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二戰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為何還要發起斯大林格勒戰役?1941年9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保衛戰開始。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會戰中失敗,傷亡較大,暫時無力全面進攻。
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則被列寧格勒蘇軍近百萬大軍拖住,也無法進行大戰。
相比來說,南方集團軍群的傷亡不大,而且連戰連勝,仍然具有強悍的攻擊力。
希特拉認為,北方和中部戰線的蘇軍已經站穩了腳,集中數百萬軍隊,依靠複雜的工事進行防禦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一味全面強攻並不理智。
希特拉一直認為,是否佔領莫斯科沒有關係,關鍵在於要殲滅蘇軍主力,或者摧毀蘇軍戰爭資源。
目前蘇聯還控制數千萬人口,西伯利亞的軍工廠以驚人的產量大量生產武器。
德軍不能想到解決辦法,必然被拖入持久戰。德國的資源有限,西線還有英國的威脅,絕對不能進行長期作戰,不然就是必敗無疑。
希特拉想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攻佔高加索油田。
蘇聯的石油全部來自高加索的油田,石油是戰爭的血液。
如果德軍能夠一舉佔領高加索,蘇聯的石油資源就會枯竭,蘇軍就會不戰自敗。
想要佔領高加索地區,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這裡是複雜的山區,是絕對易守難攻的地方。
想要佔領高加索地區,必須首先佔領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這是全俄羅斯第三大鐵路樞紐,也是伏爾加河水運的重要樞紐。
務必控制斯大林格勒這個樞紐,才能確保進攻高加索部隊側翼的安全。
蘇軍高層明白這個道理,也下決心死守斯大林格勒。
只要斯大林格勒在蘇軍手中,德軍就無法佔領高加索地區。
在1942年,德軍A集團軍實施老鼠行動,以集中兵力攻佔高加索的油田地帶。
蘇軍憑藉北高加索方面軍和外高加索方面軍,拚死抵抗。
沒想到,由於斯大林格勒方向德軍連戰不利,希特拉將增援高加索攻勢的德軍增援過去。激戰到9月,兵力不足的德軍在車臣被攔住,根本無法推進。
此時,德軍距離格羅茲尼的油田是一步之遙。
德軍的進攻導致蘇軍被迫摧毀了一些油田,卻沒有切斷蘇軍的石油來源。
通過裏海,蘇聯用水運的方式將阿塞拜疆巴庫的石油,源源不斷運到中亞,再通過鐵路運到莫斯科和西伯利亞。
直到戰爭結束,蘇聯的石油供應都是充足的。
客觀來說,希特拉的決定不能說是錯誤的,而德軍最高統帥部則要求繼續攻打莫斯科!
連斯大林格勒都打不下來,更別說莫斯科了。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德軍打莫斯科也好,打斯大林格勒也罷,這種消耗戰和城鎮攻堅戰都是錯誤的。
德軍寧可打類似於哈爾科夫反擊戰的模式,將蘇軍放出來打,而不是這樣硬啃。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