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2024年12月10日22:22:04 軍事 1748

1960年,我出生在山東濰坊。那時的濰坊,還帶着濃濃的鄉土氣息,青磚灰瓦的平房錯落有致,大街小巷裡回蕩着單車鈴的清脆聲和商販的吆喝聲。


「磨剪子嘞,戧菜刀」


而我的父親,就在這座城市的一家國營裝配廠里工作,每天和冰冷的機器、精密的零件打交道。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也許是遺傳,也許是耳濡目染,我對那些機械玩意兒,有着一種近乎痴迷的熱愛。特別是那些能發出聲音、能接收信號的無線電設備。


小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蹲在父親的工作台旁,看他修理那些壞掉的收音機、錄音機。父親的手指粗壯有力,卻又異常靈巧,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電路板和零件之間穿梭自如。他擰螺絲、焊錫、調試,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熟練。


「爸,這個黑乎乎的小方塊是啥?」我指着一個元件,好奇地問道。


「這是電阻,用來控制電流大小的。」父親耐心地解釋着,手裡卻不停歇。


「那這個圓圓的,像個小帽子一樣的呢?」


「這是電容,可以儲存電荷。」


「那……」


我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父親卻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


後來,因為一些家庭原因,我被送到了姥姥家生活,姥姥家在濰坊郊區的一個小村莊里。


姥姥家雖然不富裕,但也有幾件像樣的家電:一台老式的上海牌收音機,一台黑白電視機,還有一台電風扇。這些在當時可是稀罕物件,村裡人誰家有了這些,那可是相當有面子的。


而這些家電,也成了我「探索」的對象。


我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姥姥家的電風扇突然不轉了。姥姥急得團團轉,正準備找人來修。我卻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姥姥,讓我試試吧!」


姥姥一臉懷疑地看着我:「你?你一個小屁孩,能行嗎?」


「您就放心吧,我能行!」我拍着胸脯保證道。


我搬來一個小板凳,踩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拆開了電風扇的後蓋。一股灰塵撲面而來,嗆得我直咳嗽。我仔細觀察着裏面的結構,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一根電線斷了。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我找來一截廢舊的電線,用小刀剝開外皮,露出裏面的銅絲,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斷掉的電線接好,再用膠布纏緊。


「姥姥,您試試看!」我得意地說道。


姥姥半信半疑地插上電源,按下開關。奇蹟發生了!電風扇的扇葉又開始呼呼地轉動起來,吹出陣陣涼風。


「哎呀,我家大孫子真厲害!」姥姥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誇我。


從那以後,我就成了姥姥家的「御用」修理工。收音機不響了,電視機有雪花了,電燈泡不亮了……只要是家裡的電器出了問題,姥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


而我也樂此不疲,沉浸在拆解和組裝的樂趣中。每一次成功地修好一件電器,我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這孩子,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料!」鄰居們也對我讚不絕口。


幾年後,我們全家搬到了父親工作的地方——一個叫做「紅星」的國營裝配廠的家屬區。這裡的生活條件比姥姥家好了很多,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各種電器也逐漸普及開來。


而我也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跟着父親學習修理技術了。父親的工具箱里,各種工具一應俱全:電錶、電烙鐵、螺絲刀、鉗子……


父親也開始有意識地培養我,他不僅教我各種電器的原理和維修方法,還經常帶我到廠里的維修車間去參觀學習。


「看到這個示波器了嗎?它可以顯示電信號的波形,幫助我們判斷故障點。」父親指着一台笨重的儀器說道。


「這個信號發生器呢,可以產生各種頻率的信號,用來測試電路的性能。」


「還有這個……」


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我的技術突飛猛進。我開始嘗試着獨立修理一些簡單的電器,比如檯燈、電風扇、收音機等等。每一次成功地修好一件電器,我都興奮不已。


「兒子,你做得很好!」父親拍着我的肩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高中畢業後,我沒有繼續升學,而是選擇留在家裡,幫父親分擔一些家務。那時候,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遍了中華大地,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各種家用電器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然而,當時的電器維修行業還很不發達,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專業的維修人員。於是,我便利用自己所學,開始為鄰居們修理電器。


「小李啊,我家電視機又壞了,你能不能幫我看看?」


「小李,我家洗衣機不轉了,你快來幫我修修吧!」


「小李……」


鄰居們的求助聲此起彼伏,我也總是盡心儘力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簡單的電燈、插線板,到複雜的黑白電視機,我都能夠手到擒來。


「這小夥子,真是個熱心腸!」


「技術也真不錯,比那些專業的維修人員還厲害!」


鄰居們對我讚譽有加,我也感到無比的自豪。


記得有一次,鄰居王大爺家的黑白電視機壞了,圖像模糊不清,聲音也時有時無。他找了好幾個維修師傅都修不好,最後找到了我。


我仔細檢查了一番,發現是顯像管老化了。這可是個大工程,需要更換整個顯像管。我二話沒說,跑到市裡的電子市場,花了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個新的顯像管回來。


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我終於把電視機修好了。當清晰的圖像重新出現在屏幕上時,王大爺激動得熱淚盈眶:「小李啊,你真是太厲害了!謝謝你啊!」


1979年底,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國家開始大規模徵兵。消息傳來,整個家屬區都沸騰了。


「當兵?那可是要上戰場的啊!」



「還是別去了,安安穩穩地找個工作不好嗎?」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周圍的人議論紛紛,大多數人對參軍都持觀望態度。


然而,我卻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兒子,你真的想好了嗎?」母親擔憂地問道。


「媽,我想好了,我要去當兵!」我堅定地說道。


「可是,當兵很苦很累,還有危險……」


「我不怕!」我打斷了母親的話。


父親沉默了許久,最終拍了拍我的肩膀:「好樣的,兒子!我支持你!」


報名之後,就是緊張的政審環節。一天下午,村裡的幹部帶着一位穿着軍裝的同志來到了我家。


「這就是李建國同志的家吧?」軍裝同志問道。


「是的是的,同志請進!」父親連忙把他們迎進屋裡。


「我們今天來,主要是了解一下李建國同志的情況。」軍裝同志開門見山地說道。


「李建國這孩子,從小就聽話懂事,學習也認真,絕對是個好孩子!」母親連忙說道。


「我們知道,我們知道。」軍裝同志笑了笑,然後轉向父親,「李建國同志,聽說你是在國營裝配廠工作的?」


「是的,同志。」父親回答道。


「那李建國平時有什麼愛好嗎?」


「他啊,從小就喜歡搗鼓那些電器,特別是無線電,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父親自豪地說,「家裡的收音機、電視機,都被他拆了又裝,裝了又拆,現在都能自己修了!」


軍裝同志的眼睛一亮:「哦?他對無線電很感興趣?」


「是的,非常感興趣!他還經常幫鄰居們修理電器呢!」


軍裝同志點了點頭,在本子上記錄著什麼。


軍裝同志笑着說道,「我們部隊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臨走時,軍裝同志特意囑咐我:「小夥子,好好準備。!」


「是!保證完成任務!」我激動地敬了一個軍禮。


1980年春天,我穿上了嶄新的軍裝,告別了家人,踏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


新兵連的生活是艱苦的,每天都是高強度的訓練:隊列、射擊、投彈、戰術……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立正!稍息!向右看齊!」


「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卧倒!匍匐前進!」


班長嚴厲的口令聲在耳邊回蕩,汗水浸透了衣衫,肌肉酸痛不已。


在新兵連里,我感受到了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也感受到了班長和排長的關懷。


「你們,累不累啊?」訓練間隙,班長會和我們開玩笑。


「不累!」我們齊聲喊道。


「不累?那就再來一組俯卧撐!」班長故意板著臉說道。


「哈哈……」我們都笑了。


新兵連的日子就像上了發條的鐘擺,日復一日地重複着枯燥而艱苦的訓練。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隊列、射擊、投彈、戰術……無休無止。


「李建國!出列!」這天,我們正在進行戰術訓練,班長突然吼了一嗓子。


「到!」我一個箭步衝出隊列,心裏「咯噔」一下,難道是我哪裡做得不對?


「連長找你,跟我走!」班長丟下一句話,轉身就走。


我心裏七上八下,跟着班長來到了連部。王連長正坐在桌子後面,眉頭緊鎖,面前擺着一台拆開的收音機,零件散落一桌子。


「報告連長,新兵李建國奉命前來報到!」我「啪」地敬了一個軍禮,聲音洪亮。


王連長抬起頭,看了我一眼,指了指桌子上的收音機:「李建國,聽說你對無線電很在行?」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報告連長,略懂一二!」我挺直了胸膛,心裏卻暗自嘀咕,這事兒怎麼傳到連長耳朵里去了?


「這台收音機是我從老家帶來的,跟了我好多年了,有感情了。剛才不小心摔了一下,就……就罷工了。」王連長嘆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落寞,「你看看,能不能修好?」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收音機的電路板,仔細檢查了一番。這台收音機是老式的電子管收音機,體積龐大,線路複雜,不過對我來說,這都不算什麼。


「報告連長,這台收音機是天線線圈摔斷了,還有幾個電子管的管腳也鬆動了,需要重新焊接一下。」我指着電路板上的幾個地方說道。


王連長眼睛一亮:「你能修?」


「能!」我自信地點了點頭。


「好!給你一個小時,能不能修好?」王連長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保證完成任務!」我再次敬禮,然後開始動手修理。我從工具包里拿出電烙鐵、焊錫絲等工具,開始仔細地焊接起來。連部里靜悄悄的,只有電烙鐵發出的「嗞嗞」聲和王連長偶爾的咳嗽聲。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修理工作中,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終於,經過一番努力,我把天線線圈和電子管管腳都重新焊接好了。


「報告連長,修理完畢!」我把收音機組裝好,遞給王連長。


王連長小心翼翼地接過收音機,打開開關,熟悉的電台聲音立刻響了起來,清晰而洪亮。


「好!好!好!」王連長激動地連說了三個「好」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李建國,你真是個寶貝疙瘩啊!哈哈哈哈!」


「這都是連長教導有方!」我撓了撓頭,嘿嘿一笑。


「你小子,還會拍馬屁了!」王連長笑罵道,「不過,你這手藝確實不錯!以後連隊的電器要是壞了,就都交給你了!」


「保證完成任務!」我再次敬禮,心裏美滋滋的。


自從修好了王連長的收音機,我在新兵連里就成了名人,哦不,是「名機」。哪個班的收音機啞巴了,哪個排的擴音器失聲了,甚至連炊事班的鼓風機不轉了,都會來找我。


「李建國,快來幫我看看,我的收音機怎麼沒聲了?」


「李建國,我的手電筒不亮了,是不是電池沒電了?」


「李建國,炊事班的鼓風機又罷工了,你快去看看吧,不然今天中午大家都沒飯吃了!」


……


我成了整個新兵連最忙碌的人,每天除了訓練,就是穿梭於各個班排之間,修理各種各樣的電器。


「李建國這小子,真是個活寶啊!」王連長不止一次地在連隊幹部會議上誇獎我,「這手藝,比那些專業的修理工都強!」


「是啊,連長,這小子腦子靈活,學東西快,是個好苗子!」指導員也附和道。


「嗯,要好好培養!」王連長點了點頭,「等新兵連結束,把他分到通信一連,讓他跟着老班長好好學學!」


新兵連的訓練很快就接近了尾聲,各個連隊都開始挑選優秀的兵員。一時間,新兵連里人心惶惶,大家都擔心自己會被分到條件艱苦的連隊。


「李建國,你小子給我聽好了!」這天,班長把我叫到一邊,神情嚴肅,「這次分兵,你哪兒也別去,就給我老老實實地待在新兵連!」


「班長,我……」我有些不解,難道班長不想讓我去更好的連隊?


「你什麼你!」班長瞪了我一眼,「你小子是不是傻?你以為那些連隊來挑人是看中了你的軍事素質?他們是看中了你的手藝!把你挑走了,以後誰給咱們連修電器?」


「可是,班長,我想去通信一連,我想學更多的東西!」我急切地說道。


「你小子,翅膀硬了是吧?」班長一巴掌拍在我的後腦勺上。


「班長……」我還想說什麼,卻被班長打斷了:「行了,別廢話了!這是命令!」


正如王連長所說,我被分到了通信一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通信兵。通信一連是全團的技術骨幹連隊,負責維護全團的通信設備,保障通信暢通。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李建國,從今天起,你就是通信一連的一員了!」王連長親自把我帶到通信一連,把我交給了通信一連的連長,「這小子對無線電很在行,你們要好好培養!」


在通信一連,我接觸到了更先進的通信設備,也學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


「李建國,這個示波器怎麼用?」


「李建國,這個信號發生器怎麼調?」


「李建國,這台電台的頻率怎麼對不上?」


……


我成了通信一連的「技術大拿」,戰友們遇到什麼問題都喜歡來問我。


「李建國這小子,真是個天才!」通信一連的連長不止一次地誇獎我,「這麼複雜的電路圖,他看一遍就能記住!這學習能力,真是沒誰了!」


「是啊,連長,這小子不僅技術好,人品也好,樂於助人,是塊好材料!」指導員也附和道。


在通信一連,我不僅在專業上迅速成長,還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終於,在1980年底,我入了黨。


1981年春天,我被任命為通信一連一班的班長,成為了同批兵中第一個當上班長的人。


「李建國,好好乾!」王連長拍着我的肩膀說道,「別辜負了我和連隊對你的期望!」


「請連長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我堅定地說道。


當上班長後,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不僅要負責全班的軍事訓練,還要負責全班的通信設備維護,更要負責全班的思想政治工作。


「班長,這道題我不會做,你教教我唄!」


「班長,我的收音機又壞了,你幫我修修唄!」


「班長,我想家了」


……


我成了全班的「主心骨」,戰士們有什麼問題都喜歡來找我。我盡心儘力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他們打成一片。


「李建國這小子,帶兵有一套啊!」通信一連的連長笑着說道,「他帶的班,軍事素質過硬,思想覺悟高,是全連的標杆!」


「是啊,連長,這小子不僅技術好,帶兵也是一把好手,真是個人才!」指導員也讚歎道。


1982年,我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考軍校還是退伍?


按照我的表現,提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王連長、通信一連的連長和指導員都找我談過話,希望我能夠留下來,繼續為部隊做貢獻。


「李建國,你好好考慮一下,考軍校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王連長語重心長地說道,「以你的能力,在部隊一定能夠大有作為!」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是啊,李建國,你還年輕,在部隊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通信一連的連長也勸說道。


然而,我卻猶豫了。我想起了家鄉的父母,想起了父親工作的那個國營裝配廠。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退伍。我向王連長遞交了退伍申請書,王連長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在上面簽了字。


「李建國,你真的想好了?」王連長最後一次問我。


「想好了,連長!」我堅定地點了點頭。


「好吧,我尊重你的選擇。」王連長嘆了口氣,「以後有什麼困難,隨時來找我!」


「謝謝連長!」我向王連長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轉身離開了連部。


退伍後,我回到了家鄉,進入了父親工作的國營裝配廠,成為了一名工人。然而,好景不長,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國營裝配廠的效益越來越差,最終不得不進行企業重組。


「爸,廠子要重組了,您有什麼打算?」我問父親。


「還能有什麼打算?一把年紀了,只能下崗了。」父親無奈地說道。


「爸,您別擔心,還有我呢!」我安慰父親,「我們一起開個老兵家電維修吧,憑我們的手藝,一定能夠過上好日子!」


「開店?這能行嗎?」父親有些猶豫。


「爸,您就放心吧,現在改革開放了,政策好了,個體戶也能發家致富!」我信心滿滿地說道。


79年入伍,我因為懂無線電被連長看重,退伍後,開了老兵家電維修 - 天天要聞

就這樣,我和父親一起開了一家老兵家電維修店。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生活也逐漸穩定下來。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雷軍官宣小米YU7發佈時間 - 天天要聞

剛剛,雷軍官宣小米YU7發佈時間

剛剛,雷軍發佈微博稱小米戰略新品發佈會,定在5月22日晚7點。他表示,這次重磅新品特別多:手機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圖源:雷軍微博此前,2025上海車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小米SU7、SU7 Ultra參展,YU7並未參展,因此有傳言稱「小米YU7推遲發佈」。對此,4月...
印巴之戰是中國武器封神之戰,4國或搶購華武器 - 天天要聞

印巴之戰是中國武器封神之戰,4國或搶購華武器

印巴之戰,不僅是中國武器封神之戰,也折射出來了未來戰爭的特點。美國媒體也發現了不對勁,這4個國家或許要搶購中方的武器。 5月7號,印度空軍發起了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的偷襲行動,不料被巴軍發現....
央視首次曝光殲35,中國航母最強搭檔果然是它 - 天天要聞

央視首次曝光殲35,中國航母最強搭檔果然是它

中國航母的最強搭檔是誰?真會讓航母的戰鬥力暴增200%? 印巴這一次衝突,讓中國製造的殲10CE戰鬥機一戰成名,全球無數目光都緊盯中國戰機。以前大家只覺得中國戰機紙面數據很牛,沒有實戰作為....
6枚導彈,打掉印度24億美元,印方反手炸中資大壩 - 天天要聞

6枚導彈,打掉印度24億美元,印方反手炸中資大壩

印巴前些日子爆發了猛烈的空戰,印度偷襲失敗,被巴基斯坦打了一個5:0,印度損失了5架戰鬥機,這5架戰機都是印度從外國購買的,可不便宜,導致印度損失了超9億美元。另外,巴基斯坦還發動了反攻,使用梟龍戰....
俄羅斯軍事專家:「印度的慘敗,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國運大爆發」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軍事專家:「印度的慘敗,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國運大爆發」

同樣是大國,同樣經歷坎坷,中國穩步邁向世界中心,印度卻像被下了「國運魔咒」,次次關鍵時刻掉鏈子。更詭異的是,從尼赫魯到莫迪,印度兩次被視為「豪賭國運」的戰略動作,本想絆倒中國,結果卻陰差陽錯地為中國贏得了和平發展的黃金窗口,甚至襯託了中國的
知知早新聞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黃果樹水簾洞將臨時封閉;AG600「鯤龍」批生產首架機完成試飛 - 天天要聞

知知早新聞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黃果樹水簾洞將臨時封閉;AG600「鯤龍」批生產首架機完成試飛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2025年「5·19 中國旅遊日」貴州分會場系列活動今日啟幕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主題宣傳活動在築舉辦貴州民族團結大巡遊昨日精彩上演早上好!每天3分鐘知貴陽 看天下今日關注https://zzgy.gybtv.cn/pages/2024/08/09/331c1f9094b24b26a8df77a69919d7
俄羅斯解密檔案-1969年蘇軍在珍寶島失利的教訓總結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解密檔案-1969年蘇軍在珍寶島失利的教訓總結

邊防戰士在珍寶島。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為卡爾加里小虎原創作品,僅在頭條號發表,現已開通全網自動維權,謝絕任何形式的搬運抄襲,轉發請註明出處!1969年3月2日至17日,蘇聯軍隊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並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開火,中國邊防軍奮起反擊
總台記者觀察丨英國「脫歐」後英歐首辦峰會 聚焦防務、貿易等問題 - 天天要聞

總台記者觀察丨英國「脫歐」後英歐首辦峰會 聚焦防務、貿易等問題

當地時間5月19日,英國將與歐盟在倫敦舉行自英國正式「脫歐」以來的首場雙邊峰會。在當前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和安全格局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這場峰會備受外界關注。雙方在本次峰會上各自主張如何?能否就各自的關切達成一致? 英歐計劃發表聯合聲明 協調外交立場總台記者 陳林聰:此次峰會媒體最關注的焦點是雙方計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