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國就曾遭到過B2隱身轟炸機的襲擊,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南聯盟中國使館被襲事件。B2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的軍用飛機,美軍卻聲稱自己因為地圖問題誤炸了中國大使館,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礙於當時國家還比較弱小,這個啞巴虧也只能吞了下去。
劃時代的轟炸機
B2轟炸機在世界轟炸機發展史上擁有極其特殊的地位,從外形上看,B2簡直像從科幻電影里飛出來的,沒有一點人類科技的跡象。實際上,B2確實是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蹟。
B2堪稱是美軍中最著名但也最神秘的武器裝備,服役數十年來,B2的相關數據依舊處於高度保密當中,尤其是內部構造,至今也沒有向外界公布。B2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極強的隱身能力,且擁有超遠的航程,B2也被譽為世界上威脅最大的轟炸機。
這一評價並非空穴來風,美蘇冷戰時期,蘇聯這樣的軍事強國往往都建設起一套完善的國土防空體系,一般的飛機根本不可能突破這樣嚴密的防空系統。美蘇曾經的想法是採用超低空超音速來突防,美國搞出了B1B,蘇聯則拿出了圖22和圖160。
這些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最開始的突防表現確實不錯,但隨着雷達和導彈的進步,這種突防也沒用了,美國為了在戰略轟炸機領域壓制蘇聯,開始秘密研製能夠騙過雷達的隱身轟炸機。
可以說,B2就是為突破蘇聯對空雷達網絡而生,而它的突破方法就是依靠飛機的隱身能力,在不驚動蘇聯雷達的情況下深入蘇聯領空。美國隱身技術起源已久,很早就研製出海弗藍隱身驗證機,並發展出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
但F117用途比較單一,飛機也不大,無法承擔戰略轟炸任務,所以美軍決定另起爐灶,提出了B2的相關設計方案。雖然B2的技術難度很大,但當時正處於美國工業的巔峰期,B2項目的進展以外的順利,新轟炸機很快就飛上藍天。
B2和已經問世B52以及B1B都不同,那一般轟炸機的觀點來看,B2的載彈量少的可憐,常規的地毯式轟炸任務,B2是無法勝任的。但B2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從一開始,B2就確定將精確制導彈藥作為主要武器。
B2要打擊的目標也很明確,一般的軍事目標美軍是不會出動B2的,只有像指揮中心這樣的敵方關鍵目標,才會由B2執行打擊任務。美軍對B2的使用前景極為看好,本計劃生產數百家,打造一支絕無僅有隱身轟炸機隊,但B2正式生產以後,美軍才發現這種轟炸機實在太過昂貴,最後僅硬着頭皮生產了21架。
B2並非無敵
蘇聯解體以後,B2的主要目標自然就轉移到了中國的身上。中國同樣是一個軍事強國,其國土防空系統的建設比蘇聯還要完善,B2也成為了美軍唯一能在戰時威脅到中國腹地的轟炸機。
解放軍也很清楚B2的巨大威脅,尤其是在南聯盟被B2轟炸以後,這種隱身轟炸機已經成為了我軍的眼中釘。在研究過B2的技術特點後,我軍意識到,這種轟炸機的戰力根源就是隱身,沒有隱身力,B2就是天上的活靶子。
在這樣的認識下,如何打破B2的隱身成為了解放軍反制的重中之重。而解放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反隱身雷達。雷達波段不同,探測效果也會不同,而B2在設計的時候從未考慮過在米波雷達面前隱身。
中國意識到這一點後,針對性推出了許多種米波雷達,並多次成功追蹤到在亞太地區飛行的B2轟炸機,破除了B2不可探測的神話。未來讓B2重拾隱身有效性,美軍也曾考慮過為B2更換新隱身塗料,但B2的飛翼構型實在太特殊了,更換塗料將會導致飛機重量分配改變,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
無奈之下,B2無法大搖大擺地滲透中國領空,只能在門口耀武揚威。當然除了反隱身雷達,中國還有很多其他辦法對付這種隱身轟炸機,比如解放軍的電子戰平台。這種特殊的空中平台可以監視空域內的電磁信號,而B2的設計本就會大量吸收周邊的電磁訊號,中國電子戰機將通過數據分析追蹤到B2的位置。
B2的飛行性能並不出眾,我軍電子戰機一旦發現就能迅速通知戰鬥機升空攔截,B2將很難從我軍手中逃脫。除了這種方式,解放軍的天基偵察系統也可以用來追蹤B2轟炸機。
天基偵察系統一般都搭載了極為靈敏的紅外探測系統,這樣的設計原本是為了偵測彈道導彈發射的尾焰以提供遠程預警。在戰時,該系統也完全可以成為反隱身轟炸機的補充,B2雖然已經處理過自身的紅外信號,但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仍會被捕捉到,無法做到隱匿行蹤。
也是因為各式各樣反隱身技術的出現,現在美軍對B2轟炸機的應用也開始偏向防區外打擊。和B1B以及B52一樣,B2會搭載多種超遠程攻擊彈藥,在敵軍的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射,這樣的好處就是將轟炸機的損失率降到最大,轟炸機不用再執行危險的突防動作。
但這種打擊方式也讓B2的隱身性沒了用武之地,超音速的B1B甚至老舊的B52在換裝新武器以後,都可以完成這樣的打擊,飛行耗費的成本還比B2更低,儘管美軍不願承認,但B2確實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