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在第14屆中國航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殲-20戰機已經遍布東南西北中,列裝越來越多,飛得越來越。殲-20振翅東海,南海和台海的壯美航跡,畫出了一個強國強軍的同心圓。在礪兵台海中,殲-20和殲-16、轟-6K、運油-20等國產戰機振翅高飛,提升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實際上,這也是大陸首次官宣殲-20礪兵台海,暫且拋開政治不談,單看空軍發言人的官宣,就足以看出中國空軍的裝備水平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裝備限制,解放軍空軍基本屬於一支近岸防衛力量。進入90年代,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空軍實力得到增強,除引進少量蘇-27戰機外,國產戰機也在技術上有了一定的進步。比如殲-8戰機就是我軍主導研製的,且深受空軍官兵的青睞。不過,由於航程有限,對於驅逐像EP-3這樣航程接近6000千米的偵察機仍顯腿短。事實上,殲-8的底色是一款高空高速截擊機,用來執行低速伴飛驅離也並不是十分適合。
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機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但也成為我們發力強軍的一個契機。從2001年到2022年,伴隨着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持續提升,解放軍的裝備,訓練水平乃至整體作戰體系都發生了質變。殲-11B系列,殲-16系列重型戰鬥機,已經成為解放軍空軍的骨幹裝備。殲-16戰機在不攜帶油箱的情況下,以標準空優掛載出動,航程可達3900千米,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用來深入遠海執行攔截,伴飛驅離任務十分理想。
隨着裝備水平和訓練質量的日益提升,解放軍制勝海空的底氣更足,腰板也更硬,遂行遠海攔截任務的能力也越來越強。2022年6月初,身為五眼聯盟成員的澳大利亞國國防部表示,自己的P-8A反潛巡邏機,在中國周邊執行軍事任務期間遭到了解放軍殲-16戰機的攔截。不同尋常的是,殲-16除了通過機動攔截以及發射紅外干擾彈的方式對澳軍軍機進行警告外,中澳兩軍軍機還出現了高調的電子對抗,當時殲-16還在P-8A面前連續釋放干擾箔條。儘管這種電子對抗方式是一種傳統的對抗方式,但可以有效影響到P-8A機載雷達的工作。澳洲氣得直跳腳,宣稱P-8A的發動機還連續吸入解放軍軍機釋放的干擾箔條,存在發動機停車的風險。
從2001年殲-8對外軍偵察機進行伴飛和無線電驅離,到2022年殲-16在南海上空對外軍發射干擾箔條驅離,可以看出我軍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和安全的能力越來越強大,深入遠海攔截驅離不速之客的本領越來越高。但解放軍並不會因此而滿足,現階段適合執行前出第二島鏈,執行遠程刺殺的「利劍」,毫無疑問是殲-20戰機。作為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殲擊機,殲-20對標的是F-22「猛禽」,但殲-20相比F-22要晚出生20年,不僅在某些技術上有後發優勢,設計上的針對性也是理所當然的。F-22的作戰半徑僅有1100千米,超音速巡航時為850千米,這種設計雖有其特殊時代的原因,但短板就是短板,不可能不為殲-20所針對。
有專家指出,殲-20作戰使命是爭奪1000-1500千米範圍內的制空權和攔截2000千米範圍內的空中目標。而考慮到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攻勢部署,殲-20在強化遠海作戰能力的同時,也非常注重隱身能力的建設,並儘可能地將敵方的空中目標消滅於抵達發射陣位之前,拓展我方的戰略防禦縱深。今年3月16日,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克就表示,F-35戰機已經在東海與殲-20進行過近距離接觸,且殲-20飛得非常「漂亮」,並給美軍留下「深刻」印象。殲-20戰機不僅不動聲色地投入了最考驗性能的空中對峙,而且還刻意挑選強悍的對手F-35,而沒有懟上F-22隻是因為對手缺席,這不僅意味着殲-20已經通過近乎實戰的考驗,而且也表明解放軍對殲-20的技戰術優勢有高度的自信心。
實際上,解放軍做事向來低調,但實力卻不允許。台方每次都會發佈大陸軍機巡航台海的資訊,解放軍各種機型的軍機,包括多款無人機都曾現身台海,但唯獨沒有發現大陸最先進的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近日,台防務部門發佈「大陸軍力報告」也承認,大陸的軍事實力正在迅速增強,而對於殲-20礪兵台海,台軍竟然毫無察覺。明眼人都知道,大陸官宣殲-20,殲-16戰機等各型號的先進機型礪兵台海,不僅是宣示國家主權,加壓震懾「台獨」分子與外部干涉勢力,更是在為祖國的完全統一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