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6日,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在緬甸北部壯烈殉國。戴安瀾將軍犧牲後,毛主席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兩位偉人,對戴安瀾將軍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時至今日,戴安瀾將軍已經殉國80年。
毛主席寫詩歌《海鷗將軍千古》紀念戴安瀾偉大的一生——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羅斯福總統評價戴安瀾將軍:中華民國陸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美國支援中國抗戰的名將史迪威將軍評價戴安瀾——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能到中美兩國著名政要和將領的讚揚,戴安瀾將軍對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重大貢獻是彪炳史冊的。
上圖_ 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
第一,在國內抗戰期間,戴安瀾將軍參與了中國抗戰的主要會戰,是中國遠征軍將領中參與一系列主要對日作戰,比其他盟軍將領熟悉日軍情況的將領。
1933年,戴安瀾參加長城抗戰。
1938年,戴安瀾參加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在徐州會戰期間,戴安瀾指揮部隊擊退日軍,獲得軍委會勳章一枚。在武漢會戰中,戴安瀾得到第31集團軍司令部的表彰。
1939年9月,戴安瀾參加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戴安瀾率部參加崑崙關戰役,戰功卓著,打敗了號稱為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日軍第5師團的將領中村正雄承認,日軍第5師團「碰到比俄國人更頑強的軍隊」。蔣介石讚揚戴安瀾為「當代青年標準將領」。
從長城抗戰,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再到長沙會戰和桂南會戰當中的崑崙關戰役,戴安瀾將軍身經百戰,取得了豐富的對日軍作戰的經驗。
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對日本宣戰後。美國和英國並沒有打日軍的任何實戰經驗,而戴安瀾多年的對日軍作戰經過和經驗,讓中國遠征軍第200師成為緬甸會戰中抗擊日軍的中流砥柱。戴安瀾和第200師的官兵將為保衛緬甸和滇緬公路做出彪炳史冊的貢獻。
上圖_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密林中向日軍發起攻擊
第二,在緬甸作戰中,戴安瀾將軍指揮有方。在英軍從緬甸大規模撤退的,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取得了同古保衛戰和棠吉戰鬥的勝利。
1941年12月,中英兩國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合作全面開啟。中國也派出遠征軍部隊準備入緬作戰。
但是,由於珍珠港事件給英國帶來了嚴重的「恐日情緒」,以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軍在東南亞地區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英軍普遍害怕同日軍作戰。日軍入侵緬甸後,英軍採取了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的思想。日軍進攻緬甸後,英軍就打算把其駐紮在緬甸境內的軍隊撤退到印度,集中力量保衛印度。
由於英軍打算從緬甸撤軍,英國方面對中國遠征軍充滿猜忌,沒有及時同意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1942年1月,中國遠征軍第6軍在邊境地區集結。直至1942年2月,英國才同意遠征軍進入緬甸參戰。
到1942年3月,遠征軍決定在曼德勒地區對日軍作戰。遠征軍制定的作戰計劃是:以第200師在同古地區阻擊日軍,掩護第5軍主力在彬文那集結,準備和右翼英軍聯合作戰,收復緬甸南部地區。
上圖_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要圖
但由於英軍的不配合,第200師在同古的阻擊戰變成了孤軍奮戰。即便如此,戴安瀾將軍仍然以大局為重,率領第200師在同古地區浴血抗擊日軍。
同古戰役充分地體現出戴安瀾將軍卓越的指揮才能。從戰術的角度分析,同古保衛戰為第200師採取伏擊戰和陣地阻擊戰相結合的方式,在同古城內外陣地阻擊日軍進攻。在戴安瀾下定作戰決心後,200師官兵上下一心,取得了殲滅日軍5000多人的輝煌勝利。
同古保衛戰的前哨戰是皮尤河大橋伏擊戰,1942年3月19日拂曉,日軍一支搜索部隊經過皮尤河大橋,戴安瀾指揮第200師官兵埋伏在大橋附近,引爆大橋。200師官兵用步槍、機槍向日軍猛烈掃射。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200師擊斃日軍20多人,並從陣亡日軍軍官的身上查到進攻同古的日軍為第56師團第112聯隊。
上圖_ 滇西遠征軍的給養車隊
皮尤河大橋伏擊戰的勝利,讓英國人對戴安瀾和中國軍隊刮目相看。英國的《泰晤士報》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在保衛緬甸的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
3月19日,日軍集中兵力,在飛機和重炮掩護下猛烈進攻200師的同古防線。日軍的連日進攻被200師打退了,而戴安瀾師長堅定守城決心,發誓和同古城共存亡。他給全體官兵表率鼓勵士氣:「如果本師長(戴安瀾本人)戰死,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各級步兵指揮官指揮。各級部隊照此辦理」
日軍在飛機、坦克和戰車的配合下輪番進攻同古城防線,第200師在陣地上死守不退。戰鬥打到3月21日,200師殲滅日軍600人,騎兵團副團長曹成犧牲。3月22日到23日兩天,第200師擊斃日軍500多人,炸毀日軍坦克裝甲車10輛。繳獲步槍260多支和9挺機槍,1門92步兵炮。3月24日,598團奮力抵抗日軍,副團長黃景升壯烈殉國。
戰鬥到3月25日,日軍從三個方面包圍同古城,戴安瀾指揮部隊繼續抵抗日軍。
3月26日,日軍第55師團集中三個步兵聯隊的兵力,以三倍於200師的進攻兵力展開全線進攻。日軍第56師團和第55師團聯合作戰,日軍以2個師團的絕對優勢兵力企圖突破同古城的防線。就連200師的師部也遭到了日軍偷襲。但200師組成的鋼鐵防線死守不退。3月28日,日軍第56師團投入重兵,在200架次飛機和100多門大炮,10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配合下強行進攻同古城,同古保衛戰打到最慘烈的程度,很多陣地反覆爭奪,200師的防線固若金湯。
上圖_ 杜聿明
由於日軍的後援部隊第18師團已經趕來,第200師繼續堅守下去極其危險,杜聿明於3月29日下令第200師突圍。3月30日,第200師在新編22師的掩護下撤出同古城。
第200師官兵在同古阻擊日軍2個師團,殲滅日軍5000多人的消息震驚中外,根據《戴安瀾傳》的記載,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被迫承認,同古戰役是日軍進攻旅順口以來打得最艱苦的作戰。
日軍第55師團和第56師團加起來攻堅同古的兵力接近4萬人,而200師死守同古的兵力就9000多人。第55師團和第56師團有大口徑火炮、坦克裝甲車和飛機的支持,立體化進攻能力很強,而200師缺少制空權的支持,只有少量火炮配合守軍作戰。在日軍兵力多200師兵力少,日軍武器強200師武器差這種敵眾我寡的整體態勢下,200師能以傷亡不到3000人的代價(一說1200人)殲滅日軍5000多人,這確實是中國軍隊防禦作戰的極高水平。200師官兵以善於近戰的戰術,打得日軍在同古城下屍橫遍野。就連戴安瀾將軍的日記也承認「敵人企圖吃掉我們的200師,再去幹掉廖耀湘的部隊。我還是用百米解決戰鬥,刺刀手榴彈解決問題打法,結果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我們就把敵人打跑了。」
上圖_ 入侵緬甸的日軍
除了同古保衛戰,戴安瀾將軍還指揮了精彩的棠吉戰鬥。1942年4月23日,日軍攻克棠吉。為了挽救緬甸北部的形勢,第200師在戴安瀾將軍的指揮下於4月24日奮力反攻。最終,200師在棠吉殲滅日軍800人,收復棠吉。東線英軍的形勢轉危為安。
棠吉戰鬥是200師出國作戰以來打得第一場收復緬甸失地取得勝利的作戰,和英軍倉皇撤回的敗局形成了鮮明對比。羅斯福總統評價戴安瀾將軍「作戰英勇,指揮卓越」。戴安瀾將軍從此名震國外。
然而,棠吉作戰的勝利不能挽救中國遠征軍和英軍的整體敗局。由於日軍第18師團於5月1日佔領曼德勒,日軍第56師團入侵我國雲南境內,遠征軍回國道路被切斷了。戴安瀾帶領部隊進入緬甸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返回祖國。
5月18日,戴安瀾帶領部隊在前進途中遭到日軍伏擊。日軍以密集的火力向200師射擊,數千名中國將士用插着刺刀的步槍和日軍展開慘烈戰鬥。在激戰中,日軍子彈擊中戴安瀾的腹部。由於傷重不能行動,衛士們輪番給戴安瀾抬擔架。到5月26日,戴安瀾將軍在返回祖國的道路上壯烈殉國。官兵們按照師長的遺願,將師長的忠骨送回國內。1942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為戴安瀾舉行追悼大會。
上圖_ 戴安瀾將軍墓
戴安瀾將軍在國內抗戰戰功卓著,又在國外的同古保衛戰和棠吉戰鬥中屢建戰功,打出中國軍隊防禦戰極高水平的同時還收復失地,確實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亞洲戰場的優秀指揮將領。戴安瀾的豐功偉績也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讓英國人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正因為如此,在戴安瀾將軍殉國後,毛主席寫詩歌紀念戴安瀾的豐功偉績,美國總統羅斯福稱讚戴安瀾「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作者:孫毅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鐵血遠征——滇緬會戰》 楊剛、馮傑 武漢大學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