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3歲清華畢業的高材生,漂洋過海去荷蘭求學,失聯近一個月後,竟然在異國他鄉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他的名字——羅生門,卻在國內引發熱議!
在2025年2月23日,我們都在歡度新年的時候,一則「赴荷蘭留學的清華高材生失聯」的新聞曾掛在頭條的位置,沒能掀起任何波瀾。
直到瀟湘晨報在3月29日報道,經警方確認,3月21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新西區附近水域發現的屍體正是那位清華才子羅生門。
然而,比這起事件更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的名字和荷蘭官方的一系列報道。
死者羅生門,2001 年出生,今年24歲,2024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
同年 8 月赴荷蘭阿姆斯特丹邏輯語言計算研究院攻讀碩士。
他的名字是真實姓名,戶口本上就是這麼登記的。
為什麼再此特地強調一下,實在是太過於巧合了。
日本有個叫芥川龍之介的人,寫過一篇懸疑小說就叫《羅生門》,自這篇小說爆火之後,羅生門也就代表了「真相撲朔迷離」的意思。
儘管目前公開信息未顯示事件存在多方矛盾說法,但公眾對其死因的猜測仍引發對 「真相複雜性」 的聯想。
同學們描述羅生門的性格內向但善良,有學術熱情和藝術才華,愛好彈鋼琴,曾舉辦私人畢業演奏會。失聯前看不出有任何明顯的心理壓力。
這簡單的一句話就表明了,羅生門沒有自殺的理由。
但目前荷蘭警方除了知道人是在河裡打撈上來的之外,一無所知,啥可能性都沒有排除。
現在只能我們一起把這件事,從頭到尾捋一遍,看看除了名字之外究竟還有什麼疑點。
在今年的2月23日晚上,羅生門突然就失聯了。
但是當晚6點多的時候,曾有人在公寓附近超市見到過羅生門,他身着黑色衣物、散發、背雙肩包。
從2月24日起,和他合作作業的學長就聯繫不上他了。
2月26日晚同學報警,當警察進了他的房間後,發現有正常的生活跡象,就讓再等等。
直到3月1日,羅生門失聯一周後,學校才正式向警方報告他失蹤的消息。
又過了一周之後的3 月 7 日,他的親屬赴荷蘭查看公寓,發現他的護照和一部手機在公寓里,而另一部手機呢卻離奇的在他失蹤第十天後有了信號。
在3月3日,信號曾在阿姆斯特丹西部自然保護區內出現後消失。
荷蘭警方出動了直升機,搜查隊也到處找還呼籲民眾幫忙,可一直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直到發現了他的屍體。
目前有爭議的點有兩個。
第一個,羅生門的手機在失蹤10天後突然在阿姆斯特丹西部自然保護區。
但這個距離公寓僅幾公里的地方,警方兩次大規模搜索都沒找到人和手機。
所以有人猜測,信號異常可能是環境干擾或技術問題導致的。
第二點,他2月23日凌晨兩點刷卡進入寢室卻沒被監控拍到人,當天晚上6點又在超市被目擊者看到背着雙肩包。
這中間超過16個小時的行蹤完全空白,而且公寓監控從頭到尾都沒捕捉到他進出的畫面。
這是,兩個目前來說比較明顯存疑的點,具體情況和最新進展還是得多關注荷蘭的官方新聞報道。
針對這件事,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個,據羅生門的媽媽說,在2月23日,羅生門回復在做作業就沒消息了,一開始他們都沒在意,以為孩子學習忙功課多,可後來一直聯繫不上他了,才着急。
這說明啥呢?說明家長和孩子得保持緊密聯繫啊,別因為平時偶爾不回信息就不當回事啊。
特別是孩子在國外的人生地不熟,家長更得多留個心眼啊,時不時的就得問問情況,了解孩子的日常行蹤,一旦發現有啥不對勁的,就趕緊報警。
第二個,羅生門從2月23日失聯到3月1日學校才報失蹤,中間隔了好幾天。
雖說同學2月24日就報警了,但警察進房間後也沒有採取更多的有效措施,就說再等兩天。
那反過來講,要是能早點加大搜索力度,說不定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件事也給學校和警方都提了個醒啊,當你們面對學生失蹤的這種緊急情況時,必須要迅速行動,多管齊下,一定不要耽誤了寶貴時間。
第三個,羅生門的同學說他的性格偏內向,失蹤前也沒啥心理壓力,可他為啥大晚上要出門呢?最後還失聯了。
留學生在國外必須要時刻保持更高的安全意識,盡量別獨自夜行,外出時還要跟別人說清楚你要去哪兒,你啥時候回來。
羅生門要是能多注意點這些,也許就能避免這場悲劇的發生了。
各位朋友們,針對這件事兒你怎麼看呢?
你覺得他的死亡原因是什麼呢?
你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打在評論區,我們一起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