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經取代老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國家,每年都要接手全球七成以上的各類造船訂單。
據中國船舶重工行業協會報告,國內能夠建造10萬噸及以上船舶的大型船塢合計為56個,其中具備建造軍用艦船資歷的船塢為33個。
這表明中國在硬件設施上具備了建造多艘航母的能力。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國建造航母的周期一般在4至6年之間。
例如,遼寧艦的建造花費了7年,山東艦4年,福建艦5年。這樣的建造周期意味着,即使在和平時期,建造一艘航母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每年能夠啟動2至4艘航母的建造工作,這不僅符合中國船舶工業的產能,也符合戰略需求。
而且,建造航母也需要現代戰爭的特點和技術環境的變化,航母的建造和維護變得更加複雜。
現代航母的建造不僅僅關乎數量,更在於提升航母的技術和戰鬥力。因此,中國在建造航母時,也在積極探索如何縮短建造周期,並通過採用新材料和自動化建造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最後,從戰略需求的角度來看,維持一支至少擁有6至7艘現役航母的海軍對於中國來說是必要的。
目前,中國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動力航母,這也是中國航母艦隊的短板之一。
但是,中國造核動力航母,其實不存在技術壁壘,未來的004和005號航母,應該都是核動力航母。
從福建艦亮相,到004和005號航母的消息流出,至今也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
如果福建艦舾裝工作結束後,我國就立馬投入下一艘航母的建造,可能最短在兩年後,我們就能看到004號航母和005號航母的雛形。
這兩艘航母有極大可能性是核動力航母。
以目前中國的航母產能,每隔四年左右出產一艘航母,其實是完全做得到的。
而且,這還要考慮,各大造船廠每年接的各種訂單,並且現在不是戰時,不會全力以赴的造航母。
如果中國真的進入戰時狀態,以我們現在的工業能力,造航母的時間縮短一半是完全沒問題的。
當然,對於中國來說,維護區域和平,以及增強我國國防力量,大概也就只需要6艘航母左右。航母這種東西,絕對不是多多益善的,曾經俄羅斯有多少航母?結果現在一艘都拿不出來。
正所謂練為戰,不為看,戰時模式還能養得起航母,並且繼續生產航母,才是真的強。
雖然,中國現在的三艘航母明顯是少了點,但短期內也夠用,等到我國再亮相三艘航母,我們就真正的可以拍着胸脯說,我們的海軍力量徹底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