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2025年04月02日12:33:03 國際 1341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3月28日,緬甸就發生了7.9級強震,在這危急時刻,中國政府迅速響應,不僅派遣多支救援隊伍,更是攜帶大量救援物資,成為了國際上第一個抵達災區的國家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緬甸地震

本以為能夠真心換真心,可不料緬甸卻在中國人撤離緬甸的時候,竟然直接掏出槍支索取「過路費」,這一幕不僅令14億中國人寒了心,更是怒斥他們簡直就是個白眼狼、恩將仇報!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遭緬甸持槍威脅

那麼,緬甸為何會這樣做?目前這件事情又是如何解決的?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極目新聞

震後撤離遭阻攔

在地震發生18小時後,中國救援隊就已經攜帶22噸設備與物資抵達緬甸,而這支由82名專業搜救人員、醫療隊員及3隻搜救犬組成的隊伍,是首支通過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力量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中國救援隊

他們攜帶的生命探測儀、無人機和破拆工具,在坍塌的醫院廢墟中探測到微弱的生命跡象,更是經過40小時的連續作業,救援隊從鋼筋與混凝土的夾縫中成功救出一名孕婦,隨後又陸續救出5名倖存者,其中包括一名被困60小時的女性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光明網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宣布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首批帳篷、毛毯、醫療包等物資也於3月31日運抵。

就連雲南民間組織也自發行動,將食品與飲用水通過陸路運往災區,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同步啟動應急機制,為受傷公民協調醫療資源,並協助撤離。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中國救援隊

畢竟對於身在緬甸的中國公民而言,尤其是聚集在曼德勒等受災嚴重地區的人們,他們在經歷過這次危機之後,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祖國,並且與家人團聚。

可根據羅先生的描述,他與同行者組成四輛車隊,試圖從曼德勒經小路撤往仰光,但在這一段路程中,他們面臨的不僅是斷裂的高速公路與塌方的山體,還有持槍者的勒索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緬甸恐怖分子

在某個檢查站,武裝人員以武器威脅索要過路費,而且車隊一度被攔截數小時,最終依靠同行者與當地勢力的「關係網」才得以脫身,根據羅先生的描述,他們不敢停車,連車窗都不敢開,現金成了他們保命的「護身符」

遇到白眼狼?

不過當這件事情發生後,就立馬引起了中國網友們的怒斥,畢竟大家紛紛認為他們就是「恩將仇報」「現實版農夫與蛇」,畢竟在災難發生之後,中國對緬甸的援助行動非常迅速,力度也很大。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緬甸災後現狀

但這種情況並不是全部發生,就比如河南商人胡先生,他就因為腿受傷,行動不方便,所有在地震後,他就暫時住在曼德勒附近城市的朋友家。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上游新聞

在3月30日,他就和一個同伴找了個當地司機,選擇一條不太常走的小路,邊走邊打聽情況,繞道去仰光,而且他所經路段已由緬甸軍方接管,未遭遇直接威脅,但仍需繞行塌方區域。

而且一位中國女商人在撤離途中,就曾被緬甸郊區一戶家庭收留。對方不僅提供食物和住宿,還幫助她聯繫救援人員,提供最新的安全信息,讓她深切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新聞報道

當然在中國救援隊到達緬甸的時候,為了確保救援行動順利進行,當地政府還為中國救援隊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後勤支持,這也充分體現了對中國援助的重視

而之所以會出現羅先生的事情,主要是因為緬甸長期存在地方武裝勢力,政府在一些偏遠地區的影響力有限,所以在災難發生後,一些勢力趁機斂財,不顧災民的困境,反而從中牟利。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新聞報道

就比如在佤邦撣邦等地,民族地方武裝控制着關卡,對過往車輛收費,尤其是災後,這些收費名目更多,費用更高,而且他們持槍收費的情況並非只針對中國公民,哪怕是其他國家和富有的本地人,都難逃脫。

雖然說這種情況對於緬甸這個國家無法避免,但還是希望緬甸政府能夠妥善的解決,畢竟這樣搶奪財物,就很可能會威脅到人身安全,而且當這件事情發生在前來救援國家的身上,很容易讓他們寒了心。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緬甸民眾

結語

截至4月2日,緬甸震區仍有餘震發生,瘟疫與高溫加劇了生存挑戰,但中國救援隊仍繼續在廢墟中搜尋生命跡象,而最後一批滯留同胞正抓緊撤離。

這次緬甸地震是天災,也考驗着人心和各國的互助,畢竟當災難過去之後,不僅是重建家園的混凝土,還有對人性、責任與國際協作的持久追問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緬甸災區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於極目新聞 2025年03月31日關於「太想回國了!」湖南商人哽咽講述撤離曼德勒:連開十多小時不敢停,途中遭遇持槍收費的報道

原文登載於光明網 2025年03月31日關於生死競速,歷時9.5小時,深圳救援隊救出被困60小時孕婦的報道

原文登載於極目新聞 2025年03月31日關於被中國救援隊救出來的女童和孕婦是一對母女,目前生命體征穩定的報道

原文登載於上游新聞 2025年03月31日關於中國商人講述震後撤離曼德勒經過:高速路中斷繞行老路,有60多人一同撤至仰光的報道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忘恩負義?緬甸地震中國首個抵達震區,中國人撤離時卻遭持槍收費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泰國將翻新日本柴油列車用於市郊通勤服務 - 天天要聞

泰國將翻新日本柴油列車用於市郊通勤服務

泰國國家鐵路局(SRT)計劃引進20列日本二手KiHa系列柴油列車,用於市郊客運服務。首批列車預計將在6月進行系統測試,隨後啟動KiHa 40和KiHa 48車型的翻新工作,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投入運營6列列車。SRT局長維里斯·阿瑪拉帕拉(Veeris Ammarapala)表示,這批柴油列車由日本JR東日本(JR EAST)捐贈。自1997年以來,日本J.
評論丨公安部對「遠洋捕撈」出手,「刀刃向內」釋放什麼信號 - 天天要聞

評論丨公安部對「遠洋捕撈」出手,「刀刃向內」釋放什麼信號

對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必須說不,必須糾偏,必須加強事前防範,實現源頭治理「要找准涉企執法存在的突出問題,刀刃向內、動真碰硬」,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公安機關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上,公安部部長王小洪指出,充分認識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
「這是假新聞」 馬斯克否認將提前結束「政府效率部」工作 - 天天要聞

「這是假新聞」 馬斯克否認將提前結束「政府效率部」工作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2日在社交媒體上說,有關他很快將辭去美國政府效率部職務的報道是「假新聞」。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有關馬斯克辭職的報道時稱:「這個『獨家新聞』是垃圾。」馬斯克隨後轉發萊維特的帖文說:「是的,假新聞。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一杯茶、一片林、一座城的基層治理新實踐 - 天天要聞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一杯茶、一片林、一座城的基層治理新實踐

央廣網白沙4月3日消息(記者 付美斌)3月31日,隨着2025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白沙分會場活動的圓滿落幕,白沙黎族自治縣再次以卓越的安全管理能力和高效的基層治理實踐,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記者了解到,在「三月三」節慶活動中「零安全事故、零治安案件、零負面輿情」的背後,是白沙公安在日常治理中不...
TikTok交易最後期限近在眼前,「白宮接近批准」? - 天天要聞

TikTok交易最後期限近在眼前,「白宮接近批准」?

【文/觀察者網 邵昀】4月5日的TikTok「非售即禁」期限將近,各方競標愈發白熱化,電商網站亞馬遜和成人內容平台OnlyFans創始人據稱是「踩線」提交競標計劃的最新兩家。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2日引述多名消息人士報道,美國白宮已經「接近批准」由一眾美國風投和私募機構牽頭的另一項收購方案。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