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人民公安報》第6版報道
雲南邊檢總站德宏邊境管理支隊民警王玉鑫
用愛鋪就山區孩子「求學路」的故事

3月20日清晨,在位於西南邊陲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昔馬鎮保邊村,晨露沾濕了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德宏邊境管理支隊盈江邊境管理大隊昔馬邊境派出所教導員王玉鑫的警服,他把裝滿文具的袋子遞到山區男孩小申手裡。「阿鑫叔叔,我一定要努力走出大山!」男孩堅定地說。
這暖心一幕,是跨越千里的溫暖傳遞,也是王玉鑫發起「藍橋」愛心公益活動的生動寫照。
幫 扶
時光回到2012年,王玉鑫當時從警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原德宏公安邊防支隊蘇典邊防派出所,成為一名社區民警。
一次走訪帕蚌小學時,眼前的景象觸動了王玉鑫:斑駁的土坯牆下,坐在課桌前的孩子們裹着單衣、腳蹬涼鞋,凍瘡皴裂的手掌緊攥着泛黃的課本……看到這些,他決定「要為孩子們做點什麼」。
剛開始,王玉鑫發動身邊戰友籌集衣物幫助孩子們,但這遠遠不夠。他試着在網絡論壇發佈一組20餘張紀實照片後,愛心的齒輪開始轉動。湖南網友「笨笨」迅速響應,廣東企業家「米薇」跨越山河的5萬元助學禮包,解放軍戰士「大大的懷抱」與傈僳族女孩的十年結對……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善意,通過王玉鑫搭起的橋樑,匯聚成了改變山區兒童命運的力量。
逐步解決了學生們的生活物資問題後,王玉鑫發現少部分學生因家境困難面臨輟學。蘇典傈僳族鄉浪速村民小組有一名5年級的學生小余,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她和弟弟平時由大伯撫養。但大伯家的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姐弟倆面臨輟學的風險。
自那以後,王玉鑫和戰友們走訪摸排了轄區困難中小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網絡與愛心人士建立了「民警+老師+愛心網友」的「3+1」幫扶模式。後來,王玉鑫的崗位有過多次調整,但無論到了哪個派出所,他都會詳細走訪了解轄區困難學生的情況,繼續想辦法、出實招幫助他們。
守 望
2016年,德宏州出台《教育精準扶貧行動計劃》,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加上王玉鑫持之以恆的努力,通過網絡讓愛心人士與邊疆困難學生達成了「一對一」長期幫扶對子。每月助學金從150元至500元不等,王玉鑫累計幫扶困難學生44名,其中4名學生先後考上國內一本大學。
當浙江嘉興的「小九」女士看到受助女孩考上重點高中時流下的熱淚,當廣東謬先生收到受助學生寄來的雲南師範大學錄取通知書複印件和錦旗……這些瞬間都化作了鼓勵王玉鑫繼續前行的動力。
2020年春,在德宏邊境管理支隊的推動下,曾經在網上由王玉鑫發起的「藍橋」警務公益平台,成為了集法治宣講、雲端課堂、就業指導為一體的綜合公益平台。
如今,在德宏州境內,德宏邊境管理支隊民警們肩扛愛心物資翻山越嶺,南寧禁毒專家通過網絡為孩子們授課,孩子們在廣東援建的圖書室里讀書學習……這些美好的場景,共同譜寫着新時代的「邊疆愛心公益故事」。
王玉鑫手機里存着70多名山區教師的聯繫方式,電腦里存有25所鄉鎮邊境學校的實際需求……13年來,從發動身邊戰友募捐到網絡平台搭建「藍橋」,王玉鑫懷着紮根邊疆的赤誠初心,心系轄區群眾、關愛山區學生,通過互聯網發起「網絡慈善」行動,已累計募集衣物10萬餘件,發放圖書2萬餘冊,發放愛心物資、助學金200餘萬元,覆蓋德宏州11個鄉鎮21所中小學的6000餘名學生。
呵 護
「同學們,一定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警惕陌生人給的食物和飲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月24日,王玉鑫來到昔馬鎮華僑中學,給學生們開展禁毒宣傳教育,用真實案例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嚴重危害,幫助學生們認清毒品危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禁毒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築牢校園防毒安全防線,營造健康無毒的校園環境。
在熱心公益的同時,王玉鑫還兼任轄區多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開展「法治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向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校內安全、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防溺水、禁毒等方面的宣傳,通過創新宣傳內容和形式,將安全的種子「播」進校園、「種」進心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那些曾被大山阻隔的夢想,正通過「藍橋」的力量,一步步成為現實。
「比起物質幫扶,我更想做他們心中的光。」王玉鑫凝望着雲霧中若隱若現的點點燈火說。在這座用愛與堅守築就的「藍橋」上,王玉鑫就如同「點燈人」,照亮山區學生的夢想之路。
來源:德宏邊境管理支隊
責任編輯:吳沅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