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服軟遇冷,5家中企慘遭「拉黑」,美國大通脹進入倒計時

6月29日,據環球網報道,美方以「涉嫌支持俄羅斯軍事工業和國防工業」為由,將5家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就在幾天前,美方剛剛出台了涉疆法案,規定新疆地區的商品必須提供所謂的「沒有強迫勞動」的證明,否則禁止進入美國,短短一周內,美方先後兩次對中企出手,讓拜登的對華妥協構想成為了泡影。

6月中旬,拜登曾在白宮表示,傾向於取消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部分關稅,並表示相關決定最快將於月底發佈,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稱,取消對華關稅將令美國失去「籌碼」。在美國高通脹的經濟形勢下,取消對華關稅相當於拜登政府的「自救措施」,但在中期選舉和在野黨的壓力下,拜登政府被迫採取了接連不斷的對華鷹式舉措,這無疑將令美國經濟進一步滑向深淵。

最近在許多媒體的報道中,都提到美國的通脹率已經達到了8.6%,創下了40年來的新高,之所以用40年作為一個衡量標準,是因為在40年前,美國的大通脹來勢更凶、破壞力也更強,而上次通脹和目前相比,已經出現了許多相似的誘因,美國要控制目前的通脹,務必要追根溯源,從上次通脹中吸取教訓。

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通脹的爆發,其根源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大肆印鈔,市場貨幣流通量劇增。由於二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當時的美元同黃金掛鈎,美國每多印刷35美元的貨幣,就必須多儲備1盎司黃金,但黃金的儲備是有限的,這就限制了美國濫印美元、換取資本的可能性。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介入越南戰爭,並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隨着越戰無底洞式的消耗,美國資金壓力越來越大,財政赤字不斷加大,於是美國開始偷偷印錢放水,美元信用受到打擊,這是導致通脹爆發的第二個因素,也就是美元貨幣體系的瓦解。

隨着美國的大肆印鈔,國內通脹不斷加劇,引起了歐洲等國的警惕,法國總統戴高樂率先要求用儲備的美元兌換黃金,隨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響應,但美國濫印的美元已經遠遠超出了自身的黃金儲備,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和黃金掛鈎,導致美元幾乎淪為了一張廢紙,國內物價迅速上漲,通貨膨脹開始爆發,隨之而來的石油危機更是加劇了通脹的規模。

上世紀七十年代,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蘇聯和美國分別支持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但阿拉伯國家是國際石油的主要供應國,為了打擊西方,阿拉伯國家開啟了對西方國家的石油禁運,國際油價直接飆升了4倍還多,能源價格的暴漲令美國通脹達到了最高峰。

再看現在美國的局面,相對40年前的情形可謂是一場歷史重演,疫情以來,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大肆印鈔,向市場投入了超10萬億美元,而國際社會的停產停工導致多印的美元難以流向世界,國內市場物價飆升,美國經濟的惡化直接打擊了資本信心,美債銷售困難,各國先後拋售持有的債券,再加上伊朗中東六國先後採取人民幣結算能源貿易,美元體系遭到打擊,烏克蘭局勢引發的能源危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通脹局面。

在此情形下,美聯儲瘋狂加息,先是加息50點,後來更是直接加到75點,但事實證明收效甚微,美國要想控制通脹,根源是尋找美元的錨定物,重新定義美元價值。

在40年前的通脹中,美元以安全承諾為前提,同沙特阿拉伯等國簽訂了石油美元協議,規定國際石油貿易必須用美元結算,藉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美元再次走向全世界,成為世界貨幣並輸出其他國家,從而解決了美國的通脹危機,那時美元的錨定物是石油。

回到現在,隨着頁岩油技術的進步,美國已經是國際上主要的能源出口國,中東等國同美國的關係不斷惡化,石油貿易已經逐漸用人民幣結算,而受到烏克蘭局勢的影響,另一個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開始用盧布結算石油和天然氣貿易,美元石油體系遭到巨大破壞。

黃金美元已經被否定,石油美元也不好使,美元的錨定物在哪?只有商品,隨着美國產業空心化的不斷加劇,要打造商品美元體系,離不開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參與,也就是中國。

作為國際上唯一擁有聯合國工業體系中的全部門類的國家,中國的商品製造能力毋庸置疑,大到火車火箭、汽車輪船,小到火機火柴、服裝鞋帽,中國都擁有無與倫比的生產能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遠銷世界各國,成為外國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備品,在疫情時期,中國商品一度成為穩定西方物價的支柱。

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大機遇,拜登在深思熟慮之後,提出取消對華加征關稅。這意味着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之後,價格將更低,量也會更大,對穩定美國物價具有重要意義,對美聯儲加息收回美元也是一大助力,美國某智庫經過研究表明,如果美國取消所有對華加征的關稅,可降低美國CPI約1.3個百分點,但事實證明,美國的兩黨之爭已經超越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對於拜登的提議,白宮方面的回應顯得十分動搖,一面批評特朗普時期對華加征關稅的「不負責任」,一面又稱拜登政府仍在討論。拜登對華服軟的最大壓力是11月份的中期選舉,由於施政不力,拜登的支持率屢創新低,民主黨政治命運一片黯淡,如果此時削減關稅,對選情而言可能是一大挑戰。

儘管美國財政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都支持削減對華關稅,認為這將「減輕美國消費者的負擔」,美國零售協會、專家學者紛紛致信拜登,支持這一主張,但從美國出台涉疆惡法、打壓中國企業的舉動來看,拜登政府仍沒有做好對華妥協的準備。

這極有可能將令美國40年前的大通脹重現於世,隨着美國對中企的打壓,這場危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