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10月9日,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準備會上,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將領鏗鏘有力地說道:「怕這怕那,怕個熊!美國鬼子又沒有三頭六臂,我們把紙老虎當真老虎打就是了!入朝作戰,打他個人仰馬翻,給全世界人民看看!」
如此豪言壯志,正是我軍悍將吳信泉,要說這位敢作敢當的湖南漢子,當年一度成為令聯合國軍聞風喪膽的中國將領。
圖|吳信泉
由他帶領的志願軍39軍,不但打破了美軍「開國元勛師」從無敗績的神話,還創造了當年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多個「第一」:
第一支在朝鮮戰場與美軍交手的部隊;
第一支整建制俘虜美軍的部隊;
第一支進駐平壤和漢城的部隊;
單次作戰俘虜美軍人數排名第一的部隊。
如此威風的中國將軍,還被麥克阿瑟這位傲慢的戰爭瘋子稱為「可怕的人」,他的戰績曾深深震動着美國朝野,堪稱神一樣的人物。
抗美援朝三年未嘗一敗,這是吳信泉的實力,絕非他的幸運,至今回看他在朝鮮戰場上的雄風,依舊令國人感到振奮。
一、首戰雲山,志願軍神話霸氣開場
在準備會上放出狠話的吳信泉,由他帶領的志願軍39軍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和世界頂尖部隊的美軍一較高下,要說39軍也是我軍史上璀璨的明星部隊。
前身是素有長征「開路先鋒」美譽的紅25軍,解放戰爭時還是四野的精銳部隊,從白山黑水一路打到西南邊陲,39軍對於不同戰場情況的靈活應變絕非空談。
10月25日,中朝邊境的戰火宣告抗美援朝戰役的開始,11月1日9時,志願軍總部發出命令:「第39師於1日晚攻殲雲山之敵,得手後向龍山洞地區突擊,協同第40軍圍殲美騎1師。」
看似尋常的指令實則是塊硬骨頭,要說美騎1師在此之前也是一支戰無不勝的部隊,身為美國最早的騎兵師,建軍170多年來從未打過敗仗,一直被美國陸軍部隊奉為「先驅師」和「常勝師」。
有趣的是,就在之後的兩軍交戰中,中美雙方竟然在最開始連敵軍身份都沒有搞清楚,美軍以為他們遭到了北朝鮮軍隊的襲擊,吳信泉則認為自己攻擊的是南朝鮮第1師。
或許,這就是上天蓄謀已久的一場戰役。
圖|志願軍入朝作戰
原來,在抗美援朝戰役正式打響之後,受到重創的南朝鮮部隊恰恰歸屬於美第8集團軍指揮,一開始就沒佔到便宜的沃克中將,在好一頓研究作戰地圖後決定,派精銳騎兵第1師接替南朝鮮第1軍駐防雲山。
要說沃克中將如此戰略部署的確不無道理,別看雲山這個地方只是一座小山城,可這裡還是扼守朝鮮北部山區的入口,倘若失守,也就意味着志願軍將在開戰後迅速將鎮守朝鮮西北部的聯合國軍一劈兩半。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塞,身經百戰的彭德懷司令怎會輕易放過,哪怕當時的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相比實力相差懸殊,這一仗也很有必要大膽嘗試一番。
就這樣,吳信泉接到了指令,先對坐鎮雲山的南朝鮮軍第1師發起攻擊,等到敵方援軍一到,39軍再聯合38軍和40軍,一起對敵軍來個三面合圍。
作為入朝後的第一戰,謹慎的吳信泉沒有掉以輕心,接到指令後,立即帶領39軍開拔雲山,28日,全軍抵達目標陣地。
在對敵軍的實力以及作戰特點進行全面分析之後,吳信泉做出部署,他要求116師作為此戰主力軍,117師作為助攻部隊,115師則擋在敵方援軍到來的路上。
志願軍總部同意吳信泉的戰略部署後,也將進攻時間定在當天19時30分,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此時的敵方陣營正在進行着緊張的換防部署,中美兩支驕悍的部隊,以如此別開生面的方式打了照面。
起初,39軍前沿偵查員誤將敵方換防行動當成了逃跑跡象,當天15時,在接到敵軍逃跑的偵察消息後,吳信泉立馬來了精神:「想跑!沒那麼容易!」
圖|備戰中的39軍
在電告志願軍總部戰情變化後,吳信泉重新發出指令,將進攻時間調整為17時,恰恰是他的果斷出擊,讓換防後的美軍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猝不及防。
16時40分,39軍炮兵開始了猛烈而急促的急速火力,不知所以的美軍一時間沒能展開有效攻擊,吳信泉隨即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當五顏六色的信號彈騰空而起,39軍將士們乘着夜色湧向敵方陣地,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是美軍戰士從未見過的場面,這支王牌部隊一上來就被打得七葷八素。
在這群美國大兵眼裡,志願軍戰士們好似深夜裡一隻身手矯健的貓,在美軍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撲倒了防線最薄弱的地帶,可他們的攻擊速度以及攻擊精準度,還有最重要的勇敢程度都是美軍士兵從未見過的。
至此,世界東方這支神奇的部隊令高傲的美國人意識到:中國軍隊來了!
可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洶湧而來的志願軍一樣沒想到,守在陣地中的敵軍居然正是他們此戰的終極目標——美軍王牌師。
激戰持續到23時,我軍攻克了雲山外圍的全部高地,來不及高興的39軍將士們這才發現對手的真實身份。
「本想吃肉,卻先啃上了骨頭!」聽聞前線戰報的吳信泉不禁為之一振,看來,他在出征前的那一番慷慨致辭真的要兌現了,號稱戰無不勝的美軍,看起來不是紙老虎也絕非鐵老虎!
不過,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依舊保持着嚴謹的作戰態度,他將戰況彙報給志願軍總部,彭德懷司令只回應了一句話:「堅決消滅美軍王牌師!」
當天晚上,吳信泉對全軍做出最新部署:「要發揚我軍一向保持的近戰、夜戰、『刺刀見紅』的特長,從氣勢上徹底壓倒美國佬!」
圖|美軍王牌師
嘗到甜頭的39軍全體將士,鬥志被徹底激發,伴隨着一波又一波衝鋒號,他們從四面八方湧入雲山城,開始與美軍展開新一輪巷戰。
此時的美軍為了保存實力,妄圖向南逃竄,殊不知,後路早就被我軍斬斷,直到第二天清晨,王牌師第8團被我軍步步緊逼到了雲山南面狹窄的開闊地帶,另一頭趕來增員的王牌師第5團無論如何都突破不了我軍防線。
當天午後到黃昏,已經失去理智的美軍,幾十架轟炸機在天空盤旋,地面上的坦克配合步兵衝鋒,先後來了十幾輪,如此重火力全面攻擊依舊沒能擊退我軍。
直到第3天晚上,39軍向被圍美軍發起了最後的猛攻,有如喪家之犬的王牌師部隊早已潰不成軍,一夜激戰後,第8團第3營全部被殲。
如此慘烈的戰況震動了遠在天邊的美國朝野,也讓全世界為之震動,正如杜魯門女兒回憶的那樣:「白宮議員們紛紛提出疑問,大家都在質問麥克阿瑟司令,為何美軍頂級部隊會在雲山戰役中遭到如此慘敗,甚至想要因此撤掉他的官職!」
的確,從未遭受過如此慘敗的美軍,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在1年前還只能呈現「萬國牌武器展覽」的閱兵儀式,如今居然帶出了如此強悍的部隊。
當年,戰後的美軍李奇微上將同樣反思過這一場戰役的美軍慘敗:「雲山的失敗,要是美軍老祖宗知道的話,會在墳墓里氣得打滾!」
而日本軍隊居然將這一戰列入他們的軍官基本教材,如此行徑才是對中國軍隊最大的認可!
至此,吳信泉帶領的志願軍39軍在初來乍到的朝鮮戰場上一戰封神,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締造了一個屬於中國軍人的神話!
圖|雲山戰役
雲山一戰,39軍擊斃、擊傷、俘虜美軍1800餘人,擊落飛機1架,繳獲飛機4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餘輛、火炮119門。
不過,此戰對於吳信泉來說,僅僅算個熱身,小試牛刀的39軍還有更狠的招數等待着想要挽回顏面的美軍。
二、再戰清川江,解放平壤全境
首戰告捷後,吳信泉重整軍隊,嚴格執行當初志願軍總部做出的誘敵深入戰略部署,他帶領着39軍北撤到泰川以北地區進行布防。
在此期間,為了擊碎敵軍向全世界誣陷志願軍虐待殘殺俘虜的謠言,他們還將100多名行動不便的美軍俘虜抬到公路後將其釋放。
雖說之前的戰役讓美軍成了笑柄,可彭德懷司令判斷他們依舊沒有被打痛,事實也是如此,在對朝鮮境內進行一番偵察後,未發現志願軍蹤影的美軍斷言我軍已經離開。
就這樣,高喊着「結束朝鮮戰爭,回家吃聖誕早餐」的美軍,大搖大擺地鑽進了志願軍為他們精心準備的「口袋」,而這一次美軍面對的依舊是機智果敢的吳信泉將軍。
在進入指定區域進行組織防禦後,吳信泉因地制宜指令全員就地在山稜線上挖單人掩體,在山坡的內斜面挖防炮洞,此舉也能在之後的交火中有效減少我軍沒必要的傷亡。
接下來的偵察部署就能突顯出吳信泉將軍作戰時的膽大心細,由他派出的30多人偵察隊,帶上地圖以及報話機還有7天的乾糧後,深入敵後並按照地圖坐標規定的暗號全面了解美軍前進情況。
圖|抗美援朝中的彭德懷
運籌帷幄的吳信泉,對於美軍每天行進多遠以及抵達何地都一清二楚,令人吃驚的是,偵察分隊的戰士們,居然還將美軍陣地上睡熟的大兵連人帶鴨絨被一起拖了回來,不費吹灰之力就搞清楚了這支美軍的來頭,正是第25師。
11月26日,39軍開始向雲山以南上九洞地區對美25師發起總攻,崎嶇的山路絲毫難不倒這支身經百戰的隊伍,相反,一向崇尚重火力作戰的美軍就顯得笨重不少。
在吳信泉的精心部署下,39軍各師、團在山路中快速穿插作戰、包抄迂迴,在此期間,116師347團一舉包圍了美軍24團黑人第3連,在強大的火力以及政治攻勢之下,全連上下120餘名美國黑人士兵悉數投降。
如此可恥的敗績讓當時的美國五角大樓深深忌憚着,從那之後,美軍不再單獨設置黑人作戰單位,部隊也開始不分人種一律實行混編。
重創美第25師之後,吳信泉帶領着39師繼續高歌猛進,他們遵照志願軍總部的部署繼續向平壤進發。
12月6日當晚,在天寒地凍的不利作戰條件下,116師沿着公路來了一場急行軍,一舉拿下平壤,從那之後,平壤再未落入敵軍之手。
12月11日,就在平壤全境慶祝着首都解放時,吳信泉帶領着39軍又一次踏上征程,而這一次的他,有如戰場藝術家般為世界展現了一位中國軍官的戰鬥才能。
三、三戰臨津江,陳賡讚譽「三險三奇」
平壤解放後,志願軍總部得到了美軍即將撤離漢城的情報,彭德懷司令又一次對吳信泉做出指令:「39軍主力向漢城進擊」,這也就是吳信泉帶領39軍展開第三次戰役,此時已經是1950年底。
可在行進過程中,南下的39軍首先要攻克的便是臨津江這道關口,他們的進攻目標是在新垈、石湖地段駐守的南朝鮮軍第1師防禦陣地,如此一來,可以直插東豆川、進逼漢城。
圖|志願軍渡臨津江
要說此時的敵方陣地是名副其實的易守難攻,39軍面對的是寬百餘米、深一米多的臨津江,最重要的是,對岸的敵軍不光有戰鬥力強悍的南朝鮮軍第1師,還有美軍3個加強炮兵營。
整整9公里縱深的三道防禦陣地,完備的工事、強大的火力,似乎在預示着這是志願軍無法戰勝的一次戰役,可這絲毫沒有難道吳信泉將軍。
誰能想到,當年的39軍,居然僅用了5分鐘的時間便突破臨津江天險,有如神助的吳信泉到底採用了何種謀略,時任副司令的陳賡將軍總結為「三險三奇」:
其一,突破口選擇極險,吳信泉一反常態將突破口選擇在臨津江彎向敵軍的地段,這樣有如向死而生的突擊方式才是出奇制勝的關鍵。
其二,出發陣地選擇極險,開戰之前,吳信泉就大膽地將近8000人的進攻部隊以及武器彈藥隱蔽運送到了出發陣地上,可對此安排,敵軍毫無察覺,戰役打響後,眼前的志願軍有如天降奇兵。
其三:炮兵陣地選擇極險,吳信泉居然能將50餘門炮設置在敵軍陣地前沿300米的地帶,不需要高難度的瞄準,簡單的直瞄射擊就能輕鬆摧垮敵軍自以為強悍無匹的陣地工事。
在這裡還要強調一點,當年在沒有先進軍事武器的情況下,吳信泉帶領的39軍居然能夠做到超乎完美的隱蔽工作,就連當時的沃克中將親自坐飛機進行低空偵察,也絲毫沒有發現自己的腳下潛藏着一支無比強悍的軍隊。
就在志願軍痛打落水狗般擊垮敵軍之際,南朝鮮軍第1師的一輛卡車居然在混亂中撞翻了沃克中將的吉普車,這才是這位美軍高級將領犧牲的真相,看似壯烈實則並不光彩。
圖|美軍沃克中將
就這樣,鐵老虎美軍被吳信泉打掉了牙齒、拔掉了指甲,39軍又一次高歌猛進向漢城進發。
1951年1月3日凌晨,39軍先遣部隊116師來到釜谷上里,與守衛在此處的英軍展開交戰,奸敵2個連、繳獲汽車30餘輛,強力撬開了漢城的北大門,隨後又在回龍寺附近與美軍一個營展開交戰,成功控制交通要點。
1月4日16時,116師從兩個方向攻佔南朝鮮總統府,至此,吳信泉帶領的39軍再度拔得頭籌,此時的他不但讓志願軍以及身後的中國民眾士氣大振,他的也成為了世界軍事領域新一代傳奇人物。
相對於那些所謂的世界頂級軍校出身的優越軍官,窮人家走出來的吳信泉震碎了太多人的偏見與固有認知。
此時的美軍早已沒有當初狂妄叫囂的氣勢,當心思縝密的李奇微空降朝鮮戰場時,等待他的依舊是這位難纏且智慧的中國軍官,吳信泉還在帶領着39軍繼續着戰鬥神話!
四、四戰橫城,成為麥克阿瑟口中「可怕的人」
相對於沃克中將以及麥克阿瑟司令,李奇微明顯是粗中有細的美軍良將,來到朝鮮戰場後,他極為客觀地總結出了美軍先前吃了啞巴虧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位美軍軍官還是有着一定軍事才能的,在他對志願軍實力進行全面了解後發現,當年的中朝軍隊後勤補給極為困難,很多部隊在行進過程中都是因為彈糧不濟而被迫停止進攻的,所以,趁志願軍補給期結束髮起進攻,美軍的勝算概率才會大大提高。
就這樣,李奇微要求美軍先後撤部隊,等待志願軍補給期結束再實施反撲,與此同時,他還針對中朝軍隊裝備劣勢大膽採用「粘性戰術」。
圖|美軍李奇微
起初,李奇微的戰術的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志願軍絲毫占不到便宜,好在我軍從不是冒進之徒,總部迅速做出了穩紮穩打的作戰方針,吳信泉帶領的39軍也接到了新的任務。
這一次,39軍將與40軍、42軍、66軍一道,來到洪川、橫城以北地區進行集結,目標便是全殲美第2師以及南朝鮮軍第5師、第8師。
2月11日黃昏,橫城一帶的志願軍聯合朝鮮人民軍在半尺厚的積雪中全力前進,吳信泉指揮擔任穿插迂迴任務的117師全部按時抵達目標陣地,佔領有利地形後,直接切斷了敵軍後路。
都說「編筐窩簍全在收口」,吳信泉深知,此戰我軍能夠取得全面勝利,就要看117師能否卡住敵軍最後的退路了,此時的他恨不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緊緊盯住117師。
對於吳信泉而言,這一次戰役比之前的那幾次都要兇險得多,因為他也沒有把握預判什麼時候敵軍就會來到117師的陣地前。
果不其然,就在117師剛剛建築好簡單的防禦工事,兵力尚未完全展開之際,橫城正面戰場潰敗下來的美韓軍隊就如潮水般襲來。
最可怕的是,此時的美國空軍也開始了全力支援,一時間,聯合國軍展開了有組織的突圍和增員,如此標準化作戰,117師的壓力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吳信泉依舊要求117師師長張竭誠沉穩應戰,之後的39軍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考驗。
當前方陣地大量的傷亡報告傳來時,吳信泉無比心痛地得知,很多連隊居然已經到了只剩下指導員、通信員、炊事員3人堅守的境地,他的心頭有如滴血一般。
即便如此,這位悍將依舊指示117師拚死抵抗,最終,潰逃的美韓軍隊被我軍壓縮進了一條狹長地帶,尚有戰鬥力的1100名敵軍士兵困獸猶鬥,此時的他們僅有一個心愿,那就是自己還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圖|抗美援朝的吳信泉(右二)
夜幕降臨,117師戰勝的天賜良機終於到來,不擅長夜戰的美韓士兵,手中的精良裝備更是在夜晚如同廢鐵一般,就在此時,吳信泉果斷下令117師發起反攻。
那天晚上,山谷中回蕩着槍炮聲、喊殺聲、求饒聲,美韓殘敵甚至出現了自相踐踏的情況,直到凌晨,敵軍被117師全數殲滅。
12日上午,南朝鮮軍第8師後續潰逃部隊,不願重蹈覆轍,索性向上草院里以南的山地向琴垡里逃竄,巧合的是,此時117師的另一支隊伍以及師部後勤部機關就駐紮在此處要塞。
就這樣,被我軍打得暈頭轉向的南朝鮮軍,連有效的反擊都沒組織起來,上千人紛紛舉手投降,此情此景註定是韓軍史上抹不去的恥辱。
橫城一戰,光是39軍117師就創造了奸敵3350人、俘敵2500人的戰績,其中,美軍士兵佔了800多人,是志願軍戰鬥中俘獲美軍人數最多的一次。
從此,在那位傲慢的麥克阿瑟口中,吳信泉就是一位「可怕的人」!
五、將軍凱旋,一本回憶錄永載史冊
整整2年7個月的浴血奮戰,吳信泉的威名響徹朝鮮戰場,他帶領的39師打出了國威,可這位戰場英雄始終將其歸功為39軍的全體將士,那些因此犧牲的戰士們,是他永遠的遺憾和心痛。
圖|《朝鮮戰場1000天——39軍在朝鮮》
晚年時,吳信泉將軍將自己當年的經歷寫成了《朝鮮戰場1000天——39軍再朝鮮》,惟願世人明白他的心愿:「永遠不要忘記他們——把生命和鮮血留在朝鮮國土上的無名英雄們!」
結語
眾所周知,當年的朝鮮戰場,志願軍付出的慘烈代價換來的寶貴戰果,至今讓人想起都不禁淚目,對於吳信泉將軍而言,他從未有過驕傲的心態,反而在每一次的戰鬥中嚴格遵循志願軍總部的部署。
他是軍事天才,也是戰場上完美的執行者,正如當年的我軍美談:「39軍從未打過敗仗,也從未挨過彭德懷司令的批評」,這才是全軍將士最大的驕傲。
圖|吳將軍常青樹
如此,也就有了「38軍是萬歲軍,我們39軍是常勝軍」這樣的說法,而身為39軍軍長的吳信泉,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也是新中國當之無愧的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