應該。
▲CVN-78「福特」號,圖片來源:網絡
「福特」級的問題不止電磁彈射器一個,其先進阻攔裝置也是故障頻發。美國海軍的設計目標是其16500次才會發生1次故障,但2020年的測試中發現48次就要出現一次問題。阻攔系統頻繁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飛機的回收效率,嚴重的可能導致機毀人亡。電磁彈射和阻攔都不靠譜,直接意味着「福特」號的核心戰鬥力存在大問題。「福特」級原本的設計目標,是每天彈射160架/次作戰飛機,峰值270架/次,對比之下「尼米茲」級為120架/次和240架/次,提高了不少。但是現在能否達到要求,已經成了一個「謎」。
「福特」號的升降機也有問題,其原本設計了11個電磁驅動升降機,但是最多時9台都不能用。經過好幾年的測試修復,2023年12月才全部投入使用。另外,如噴氣偏流板零件故障、A1B核反應堆的推進系統零部件製造缺陷等,這種不大不小的問題,那也是多如牛毛。諸多故障直接耽誤了美國海軍好幾年時間——2014年「福特」號就應該服役了,結果2018年才完成,這本來就晚了4年,結果服役後還問題多多,更加耽誤時間。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迪就對「福特」級很失望,稱彈藥裝載測試顯示其能載彈1200噸,與「尼米茲」級相當,但是其出動率提升了30%,這點物資肯定不夠,而且「福特」級強行塞入的23項新技術明顯「風險過高」。
▲「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個角度而言,「福特」級航母的問題,就不是簡單的技術性問題,而是有明顯的「人為」因素。美國海軍的戰鬥力常年全球第一,在航母這個領域又總是領先,但是近年來面對中國的技術追趕,明顯也有些慌亂了。美國海軍提出了極高的技術指標,廠商為了迎合,就極力鼓吹可以實現,全然不顧技術風險。軍火商們想得很簡單,反正不管能不能實現,我都要先從「嘴上」證明我行,至於技術和設備應用後有多大的問題都無所謂,相反「問題」本身還能成為繼續要錢的接口,薅軍方的羊毛。至於競爭力,實際的戰鬥力,妥善性等等問題,壓根兒就不是這些軍火商考慮的問題。武器裝備能不能在實戰中表現良好,他們根本不關心,能撈到多少錢,才是他們最關心的。而這這可能才是美國軍隊近年來,多種新銳和尖端武器不斷出問題,不斷被拖延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