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歐盟19日舉行英國「脫歐」後首次英歐峰會,達成多項協議。英歐領導人均表示,此次峰會是「歷史性時刻」,成為雙方關係「重置」的標誌。
分析人士指出,英歐關係一度冷淡,但美國政府政策轉向,是促成英歐再次「牽手」的一個因素。

5月19日,英國首相斯塔默(中)在倫敦與歐盟領導人舉行會議前,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左)交談。新華社發(英國首相府供圖)
協議包含什麼內容
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出席了當天的峰會。
根據英國首相府發表的聲明,英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內容覆蓋經貿、防務、青年交流等多個領域。
經貿領域:
——雙方簽署為期12年的新漁業協議,保障英國漁船能夠持續進入歐盟水域,同時維持歐盟漁船在英國水域的現有捕撈配額。
——雙方達成的動植物檢疫協議將簡化英國食品出口手續並降低成本。該協議將促使英國漢堡包、香腸等產品重新進入歐盟市場。
防務領域:
雙方達成安全與防務合作框架協議。馮德萊恩表示,這項協議意味着英國有望參與歐盟1500億歐元的聯合採購武器計劃。
環保領域:
雙方同意對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以「避免企業因歐盟明年即將實施的碳徵稅而受到影響」。
人員流動:
——雙方將啟動「青年流動計劃」,同時該計劃將設定人員流動限額及停留期限。
——英國旅客有望重新使用歐盟的快速通關係統。
非法移民問題:
——雙方將重點推進在打擊非法移民方面的合作,包括「建立遣返機制,協同應對英吉利海峽偷渡問題」。

5月19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倫敦與歐盟領導人舉行會議後參加記者會。新華社發(英國首相府供圖)
「務實外交」的回歸
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正式「脫歐」。在2024年舉行的英國議會下院選舉中,英國工黨取得勝利,時隔14年再次成為執政黨。當年7月5日,作為工黨領袖的斯塔默正式就任英國首相。
斯塔默致力於改善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就任首相不久,在英國舉行的歐洲政治共同體領導人會議上,斯塔默表示,在他的領導下,英國將成為「歐洲的朋友和夥伴,隨時準備與你們合作……不是關注我們之間的分歧,而是關注我們共同的價值觀」。
斯塔默19日對媒體表示,英歐此次達成協議意味着「雙贏」,標誌着雙方關係「進入了新時代」。
分析人士認為,對於執政的工黨來說,此次與歐盟達成協議意味着「務實外交」的回歸。

4月3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聲明。新華社發(歐盟供圖)
英國首相府19日說,自「脫歐」以來,英國對歐盟出口下降21%,進口下降7%。預計此次雙方達成的相關協議將在2040年前推動英國經濟增長近90億英鎊(約合120億美元)。
英國商界普遍對與歐盟達成協議表示支持。英國工業聯合會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背景下,深化與歐盟這一最大貿易夥伴的合作,不僅是現實選擇,也有助於提升英國的吸引力。」
跨大西洋關係受衝擊下的現實選擇
在19日的聯合記者會上,斯塔默和兩名歐盟領導人均表示,達成協議標誌着雙方關係「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馮德萊恩說,這是雙方關係的「新篇章」。
分析人士指出,英歐此次「破冰」,表面是雙邊利益驅動,深層則折射出美國政策轉向對跨大西洋關係的衝擊。
在安全領域,美國特朗普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的單邊行動令歐洲國家感到「被拋棄」。特朗普政府還施壓歐洲承擔更多防務成本,加劇了歐洲國家的安全焦慮,迫使歐洲國家加速防務自主化。雙方此次探討加強防務領域合作,被視為對全球安全合作不確定性日益上升的直接回應。

5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出席活動後離開。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在經貿領域,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盟友揮舞關稅大棒,出台《通脹削減法案》打壓歐洲,迫使英歐擱置分歧。斯塔默直言,美國的政策「迫使全球重新思考貿易與安全紐帶」。在此背景下,英歐選擇以市場互惠對沖外部風險。
英國「脫歐」後,英歐關係經歷多年緊張與摩擦。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峰會釋放出英歐關係緩和的信號,但英歐關係距離真正修復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英國經濟學家史蒂夫·諾蘭指出,雙方此次達成協議,體現出一種成熟的外交姿態,「它將英國重新帶入與歐盟進行制度性接觸的框架之中」。同時應看到,當前英國政壇仍處於「脫歐創傷」的恢復期,要真正實現制度對接與信任重建,「可能還需要又一輪黨派的更替」。
記者:鄭博非 吳黎明 何夢舒
來源: 新華國際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