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佩洛西竄訪台島導致中美關係跌至新低點,中國大陸隨後採取的軍事反制措施「貼」到了台島邊緣,而美軍軍艦軍機繼續進入台海範圍內「示威」,雙方劍拔弩張。美國的各個智庫集團也紛紛「獻計」,其中自然少不了美國國家級智庫蘭德公司,該公司專家為美國政府制訂了針對台海的「對華作戰方案」報告。
這份報告名為《美國武裝力量捲入台海衝突時應該採取的戰略分析》。該報告試圖像對付南聯盟和伊拉克那樣直接對中國實施強有力的軍事打擊,以重塑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報告建議,一旦下決心和中國開戰,就立即展開大規模打擊,摧毀中國的工業基礎。報告還援引當年太平洋戰爭的例子,美軍通過1944至1945年大規模轟炸毀滅了日本幾乎所有大中型城市。
結果就是日本工業生產能力大降,最終在美軍沒有登陸日本本土的情況下,日本就投降了。這份報告希望「如法炮製」,提出了南北夾攻、牽制打擊的戰略。北方打擊稱作「北方絞索」方案。首先在日本及韓國集結至少1500架飛機,而後猛烈轟炸中國境內戰略目標,重點是位於中國東北和華北的主要原油基地,徹底崔毀中國的原油生產。這是為了利用中國自身巨大的原油需求將中國逼入困境,這就是所謂「絞索」的含義。
南方打擊以駐沖繩基地的空軍為主力,重點攻擊中國的渡海部隊。此外,還要摧毀大陸重要的橋樑隧道,以阻止沿海地區的外來人口返鄉。因為蘭德的「秀才」們認為這些失去謀生手段的「幾千萬流民」有可能成為一股難以控制的內亂力量,從而對戰局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在解釋美中日益緊張的關係時,一些學者指出,力量對比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格雷厄姆·艾利森曾談及「修昔底德陷阱」。
即當一個崛起中的國家挑戰一個既有大國時,往往會導致爭奪霸權的戰爭。然而,單單對能力的關注難以解釋美中關係的曲折,這也是由對威脅、機遇和目的的看法發生變化所驅動的。即使雙方能夠避免危機,繼續目前的路線也會加深地緣政治分歧,同時阻礙在全球問題上的合作。而蘭德公司等保守派智庫成天宣揚如何發動全面戰爭,簡直是毫無人性的邪惡。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