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全面爆發。
朝鮮人民軍統帥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支持下,並且在未與新中國提前打任何招呼的情況下,冒然發動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
起初,朝鮮人民軍憑藉著蘇聯的精良武器裝備和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移交而來的三個朝鮮師,一路長驅直入,越過三八線,打得南朝鮮軍和部分美軍一潰千里,龜縮至釜山一帶。
眼見朝鮮人民軍兵鋒所指,南朝鮮即將有覆滅之虞,美軍罔顧國際社會的警告和反對,悍然從仁川登陸,將氣勢如虹的朝鮮人民軍攔腰斬斷。
朝鮮局勢也隨之急轉直下,此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再次罔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警告跨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丹東市。
面對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險境,以及金日成的緊急求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老總的率領下秘密進入朝鮮境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
經過前三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將「聯合國軍」擊退至北緯三十七度線附近,並佔領漢城,牢牢穩定住了局勢。
此後,中朝聯軍與「聯合國軍」在三八線一帶展開殘酷的拉鋸戰,儘管取得殲敵不菲的戰果,但自身折損也十分嚴重,尤其是在第五次戰役中,光是這一戰,中國人民志願軍雖殲滅「聯合國軍」8.2萬餘人,但己方軍隊也減員8.5萬餘人。
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志願軍將士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靈活巧妙的戰法,始終將戰線控制在了三八線南北,「聯合國軍」被志願軍暴揍後,也不得不認清現實,重新審視志願軍這個強大的對手。
在前五次作戰中,中朝軍隊配合得親密無間,然而,由於缺乏統一協調機構,戰場上一度發生了朝鮮人民軍誤傷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情況,甚至基於這個突出的問題,中朝在圍殲美軍時,錯過了不少戰機。
為解決這個問題,朝鮮人民軍統帥金日成曾主張中朝聯軍的指揮權歸他來統轄,在金日成看來,畢竟戰場在朝鮮境內,中國人民志願軍只是外來支援軍隊,至於統一調度、指揮等問題,理所當然應有他們來主導。
可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統帥,彭老總並不這麼認為。在彭老總看來,中國人民志願軍佔據對美作戰的主力,且朝鮮人民軍採用「大開大合」式的打法,並不能打痛「聯合國軍」,反倒有被「聯合國軍」全殲的危險。
友軍雙方為統一指揮權鬧得很是彆扭,最後還是在斯大林的一錘定音之下,金日成方才把指揮權交給彭老總。
其實,這是彭總自入朝以來與金日成產生的較為嚴重的分歧,但實際上,二人的矛盾並沒有就此止步。
彭總性烈如火、直來直去,遇到不平之事,喜好仗義執言。而金日成柔中帶剛,靈活婉轉,十分好顏面,極度崇尚個人崇拜。
這樣的兩位軍事統帥碰撞在一起勢必會產生不快的罅隙。
彭、金之罅由來已久,除了抗美援朝當中的統一指揮權的爭執,據聞,在第五次戰役中金一度被他連抽了兩大刮子,至於有無此事,相關權威史料並無解密,多見於坊間傳聞,但由此足可看出二人積怨之深。
事實上,如果以上只是停留在坊間傳聞不足為信,那麼,彭總在金帥40歲大壽之際的表現就值得回味了。
1952年4月15日是金日成40歲大壽,朝鮮方面自然要舉行祝壽慶典。
這個時候,抗美援朝戰爭並未結束,中朝聯軍與「聯合國軍」正在前線全面轉入陣地對壘階段,雙方誰也不敢貿貿然發起突然進攻,前線戰鬥的主要任務是以陣地為依託,不斷消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力量。
然而,就在這個十分關鍵的階段,彭老總接到了金日成的邀請,希望他能暫且放下手中的事務,趕去赴壽宴。
對於北朝鮮處於風雨飄搖,前路尚未明朗的情況之下,金日成的做法自然遭到了彭老總的回絕。
為此,金日成為表心意,前後三次派出北朝鮮高級官員,請彭老總赴壽宴。
然而,任憑朝鮮方面無論怎麼盛情相邀,彭老總就是不去。對此,彭老總的解釋是:
現在前方的指戰員正在浴血奮戰中,朝鮮國土被敵人轟炸成一片廢墟,人民正處在最艱難困苦,無以為生中,怎麼40歲生日就搞祝壽慶典呢?
換言之,在彭老總看來,前方指戰員出生入死地奮戰,朝鮮人民極度困苦,在這個時候為了過個40歲生日而大辦壽宴,顯然不合時宜。所以,彭老總的態度便是:既不去,也不稀罕,表情中滿滿都是對這種做事風格的不屑。
彭老總固然心懷憂國憂民之志向,海納國際共產主義之偉大精神,可人情世故畢竟有別崇高精神追求,並非每個人的精神境界能拔高到如此高度。
作為十分注重排面的金帥,就連斯大林也會顧及他幾分薄面,現在彭老總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這不禁讓他臉面頓感無光,無形之中便多了一份怨憤。
事實也確實如此。
1959年彭老總被錯誤打倒後,遠在千里之外的金帥不僅沒有念及昔日的戰友情分,反而致電外交部指出:
他非常贊同對彭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
此中亦不難看出,人心之複雜、政斗之殘酷,絕非「戰友」二字所能一筆勾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