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近來,日本東京傳出三名中國留學生連續自殺的噩耗,儘管出於對個人隱私的尊重,具體自殺原因和過程細節未被披露,但日本警方透露其自殺手段有驚人相似。這些自殺事件令人痛心疾首,也為日本華僑華人社會敲響了警鐘,中國留日學子的抗挫心理、人際關係以及父母關懷問題亟待關注。
在抗挫心理方面,中國留日學生面臨著諸多挑戰。身處異國他鄉,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學業壓力如同「三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許多留學生在國內是佼佼者,然而到日本後,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可能會遭遇學業上的挫折,如課程難度大、考試失利等。同時,日本社會對於外來者的包容度有限,部分中國留學生可能因文化差異遭遇歧視或不公正對待,這些都容易讓他們產生挫敗感。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導和自我調節能力,這種挫敗感可能會不斷積累,最終導致心理防線崩潰。

人際關係也是影響中國留日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日本文化注重禮貌和距離感,與中國人熱情直接的交往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這種文化差異使得中國留學生在與日本同學和當地人交往時,可能會感到難以融入。不少中國留學生在校內傾向於與中國人抱團,形成了「中國社區」,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孤獨感,但也限制了他們與當地社會的交流和融合。此外,部分中國留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主動與人交往,在異國他鄉缺乏親密的朋友,遇到困難時無人傾訴,內心的痛苦無法得到釋放。
而父母關懷在這一過程中同樣起着關鍵作用。在現實中,部分父母因距離遙遠、溝通不暢等原因,未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有些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略了他們的情感需求,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無法給予有效的支持和安慰。此外,一些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方式方法不當,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壓力。例如,有的父母在得知孩子遇到挫折後,不是安慰和鼓勵,而是指責和批評,這會讓孩子感到更加無助和絕望。

面對這些問題,日本華僑華人的社團、僑團組織應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要加強對中國留日學生的心理關懷,組織專業心理諮詢師為留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抗挫心理,提高應對困難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促進中國留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幫助他們拓展人際關係,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同時,也要引導父母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等方式,提高父母的溝通技巧和關愛能力。
中國留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關係到他們的未來和家庭的幸福,華僑華人社會應高度重視,從抗挫心理、人際關係和父母關懷等多個方面入手,為留日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在異國他鄉能夠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