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客機為什麼一直不能普及?或許這次可以

2022年09月27日05:09:08 軍事 1924

超音速客機為什麼一直不能普及?或許這次可以 - 天天要聞

X-59超音速飛機

都知道美國宇航局會造火箭、太空飛船、太空探測器等航天器。但你是否知道這家機構還有個「傳統手藝」,那就是造飛機,還是超音速的那種。這個傳統要從1946年設計的X-1型飛機說起,它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飛機,空中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278公里,伴隨着一聲巨響響徹雲霄,人類第一次超過音速,將聲音甩在了後面。

一直以來,由於超音速飛機在飛行時會產生巨大的音爆,所以只能在特定的空域飛行。歷經70年,X系列已經更新到了X-59型號,這一代機型或許可以解決噪音的問題。

超音速客機為什麼一直不能普及?或許這次可以 - 天天要聞

飛機突破音障,音爆瞬間!

‬為什麼會產生「音爆」

任何物體擾動空氣的時候都會引起周圍氣壓變化,這種變化類似於水中的波紋,會以一定的速度不斷地向外擴散,形成屏障,也被稱為音障。

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44米。而當一個物體在空氣中的移動速度超過了聲音傳播的速度時,就衝破了這道屏障,進而產生一個強烈的衝擊波,我們的耳朵會聽到「啪」的爆炸聲,這便是音爆。

超音速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機頭所產生的衝擊波會向各個方向傳播,還會與飛機的其它部位產生的衝擊波疊加。最終結果就是,我們在地面上會聽到兩次巨大的音爆。

只要飛機保持超音速飛行,音爆就會不斷地產生。飛機航線下方不同地點的人會在不同的時間聽到音爆,音爆所波及的範圍內,聲音往往超過130分貝。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我們聽到大於120分貝的噪音,就會受到永久性聽力損傷。也正因如此,超音速飛機才被限制了飛行範圍。

超音速客機為什麼一直不能普及?或許這次可以 - 天天要聞

‬X-59怎麼安靜的飛行

怎麼才能將超音速飛機對地面的影響降低到普通飛機的水平?這是幾十年來難以攻克的問題。好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進步,讓這個想法成為可能。X-59機型便是一架應用了靜音超音速技術的試驗飛機。

X-59機型一切的設計都旨在控制衝擊波產生的位置和強度,進而降低地面所能聽到的聲響,減輕對地面的干擾。

實際上,想要完全消除超音速飛行所產生的衝擊波是不可能的,目標是讓衝擊波沿着飛行方向平均分佈。這樣一來,衝擊波就不會疊加形成巨大的音爆,而是單獨衰減,把聲音弱化了。

X-59機型的設計首要考慮的是空氣動力學因素,機身長度接近30米,尖尖的機頭佔據了約三分之一的長度。駕駛艙不安裝擋風玻璃,由一塊高清顯示器來為飛行員提供視野,也被稱為「外部視覺系統」。

測試結果表明,這種設計方案可以把音爆的巨大聲響變成錘擊般大小的聲響。當X-59以每小時1400公里的速度飛過時,地面上的人們能聽到的應該只是輕微的「砰砰」聲,而聲音的大小差不多接近於附近有人關車門的聲音。

不過,以上所說的研究內容還處於理論階段。到2023年初,才會開始X-59機型的測試。測試計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特定區域進行詳盡的科學測試;第二階段,在美國選定幾個城市進行實測反應研究。

重點在第二階段,因為人們對噪音的反應千差萬別,並不像測試儀器那樣簡單明確。最終,X-59機型的噪音是否在公眾可接受範圍內,只能等收集到他們的實際反饋後方可揭曉答案。

超音速客機為什麼一直不能普及?或許這次可以 - 天天要聞

‬超音速飛行2.0時代拉開序幕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2030年之前我們將見證第二個超音速飛行時代拉開序幕。同時也宣告第一個超音速飛行時代的落幕。

巨大的噪音限制了曾經的超音速飛機只能在特定區域的航線上飛行。又由於高昂的造價,讓航空公司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研究、改進這類飛機。

如果在噪音得以改善的情況下,超音速飛行的境遇將會不一樣,也必然會成為所有長途航線的首選項。接下來,就看X-59機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突發!美軍發動空襲 - 天天要聞

突發!美軍發動空襲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台「真實社交」發佈一段視頻,稱視頻中的也門胡塞武裝分子正在集會接受發動襲擊的指示,隨後空襲發生。特朗普稱,視頻中的這些武裝分子再也無法發動襲擊。特朗普未說明此次襲擊發生的時間和具體
兩岸已釋放了積極信號?外來者干預,會被瞬間打臉的 - 天天要聞

兩岸已釋放了積極信號?外來者干預,會被瞬間打臉的

近期,台海區域出現多組異常動向。有觀察人士注意到,某些團體通過爭議性表述加劇了區域緊張氛圍。例如,個別官員使用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地域稱謂,部分民間人士也發表涉及敏感議題的言論,這些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對現有局勢的刻意挑釁。作為回應,我國解放軍於2
規則將變?美軍研製「太空航母」 - 天天要聞

規則將變?美軍研製「太空航母」

文︱陸棄美國商業航天公司Gravitics最近宣布,他們已經獲得美國太空軍的投資,開始研發一種前所未有的「軌道運載機」,投資金額高達6000萬美元。這一概念的提出,標誌着太空軍事化的一次巨大飛躍,也讓全球太空格局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北約,避談格陵蘭 - 天天要聞

北約,避談格陵蘭

文︱陸棄北約的最新表態,不僅讓人感到震驚,更讓全球矚目。就在美國試圖謀取格陵蘭島主權的關鍵時刻,北約秘書長呂特卻宣布自己「置身事外」,將焦點轉向「更重要」的北極安全問題。
特朗普採購48艘破冰船,與中俄爭奪北極航線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採購48艘破冰船,與中俄爭奪北極航線

瞄準中俄合作大局,特朗普開闢新戰場,48艘大船瘋狂湧入 近些年,北極航道的象徵意義已悄然升級為全球三大強國——中、美、俄之間無聲而激烈的博弈舞台。 就目前來說,在這個寒冷卻暗流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