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姐姐說情感
「天吶,緬7.9級地震剛過54小時,湯加群島又發生7.3級地震,地球這是怎麼了?湯加地震會對我們中國造成影響嗎?」[恐懼][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場地震牽動全球目光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3月30日,晚上20:45報道:
「凌晨1點18分,湯加群島的夜空被地震撕裂。」
2025年3月30日,南太平洋的7.3級強震讓世界再次聚焦這個人口不足11萬的小國。
中國地震台網(7.3級)和老美地質調查局的數據(7.1級)差異引發熱議,但比爭論更重要的:
是各國迅速聯動救援的溫情畫面——中國首批救援物資48小時內抵緬,歐盟270萬美元緊急撥款到位,這場災難正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註腳。
(小貼士:湯加和咱的時差,它比咱們北京時間早5個小時。比如:咱現在在30號晚上22點,對方是31號凌晨03點)
來源中國地震台網速報↑
地震後,努庫阿洛法市民自發搭建臨時醫L站,中國留學生用無人機勘測受損道路。某音博主(@南太日記)記錄下感人一幕:80歲老漁民劃獨木舟給孤島送淡水,配文「我們不是 超 級 英 雄,但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的光」。[大金牙][大金牙][大金牙]
科技預警: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
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僅用15分鐘完成風險研判,湯加民眾通過手機收到避險提示。
網友(@海風輕吟)感慨:「十年前的地震預警靠『動物異常』,如今手機一震就知道往哪跑,科技真的在救命!」
正如《人民日報》2024年湯加火山救援時所言:「災難沒有國界,但善意可以穿 透 硝 煙。」
湯加群島概況及與中國的關係
湯加群島(Tonga Islands)是位於南太平洋西部的群島國家,由173個島嶼組成,其中36個有人居住,首都為努庫阿洛法。該國以珊瑚島為主,屬熱帶雨林氣候,是南太平洋地區唯 一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湯加群島與中國的地理距離:
- 直線距離:約1萬公里,相當於從北京到南極洲的直線距離。
- 飛行距離:從中國到湯加的航線約10570公里,需經澳大利亞或新西蘭中轉,飛行時間約12小時。
此次地震對中國的影響:
根據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 中 心 研判,此次7.3級地震可能引發局地海嘯,但受深海地形(震中水深超4500米)和距離因素影響,不會對我國沿海造成威脅。
中國曾多次參與湯加災害救援(如2022年火山噴發援助),此次地震後我國已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隨時可提供支援。
(湯加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而我國東南沿海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兩地地質活動也無直接關聯,所以大家安心吧!)[強][強][強]
發生這樣級別的地質災害,讓人太揪心!
7.3級地震,可不是小事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流離失所?看看緬7.9級地震,截止30號上午11點,有1644人遇難,3408人受傷,仍有139失蹤……[流淚][流淚][流淚]
湯加群島雖遠在萬里之外,但中湯兩國的友誼長存,大家一直保持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此次地震再次提醒我們:自然災害無國界,但科技與團結可跨越山海,守護共同家園。
來源鳳凰衛視↑
儘管此次地震不影響我國,但仍需關注以下幾點:
- 海嘯預警機制:我國已建立覆蓋沿海的預警系統,可實時監測太平洋海嘯動態。
- 應急準備:學習上海中小學《災難求生》課程經驗,家中常備應急包(水、手電、葯 品)。
當湯加兒童在帳篷學校里重拾畫筆,當曼德勒街頭響起重建的敲擊聲,人類再次證明:災難可以摧毀建築,卻打不垮守望相助的信念。願平安!
正如網友@向陽而生留言:「地震教會我們的不是恐懼,而是如何更敬畏自然、更珍視彼此。」
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你覺得湯加和緬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評論區聊一聊吧![淚奔][淚奔][淚奔][祈禱][祈禱][祈禱]
(以上內容個人觀點,不涉及政治立場,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