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志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據日本《讀賣新聞》8月21日報道,日本政府正考慮列裝1000枚以上的遠程巡航導彈。以西南諸島(包括西南海域靠近台灣的小島)到九州為中心進行部署。目前,日本防衛省和外務省均未對此報道的真實性予以置評。
但從各種跡象看,《讀賣新聞》報道並非空穴來風。報道援引多名日本政府官員的話稱,這1000餘枚遠程導彈將由日本陸上自衛隊現有的12式岸基反艦導彈改進而成。該型號導彈由三菱重工製造,目前最大有效射程為200公里,經改進後,導彈有效射程可延伸至1000公里,能夠打擊朝鮮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日本還計劃將該導彈由岸基發射改進為可從水面艦艇和戰鬥機上發射。
此外,日本政府官員還表示,日本政府計劃在新建造的宙斯盾艦上搭載可攻擊地上目標的巡航導彈。新型艦艇按照確保破壞敵方導彈發射基地等的「反擊能力」進行設計。日本目前已經擁有8艘宙斯盾艦。最新製造的兩艘宙斯盾艦將部署在日本海,負責警戒朝鮮導彈威脅。
有資料表明,早在1956年,日本戰略界即開始討論部署遠程導彈。日本政府甚至裁定自己有對攻擊日本的敵國發起導彈反制的法定權利。但日本之所以遲遲沒有部署遠程導彈,主要原因是二戰後日本的國防政策一直是「專守防衛」,因為研發部署可以打擊外國領土目標的武器,諸如遠程巡航導彈等,會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國內外的阻力,特別是《和平憲法》的限制。
實際上,這次日本擬部署1000枚以上的遠程巡航導彈,不僅是如日本所說的要縮小與中國在導彈方面的「鴻溝」,更重要的是在突破《和平憲法》限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岸田文雄政府將從根本上強化日本的防衛力和威懾力作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日本新任防務大臣濱田靖一在8月12日就任儀式上指出,為了從高度複雜化的安全風險中守衛日本,必須強化防衛力的質和量。不久前,日本新政府還在首相官邸舉辦改組內閣上台後的首次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四大臣會議,圍繞中國大陸在台灣周邊實施軍演進行磋商。
從2022年新出版的日本《防衛白皮書》及日本官方發佈的多個聲明中可以看出,日方以中國的軍事發展、最近的軍事活動等為借口提升本國軍力,已經引起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強烈的安全關切。
目前,岸田文雄已經公開表示,要大幅提高國防開支,很可能會突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朝日新聞》還指出,日本防衛省可能還會要求批准一個項目清單,包括升級遠程巡航導彈的開發費用。
總體上看,岸田內閣改組以來,再次炒作「中國威脅論」進行輿論造勢,包括放出部署遠程巡航導彈的風聲,高調介入台灣問題,正是其謀求加速推進日本軍事大國化的體現。部署遠程導彈,很可能成為日本將自己打造成為軍事大國的重要抓手,也向世界釋放出危險信號。未來,日本可能會一步步突破二戰以來國際社會對日本發展軍力的限制。日本的上述做法,或將引發東北亞地區新一輪軍備競賽,進而導致地區安全局勢持續緊張。(責任編輯:華章 安然 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