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公開講具備3艘中大型航母,達到了運用艦載航空兵的最低配置標準。今後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這3艘現役航母,配備足夠的艦載機,把前10年的只具備初始戰鬥力,最終升級到具備達到最高設計標準的完全戰鬥力。不過這期間有1個需要充分考慮的新因素,這就是這3艘航母都很「新」,一艘是剛剛下水不久的「嶄新」;一艘是剛剛形成戰鬥力不久的准嶄新。另外一艘雖然是外部採購加自身續建,但是底子本身很好,升級改造也很成功,原則上再使用30到35年都沒問題;而考慮到3艘都是常規動力,不會受到輻射的安全壽命限制;因此自建的2艘,其正常壽命可以使用到50年之後。這樣這3艘就可以充分利用到2055年到2075年之間。當代的航空技術發展非常迅猛,現役的艦載機,
基本會在5到10年之內完全隱身化,期間所有的非隱身艦載機會逐步退出現役。而陸基第6代戰鬥機的首飛則絕對是5年之內的事情,快一點甚至2到3年之內就會首飛;10年後必然進入批量服役狀態,到時候艦載機也會迅速的6代化。因此當前採用的第一代隱身艦載機,其實只有一個為期不超過15年的過渡期。在這種迭代效應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那麼第1艘滑躍航母將有20年處於6代機上艦的時代,另外的1滑加1電彈,甚至會有40年的服役期處於6代機甚至是7代機期間。20到40年的時間其實是不短的,這裡即使先不考慮未來的7代機,那麼僅僅是對6代艦載機,目前的這3艘現役航母,能否充分滿足6代機的上艦要求呢?如果不能滿足,豈不是建造出來僅僅10年之後,就會面臨,
平台本身被配套的飛機淘汰的局面。其實現有的這3艘航母,基本都不需要擔心未來與6代艦載機的配合;反倒是超級大國現役的10艘尼米茲級航母和計劃中的4艘福特級航母,都有被第6代艦載機完全淘汰的很大嫌疑!這麼說的理由是:雖然當今全球對第6代戰鬥機還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說法,但是有幾點卻是可以提前肯定的。這就是6代機不再是單獨一類飛機編隊作戰,而是大型有人戰鬥機與多架高性能無人戰鬥機的空中網絡作戰,不同單元之間再進行更高級的組網。因此6代機必然包括大型有人機與高性能無人機。6代有人機具備巨大的雙發推力,追求更大作戰半徑和更大的載彈量。因此6代有人機的陸基版,其最大起飛重量也應該在40噸到45噸級之間。高性能無人僚機的起飛重量;
在30噸到35噸級。而同代艦載機的空重肯定比陸基飛機更大。因此6代無人僚機也基本是35噸級起步;有人艦載機的極限很可能會接近45噸;比現役的最大的有人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還要高出12噸左右。不過6代機的起飛噸位大,主要是載油載彈量更大,其攔截回收即時重量仍然可以普遍控制在23噸級之內。目前的3艘現役航母都可以正常攔阻降落。而滑躍起飛模式,對飛機本身的起飛重量根本不在乎,只對推重比敏感,因此對滑躍航母來說,即使起飛的艦載機高達50噸,只要推力足夠,也能105米短距離安全滑躍起飛。所以現役的2艘滑躍航母,照常可以起降和回收任何大型的6代有人機,也包括所有的高性能無人僚機。而現有的1艘常規彈射平台。其最大電磁彈射能力,本身就在4X噸級,
正常彈射40噸出頭的6代有人艦載機沒有問題。未來建造的更大的平台,最大電磁彈射能力超過50噸,彈射任何6代機更是綽綽有餘。作為對比,目前所有的10艘尼米茲級,其蒸汽彈射器的最大彈射能力上限只有33噸級,用來彈射6代無人機尚且將就,用來彈射超過40噸的6代有人機則完全超過設計指標,有彈到海里去的風險。至於福特級的電磁彈射器。20年來,不論在陸地上還是在航母上,從來就沒有電磁彈射過達到30噸的物體,不論6代有人機還是無人機,任何一個都彈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