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7日,路透社援引交易商消息報道稱,中國當天採購的美國大豆創下至少三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購買量,為這一美國最有價值的農產品出口帶來了「一線希望」。此前,今年美國大豆的海外銷售遠低於正常水平。
貿易消息人士稱,中國當天購買了約10船大豆,約60萬噸,將於今年12月至明年3月從墨西哥灣沿岸和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出口碼頭裝運發貨。報道稱,在看到今年巴西主宰了全球大豆和玉米出口市場許久之後,這一最新情況讓美國農民鬆了一口氣。
目前,美國農業部代表團也正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美國聯邦政府六年來首次以官方名義與會,這無疑為中美之間的農產品和食品貿易釋放了良性開放的信號。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每日銷售數據,如果這一消息得到證實,11月7日的銷售量將是自今年7月下旬以來,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中國的最大單日採購量。
交易商稱,11月7日,因出口商爭相採購供應,墨西哥灣沿岸碼頭的美國大豆現貨溢價,每蒲式耳(相當於36.3688升)最多跳漲了10美分。
7月24日,彭博社曾刊文指出,巴西大豆產量的增加正導致美國農民失去在全球農業市場的競爭優勢。作為全球大豆市場主導者的中國買家,當下正利用巴西大豆創紀錄的豐收加大購買量,而另一邊美國大豆作物收成卻在傳統出口旺季陷入「三十年來最糟糕」的狀況。
彭博社分析,中巴兩國都在深化同彼此的關係,大豆貿易的持續升溫反映出巴西總統盧拉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從而助推巴西經濟增長。
報道還稱,美國大豆和玉米出口通常在7月份開始加速,8月達到高峰,但如今兩者的總預訂量都處在四年來的最低水平。美國農業部7月20日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美國出口商已經售出450萬噸玉米和490萬噸大豆,將於2023-24年度交貨。這兩項數據均為2019年以來的最低值。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網站10月29日曾發佈消息稱,美國農業部將與上海美國商會合作亮相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本屆進博會美國食品與農業館展覽面積超440平方米,由美國地方州政府、協會、出口商、食品製造和包裝等17家參展商組成。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消息,10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出席在艾奧瓦州首府得梅因市舉行的中美可持續農產品貿易論壇暨貿易合同簽約儀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謝鋒大使指出,中美農業合作優勢互補、互利雙贏。中國和美國分別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和出口國,去年中美農產品貿易額已突破500億美元大關。中美農業合作潛力巨大、大有可為。中國正在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必將進一步增長,並為中美在農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打開新的空間。中美農業合作造福兩國、惠及世界。當前世界糧食安全形勢嚴峻複雜,中美農業合作有利於採用農業先進技術應對國際糧食安全等挑戰,為建設免於飢餓貧困的世界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來源:觀察者網 熊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