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彭德懷沒有親生的兒女,但身邊養着不少孩子,比如兩個弟弟的孩子,犧牲戰友的孩子等等。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出生3個月後就送到了延安。
左權夫妻在太行山區打仗,彭德懷只要回延安,在延安,就會將左太北從保育院接到家中照看。彭德懷和左權是戰友,彭德懷夫人浦安修和左權夫人劉志蘭則是校友,所以兩家關係很好。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對左太北也頗多關心照顧。有時候,劉志蘭一個人顧不上照顧左太北,彭德懷和浦安修就會將左太北接到家中。
彭德懷和浦安修
還有烈士黃攻略的女兒黃歲新,烈士陳毅安的兒子陳晃明,彭德懷也都很關照,幾個小傢伙也很尊敬彭德懷,有什麼問題、困難、喜事都要寫信告訴彭德懷。
彭德懷對烈士子女很關愛,如果有自己的孩子,相信彭德懷也一定是一位慈祥但又有威嚴的好父親。
1940年,彭德懷在華北戰場指揮八路軍抗擊日軍時,他湖南湘潭的家鄉卻遭了殃,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彭德懷的兩個親弟弟彭榮華和彭金華犧牲了,兩個弟弟一共留下八個孩子,彭德懷也很關照。
彭德懷
侄子的不滿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為了方便照顧,也為了孩子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將適齡的侄子、侄女、烈士子女接到了北京,供他們讀書和生活。
彭德懷對孩子們學習和生活要求是很嚴格的,所以孩子們小時候對他是又敬又怕。等到長大一些後,對彭德懷才又敬又愛,明白了長輩的良苦用心。
彭啟超是彭榮華的兒子,建國以前就參軍入伍,曾在王震的第三五九旅抗日,是上過戰場的大小夥子。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為了為培養人才,彭啟超被調到軍事工程學院學習。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大授銜,彭德懷當時任國防部長,負責全軍的評銜。這些日子,彭德懷一直在為這件事忙碌,什麼人授什麼銜,是個很費心思的工作。
彭啟超
一天,彭德懷查看授銜名單時,看到了侄子彭啟超的名字,將授予上尉軍銜。很快,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就找彭德懷,商議授銜的各項事宜,還特意說起了彭啟超。
陳賡:「以彭啟超的資歷,授上尉軍銜很合適,我是這樣定的。」
彭德懷卻不贊同,說:「比他資歷老的人多了,給他定中尉吧。」
於是,彭啟超的軍銜就被壓低了一級。11月,軍事工程學院的調干學員都拿到了自己的軍銜,並戴在軍裝上,大家互相會看看,都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中。
陳賡
可彭啟超卻高興不起來,他拿到的是中尉軍銜,和他履歷相似的同志,大多是上尉軍銜,彭啟超覺得心裏不平衡。
一個多月後,學院放寒假,彭啟超收拾行李回到北京。一次談話,彭啟超得知自己被壓低了一級軍銜,是伯伯的決定,一時間覺得很委屈。
想了很久,彭啟超還是找彭德懷說:「伯伯,我們學校這次評軍銜,我被生生壓低了一級,我才知道這是您的意見。您當國防部長,為什麼不按政策辦事呢?」
彭德懷明白侄子的想法,解釋說:「這件事,的確如此。你們陳賡院長來找我時,還提到了你,說你如果按調干學員統一授中尉軍銜,是有點吃虧的,問我怎麼辦。是我提出壓低你的軍銜的。」
彭德懷
聽彭德懷這樣說,彭啟超就像一顆小炮仗一樣,站起來質問:「伯伯,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啊!我可是您親侄子!」
彭德懷嚴厲地說:「正是因為你是我親侄子,才更要接受這個結果。了解你履歷的人,知道你是憑真本事授上尉軍銜的,可不了解你的人呢?他們會不會認為你是靠我這個國防部長的伯伯才帶上這個上尉牌牌的?」
頓了頓,彭德懷緩和了語氣繼續說:「全軍近百萬幹部要授軍銜,在這個問題上,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你是我侄子,我只能犧牲你,才能服眾。這不是一個政策問題,而是全局問題。」
彭德懷和孩子們
彭啟超還是有些不服氣,一句話也不說。彭德懷見狀又說:「就說你父親吧,他都沒能看到革命勝利,更沒機會參加授銜。我們活着的人,已經很幸運了,有什麼理由因為軍銜高低鬧情緒呢!」
彭啟超想起了犧牲的父親和二伯,想起了犧牲的戰友,他心裏就沒那麼委屈了,他其實也不是怪伯伯,就是心裏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大小夥子突然就有點不好意思了,小聲說:「我明白了。」
原本,彭啟超以為這件事就過去了,寒假結束以後,他收拾行李坐車返校。離家前,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伯伯寫得。在列車上,彭啟超打開信看,上面寫着:
啟超,你既然是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家風。老實人有時會吃虧,但從長遠看,老實人不吃虧。想想那位為革命犧牲的人,你還會為肩上多一顆豆豆、少一顆豆豆煩惱嗎......
彭德懷和孩子們
看着信中耐心的解釋和細心的教導,彭啟超忍不住眼眶發熱,幾滴眼淚湧出來,他不應該因為這件事去質問伯伯的。
結語
在彭德懷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之下,他的侄子、侄女都一身正氣,從來不搞特殊。1957年,彭德懷侄女彭愛蘭臨盆在即,但丈夫出差,只有侄女一個人在家。
彭愛蘭本想打個電話給伯伯,看能不能安排一輛車去醫院。可想了想,彭愛蘭沒敢打這個電話,因為伯伯不允許家裡人私事用公車。
彭德懷
最後,彭愛蘭忍痛喊了一輛三輪車,一個人乘着三輪車去了醫院。彭德懷知道這件事後,去看望了侄女,還連聲誇讚侄女遇事冷靜,辦事妥帖。
其實,老一輩軍人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為人正氣,心思善良,待人禮貌。彭總雖然沒有親生兒女,但他的品格依舊深深影響了在他身邊長大的侄子、侄女、烈士子女。
參考文獻:
《彭德懷交往實錄》
《風範 共和國開國將帥的故事》
歡迎您更多與作者互動留言,點個「關注」,成為作者的鐵粉,成為鐵粉後,您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