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關稅風暴席捲全球,不少國家都被捲入其中。中國果斷硬剛,越南迅速表態迎合,印度也蠢蠢欲動,有人甚至說印度想做中國的墨西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各國在這場風暴中又會有怎樣的遭遇和抉擇呢 ?
挺直腰桿,堅決反制的中國
在這場關稅風暴中,中國是第一個站出來硬剛的國家。4 月 4 日,中國宣布了反制措施,表明絕不向不合理的關稅政策低頭的態度。這可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基於底氣做出的決定。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非常完備的工業體系,在全球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的製造業種類齊全,且經過多年發展,在中高端製造領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不少國家的產業發展都離不開中國的產品和技術支持。
憑藉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廣闊的海外合作網絡,中國有能力應對外部的關稅壓力。中國可以擴大與其他友好國家的貿易合作,降低對個別國家的依賴。此外,中國還在不斷推動國內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從根本上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看似妥協,暗藏危機的越南
網上一度盛傳越南是第一個直接 「跪了」 的國家,雖說第一個行動的是以色列,但越南也是緊隨其後,反應迅速。4 月 4 日晚上,越南領導人致電,開始外交斡旋。4 月 5 日,雙方達成一致,要討論並簽署雙邊協議,落實零關稅承諾。
越南為什麼這麼著急妥協呢?這和它的經濟結構密切相關。2024 年,美越貿易總額 1497 億美元,其中越南向美國出口 1366 億美元、進口只有 131 億美元,貿易順差高達 1235 億美元,而當年越南的 gdp 也才 4763 億美元 。美國對越南加征高額關稅,會嚴重衝擊越南的出口經濟,這是越南難以承受的。
但越南的妥協真能換來穩定發展嗎?未必。首先,越南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極高。很多越南本土品牌,甚至像英特爾、蘋果、耐克等從中國搬到越南的美國品牌,生產都離不開中國供應鏈。誇張點說,越南很多製造業連一顆螺絲釘都要從中國進口,是中國製造最大的組裝基地。一旦美國提出讓越南與中國供應鏈切割的要求,越南很難做到。
其次,越南和中國在鐵路、新能源等領域還有很多合作項目。參考阿根廷的情況,美國可能會要求越南取消與中國的一些合作項目。若美國獅子大開口,越南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要求,最終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回顧過去,在風暴剛起時,越南就曾花費 400 億美元,購買能源、天然氣、大飛機等,試圖求和,結果還是被加了高額關稅。這次,越南總理指示副總理兼外長領導快速反應小組,處理對美關稅戰,還建議美國關稅推遲 1 - 3 個月,並強調越南不會成為別國商品的轉運中心。可這些舉動能否讓美國滿意,還是個未知數。
左右為難,舉棋不定的印度
印度在這場關稅風暴中也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有媒體報道,印度也在考慮取消美國產品關稅。但印度人口基數龐大,一旦美國商品大規模湧入,印度經濟可能難以承受。
看看印度的經濟現狀,就能理解它的困境。2025 年 3 月,印度宣布終止耗資 230 億美元的 「生產關聯激勵計劃」。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失敗。
與此同時,迪士尼宣布暫停印度業務,16 萬億盧比外資加速撤離,印度股市單日蒸發 2.4 萬億美元。從 2023 年至今,印度製造業出現 「結構性崩塌」,3300 家外資企業大潰逃。
印度自身製造業也存在諸多問題。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儘管印度市場規模龐大,但在汽車製造技術和質量上,難以與國際品牌抗衡,很多消費者寧願買進口車,也不選本國品牌。在吸引外資方面,印度國內監管反覆無常、高關稅壁壘,加上複雜的土地政策等問題,阻礙了製造業的發展。比如,2024 年一家中資手機配件廠在印度就遭遇了補貼不到位、土地權屬糾紛、工人薪資糾紛等問題,最終生產線被燒毀。
另一方面,印度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也很高。2023 財年至 2024 財年,中印貿易額達到 1184 億美元,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印度從中國進口電子產品、機械等帶附加值的成品,以滿足國內市場對高精尖科技產品的需求。若為了迎合美國,與中國供應鏈切割,印度國內製造業將面臨更大困境。
做中國的墨西哥?沒那麼簡單
有人提出印度可以做中國的墨西哥,這想法靠譜嗎?我們先來看看墨西哥的情況。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簽訂了《美墨加三國協議》,在北美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墨西哥憑藉地理位置優勢,承接了美國的部分產業轉移,成為美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
但印度和墨西哥的情況有很大差異。地理上,墨西哥與美國接壤,物流成本低,而印度與中國相隔較遠,增加了貿易成本。產業基礎方面,墨西哥在製造業領域積累了一定經驗,而印度製造業存在諸多問題,如工人技能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此外,墨西哥融入北美經濟體系多年,與美國、加拿大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而印度與中國的關係相對複雜,在貿易上存在一些摩擦。
因此,印度要做中國的墨西哥,面臨重重困難。印度需要解決自身製造業的問題,提升產業競爭力,改善投資環境,才能在全球產業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關稅風暴下,未來何去何從
這場關稅風暴給各國帶來了巨大挑戰,每個國家都在根據自身利益做出選擇。中國憑藉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立場,硬剛到底;越南看似妥協,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印度則在兩難境地中徘徊,難以抉擇。
隨着局勢的發展,各國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同應對外部挑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這場關稅風暴最終將如何收場,各國又會迎來怎樣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