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貿易」談判前夜,特朗普再添一底牌,老牌強國下場助力?
為表誠意,特朗普親自將中美稅戰「幕後黑手」踢出局外。
此次誠意是真是假?中方又會做出怎樣應對?
01
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採訪時表示,5月10日,在瑞士正式同中國談判中美貿易相關問題。
稍晚時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並表示此次談判是由美國主動提起的。
這次談判從表面上看美國誠意滿滿,實則暗藏諸多心機,將中國視為「對手」的特朗普,怎會突然擺出如此姿態?
這一切都要跟美國國內經濟困局和全球戰略受挫密切相關。
據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環比退後0.3%,為近3年來經濟最差表現,導致此結果的「罪魁禍首」就是高關稅政策。
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 GDP 環比退後 0.3%,近 3 年來經濟最差,而高關稅政策是主因。
關稅政策致美國國內製造業成本增加、物資價格上調,供應鏈混亂、港口進出口量下降、失業率上升。
而且美國國債已突破 36 萬億美元,國債利息預計 2025 年更是將達到約 1 萬億。
02
國內情況「慘不忍睹」,國際「盟友」再現「背叛」
現如今的美國陷入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局面,剛開始美國找上日本,抱着捏軟柿子的態度,同日本進行貿易談判,可是結果不了了之。
隨後美國將目標轉向歐洲議會,可還沒有任何實際行動,中國外交部正式公布:中國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中國和歐洲議會之間的貿易活動,進入新階段。
原本「信心滿滿」的特朗普,得知此消息後,瞬間如泄了氣的皮球,之所以美國敢同中國開展關稅貿易戰,這個所謂的「交往限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前些年,中歐雙方在政治上互設障礙,導致雙方無法有效溝通。
只能通過「隔空傳話」、「猜想」等低效的溝通方式,許多中歐貿易活動,都被擱置了。
如今,中歐雙方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中歐貿易活動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這完全打破了特朗普「圍堵中國」的計劃。之前所有的付出,全部付之東流。
這也是為何特朗普政府突然向中國服軟,願意談判的重要原因,為了表示誠意,特朗普特意將美國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踢出局外,不允許他參與到此次的中美談判當中。
彼得納瓦羅是美國關稅貿易的具體制定者,雖然美國的對外政策都是由特朗普決定的,但實際上,真正制定對外關稅貿易詳情的,正是這個幕後黑手彼得納瓦羅。
縱觀彼得納瓦羅的政治生涯可以發現,彼得納瓦羅還是一個「對華鷹派」,之前他就對中國,有過鷹派言論。
並且還出版有《即將到來的中國之戰》、《致命中國》等宣揚中國威脅論的書籍,妥妥的「反華分子」沒跑了。
特朗普能將他踢出中美正式談判,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體現出了特朗普政府的誠意,但此誠意仍待檢驗。
為了在談判中增強自己的底牌,當地時間5月8日,特朗普宣稱,在明天上午10點(北京時間8日晚22點),將舉行重大新聞發佈會。
會議中將涉及與一個備受尊敬的大國代表,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這個「大國」究竟是誰,又會有怎樣的貿易協議,讓我們拭目以待。
看看「火燒眉毛」的美國,在回頭看看蒸蒸日上的中國,中國代表團的底氣十分強硬。
現在的中國,已經通過金磚擴容(覆蓋46%全球人口)、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活動,正重塑全球貿易新版圖。
據IMF數據顯示,美國關稅政策已拖累全球經濟增長0.5%,而中國卻為全球經濟貢獻了37%的增量,全球經濟的天平已經向中國開始傾斜。
面對美國提出的中美第一次會談,中國發言人已強勢表態。
只能說,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本質上就是舊秩序的輓歌,是「霸權主義」最後的終章。
當今國際社會,世界各國早已是多元化共同發展,若美國仍堅持己建,不肯讓步,肯定是會被新時代所拋棄。
正如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在其2025年戰略報告中所寫的:「未來的贏家,不是預測風浪的人,而是學會在顛簸中調整帆船的人。
文/編輯: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