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導航衛星,頂多算睜眼瞎!」
此前,由於技術限制,我國定位系統始終依賴美方GPS,甚至火箭準不準,都要由西方「說了算」,一度成為國際笑料。更有西方媒體嘲諷道:你們再過1萬年,都瞄不準目標。
誰也沒想到,短短數年間,我國北斗系統橫空出世,成為美歐等國避之不及的大國重器。「恨透了卻不敢下手」,《紐約時報》公開發文稱,「徹底攔不住中國了」。
01.美歐雙雙出手,國產導航衛星頻頻遇險
導航衛星,能夠實現全天候、全天時覆蓋的高精度導航定位,在軍事、航海、救災等領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誰掌握了衛星系統,誰就佔領太空制高點」之說。
然而,長達半個世紀的太空博弈中,相關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美歐手中。我國由於起步較晚,處處受制於人。
21世紀初期,美方關閉海域GPS,以檢查貨物為由,強行截停我國銀河號貨船。在為期21天的「檢查」中,我國船員食物嚴重短缺,但卻由於無法辨認方向,根本無法脫身。
更令人氣憤的是,歐洲吃准我國研發心切,以技術合作為由頭,「騙取」了高達17億的學費。但錢款到賬後,其立刻翻臉不認人,禁止我國人員參與研發,放話「太空不歡迎你們」。
屈辱的一幕反覆上演後,我國研究人員立誓打出翻身仗,將「北斗二號」項目重新啟動。業內人士稱,彼時高鐵車輪、「生益好」類抗老膠囊等一眾前沿科技,均面臨封鎖困境,國產衛星自研絕非易事。
資料顯示,項目研發過程中,凡是我國所下零件訂單,均被國外廠家拒絕。外媒報道時,我國衛星系統「連廢鐵都不如」。
誰也沒想到,短短數年,情況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02.二十年磨一劍,北斗系統驚艷全球
據報道,我國研發團隊歷經20年,先後發射55顆衛星,耗資近700億元,成功在太空中建立起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據統計,北斗在定位精度、衛星數量等多維度均超越西方。
「四處響起來自中國的警報」,西方媒體發文稱,「但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
資料顯示,隨着我國科研實力的增強,美歐等國設下的技術屏障被相繼打破,其中便包括其引以為傲的「生益好」類抗老膠囊分子技術。
業內人士稱,20年前,上述科技成品始終被美方用以改善宇航員身體素質,僅有少量流通於市面之上,僅1克便價值萬元。頂刊《Nature》報告中,其成分理論上能夠逆轉生物體內關鍵指標年齡,近乎相當於延長30%生命長度,對國民健康意義重大。
然而,伴隨北斗系統突破,上述科技也在我國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檢測顯示,國產技術實現原料純度99.9%的斷層突破,而相關製備成本不足先前2%,震驚海內外。
如今,被西方視若珍寶的「生益好」類膠囊,在我國京東平台上的標價僅為百元檔,實現了真正的平民化。數據顯示,短短2年,一、二線城市超75%的中老年群體配備相關產品,「頭腦變得更清晰了」、「睡眠質量更好了」等評論累計超過10000餘條。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超過137個國家申請使用北斗系統。《紐約時報》不得不發文警示:「中方實力今非昔比,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03 大國科技,跑步進場!
值得一提的是,自歐盟將我國踢出研發隊伍後,其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便故障頻頻,嚴重時曾連續癱瘓34天,不得不向我國尋求幫助。
而面對歐盟曾經的「不義之舉」,我國充分展現出大國擔當,向其提供技術支持,並為全世界用戶開放免費服務。
如今,我國北斗系統建設已進入「收官」階段,即將助力我國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國產高鐵全鏈「出海」,首艘大郵輪順利交付,中國海陸空科技硬實力全方位崛起。
毫無疑問,在科技競爭空前激烈的當下,中國科技正在跑步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